diary51

楼主: KC90   2025-04-29 22:45:00
2025年4月29日(二)
天气:阴,有雾雨
地点:台北,自宅晚间时段
洗完澡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毛巾还没擦干,窗外的雾气又飘了进来。这种湿度很难让人真正觉得放松,整个人好像被一层透明的闷罩盖住,不黏不湿,却让脑袋一整天像在绕圈圈。
我边擦头发边想着今天晚上的比赛重播。虽然第三节就看完关掉了,但一些片段仍不断在脑子里重播──尤其是那几个传导失误、那几次没补位的防守。就像今天工作简报时我们组的状况,明明流程都排好了,但轮到要执行的时候,却有人慢了一拍、有人自作主张地改变节奏,然后整体效果就像拼图少一块一样,怎么看都不完整。
比赛里的那种“瞬间失序感”,其实我在生活里常常经历。
不是什么大灾难,而是那种“你知道事情本来可以更好,但因为没沟通好、没抓准时机,就只好硬著头皮撑过去”的状况。像今晚的这种低气压,也像极了那种气氛──没下大雨,却什么都干不了;没大失败,但就是成功不了。
我试着转移注意力,把电视调成背景音,把家里几件待洗的衣服拿去丢进洗衣机。每次心情卡住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话:“身体先动,情绪就会跟上。”其实还挺有用的。当洗衣机开始轰轰地转,我才终于觉得房间里有了点节奏。
回到书桌前时,我看到笔记本上周写的一句话:“人要习惯当个不被注意的角色,才有办法长久。”那是我某天在看自由岛文章时抄下来的。现在再看一次,格外有感。不是因为今晚又想当“无名英雄”,而是因为我开始理解那种“做该做的事,不等掌声也不躲批评”的价值。
我们总会羡慕球场上光芒万丈的球星,但生活里能撑住一场又一场比赛的,多半是那些默默按部就班的人。我很喜欢自由岛某篇留言讲的:“有些人就是注定要当球队里的第七人,那又怎样?第七人没有他的位置,整队就会漏风。”
我想,我现在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了。
不是放弃,而是认清自己的角色、状态、强项在哪里。
不是每个人都得当LeBron,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当观众。
今天这整天的心情起伏,其实说大不大,但因为不断被内外资讯刺激(工作上的、比赛里的、论坛上的),所以心里一直有一种“我要怎么定位自己”的焦躁。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气氛那么湿、那么静,连时钟的声音都变得很刺耳。
但我现在反而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也许是因为我终于在心里对自己说出来了:“你不是天生的主角,但你可以是最可靠的队友。”
洗衣机还有十分钟才会结束。我打算等它洗完,再把衣服晾起来,顺便顺一顺明天的便当食材。虽然脑子已经开始累了,但我还是想让今天有个干净的收尾。因为我知道,每一次多做一点,每一次主动补位,其实都会让明天的我轻松一点、踏实一点。
不是为了谁,只是为了能说服自己:“我有在努力,我有在进步。”
人生不像NBA,有计时器和哨音。
但我也要在每一个属于自己的回合里,打出一记清楚的动作。
哪怕只是个简单的传球、一次没有失误的回防,
也要让人知道——我一直在场上。
就在我躺在床上划手机时,看到了这则新闻:噩梦重现!道奇先发轮值快躺光 美媒:只剩山本由伸能依靠
读完这则关于道奇队先发轮值的新闻,我心里说不出的复杂。这支号称“宇宙道奇”的球队,从休赛季开始就备受瞩目,不仅砸下天价签下大谷翔平与山本由伸,还补进了葛拉斯诺和史奈尔这两位能左右战局的王牌,阵容华丽得像是2K模拟器里的梦幻组合。但新闻标题那句“只剩山本由伸能依靠”,却让这些光鲜亮丽的名字变得沉重无比。
身为球迷,看到球队陷入如此伤病潮,确实会替他们担心。但更令我有感的,是那句话背后所透露出来的真实处境──当其他人一个个倒下,只剩你还撑在原地的时候,那份“不能倒下”的压力,远比任何胜负还要沉重。
山本由伸才刚登上大联盟不到一个月,身上背着三亿美元的合约,外界对他的期待近乎苛刻。现在又要成为唯一健康、稳定、能吃局数的先发投手,这样的处境其实根本不公平,但他却别无选择。这让我想起工作里的许多时刻──当原本该分担的同事临时请假,当主管的支援无声无息地消失,当团队里的人出状况一个接一个,只剩你还清醒地坐在会议室里,那种“就算再累也得撑下去”的感觉,几乎和山本此刻的处境如出一辙。
新闻提到道奇队可能又要用牛棚战术撑场,靠中继投手轮番应战,这让我想到职场上“临时顶班”的概念。没有人是设计来长期顶替的,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系统出问题,流程没人接,还是得有人扛起那段空窗。而每一次的“顶替”,都伴随着额外的压力与无形的耗损。就像牛棚战术看起来机动灵活,实则是对投手群消耗极大的方式,一旦撑不下去,整支球队就会连带崩溃。
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总是高估系统的坚强,却低估人员的脆弱?道奇队拥有全联盟最贵的阵容,却也最依赖健康。人与人之间的配合、默契与健康,其实比任何预算与制度都重要。这跟我们每天上班的状况何其相似──即使你开了完美的专案时程表、模拟过每一个风险点,但只要关键成员一出状况,一切就会瞬间走样。
所以,读完这则新闻后,我没有嘲笑道奇的“翻车”,反而很能理解那种华丽背后的脆弱。也更加提醒自己,在面对现实中各种“系统失灵”的时刻,与其焦虑责怪,不如先稳住自己的脚步,就像山本一样──即使不一定撑得完每一场,但你愿意站在投手丘上,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仍喜欢看棒球──它让我们从比赛中学会面对生活的节奏,有时快攻,有时耐投,有时甚至得靠临时救火。但只要心里记得“我还在场上”,那么就不算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