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ry50

楼主: KC90   2025-04-29 21:45:17
2025年4月29日(二)
天气:阴,间歇性小雨
地点:台北,回家途中
晚上的台北街头,依旧湿漉漉的。刚从捷运站出来,地板还反著路灯的光,一片水气弥漫的光晕。这几天的天气都不怎么讨喜,连带着人也变得有些懒散起来。工作结束后,我没急着回家,先在捷运站外的便利商店买了一瓶无糖绿茶,顺便坐在长椅上滑手机放空,想让今天的情绪慢一点沉淀。
下午看到的那则NBA新闻,一直让我有点走神。Paul Pierce那句话:“LeBron与Doncic的组合只是纸面上比较优秀。”说实话,还真的颇刺耳,但又有几分无奈的真实。纸面上的豪华阵容,是媒体炒得最凶的噱头,但真正的比赛是比意志、节奏、团队与临场反应的综合体。这也让我不禁想起自己今天在办公室里的情况。
我和同事阿杰、阿绿一起负责一个月报简报的制作,这件事早在上周就该完成,但因为阿绿迟迟交不出资料,我们拖到了这周二才补上。阿杰原本信心满满地说只要把图表画好就不会有问题,还说自己PPT做得漂亮能加分。可惜的是,主管今天却一眼就指出我们简报里有两个错误的资料来源,还说图表太复杂,观念不清楚。这情境就像Pierce说的:“纸面上看起来很厉害,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当下没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叹了口气。我们这组的“战力”其实并不差,每个人都有一定经验,资历也不算短,可就是少了那种临场协调的默契,做起事来总有种各做各的感觉。这样的团队模式,也难怪老是被主管说“气氛松散”、“缺乏主导者”。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回头再看那则NBA新闻──湖人这季也是这样吧?两位超巨,有名气、有技术,却没能把团队凝聚在一起。
坐在便利商店外发呆的这段时间,我开始思考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是那种可以打关键球的主力?还是像湖人替补席那样,只是等待上场却没有太多贡献的支援者?我很想当那种可以撑场的“球星型角色”,但现实是,我有时候也会因为拖延症或者过度依赖别人,而错过了自己应该主动上场的时机。
喝完手中的绿茶,我站起来准备走回家。雨又开始飘了,街上的人流依旧不多,我撑起伞,在那微微湿冷的夜色中边走边想:人生或许也是一场球赛,只不过,我们谁都不知道自己是第几节会下场、又是第几节会被召唤。能做的,就只有在场上的时候,尽量不留遗憾地跑动、传球、出手。
到家的时候已经九点出头了。我换好衣服、打开电脑,打算边吃晚餐边看看今天的重播。不知为何,虽然早已知道结果,我还是想亲眼看看LeBron与Doncic那场被逆转的比赛。也许我只是想从他们的眼神、动作中找寻一种“不甘”的证据,确认自己对这组合的期待并不孤单。
比赛看到第三节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很多人看球只是看分数,看球星有没有爆发,但我其实最在意的是球员彼此间的互动。他们传球时有没有眼神交会?失误后有没有拍肩安慰彼此?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才是真正决定一支球队能走多远的关键。
工作亦然,生活亦然。
重播看完后已经快十点半了,灰狼最后一波防守实在漂亮,反观湖人那几个挡拆根本毫无默契可言。LeBron和Doncic虽然都还是有数据上的贡献,但那种“这是我带的团队,我要赢”的气势,实在看不出来。LeBron毕竟已经快40了,能维持这种竞技水准已经让人佩服,但Doncic呢?他看起来不算失常,但也不是关键先生。可能是因为湖人这队根本就还没找到谁该站出来收尾的节奏吧。
我突然想到,这个情形和我上个月那次报告也很像。那时候主管临时请我负责期末提案的简报,我知道那场简报对整组人来说算是“季后赛等级”的表现机会。我熬了几晚,资料整理得清清楚楚,但真正报告的时候,我却怯场了几秒钟。我的搭档小虹临场帮我顶了一段,后来整体效果不差,主管也没怪我,但我心里知道,我错过了能一举站稳脚步的机会。
所以说,“纸面实力”这件事真的只是起点。今天回想起来,真的不禁苦笑──无论是LeBron、Doncic,还是我,当压力真的降临时,你能不能hold住场子,才是所有人最终会记得的事。
顺着这个念头,我把重播切掉,走去阳台透透气。楼下还有人在慢跑,淅沥的雨声像节拍一样规律。我在想,一个人究竟要练习多少次,才能变成那种即使环境恶劣也不会乱掉节奏的人?像今天,我下午其实已经意识到明天的开会资料不够齐全,但我还是选择“放到明早处理”,而不是现在趁脑子还清楚时把它补完。这就是差别吧。球场上有的是临场决断,人生里则是选择的迟疑。每一场拖延,都是一次失分。
回到书房,我把灯调暗,把手机静音,让自己好好静一下。这几天太多资讯涌进脑海:自由岛的死讯、NBA季后赛的跌宕、工作里的种种琐事与隐形压力。全部压在一起,有时候真的让人喘不过气。可话说回来,这就是现代人吧,我们没办法简单地只面对一件事,只能学着在多线战场中尽量不迷失。
我想起今晚滑手机时,看到有网友留言说:“比起这些天王球星,我更佩服那种默默上场、不抱怨、不抢戏,但总是完成任务的角色球员。”这句话忽然戳中了我。是啊,我或许不是什么LeBron、Doncic,但如果我能成为那个“教练交代什么就稳稳完成”的人,其实也很值得骄傲了。
明天还有工作,今晚就先写到这里吧。日记写着写着,像是在替自己开了一次战术会议。就像Pierce说的,“这不会打到第七场,一切都结束了。”但人生不是季后赛,只要还在呼吸,每天都有下一场比赛。
我会努力保持专注、练好每一球。不再当只会写漂亮阵容的旁观者,而是能确实执行战术的参与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