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惭有愧...

楼主: hilifeman (浪迹天涯)   2022-08-28 03:49:23
南海古佛 降
二○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岁次辛丑年四月初四日
诗曰:
缘似水流身似舟 意难平处又何求
芭蕉葱蔚今犹在 不见当年百里侯
圣示:吾今日降著:“远离烦恼的生活”
第三章 烦恼的种类
第十节 无惭、无愧
惭是指“对自己”感到羞愧,也就是对不起“自己”。
愧是指“对他人”感到羞愧,也就是对不起“他人”。
无惭、无愧的人,对内不尊重自己,败坏道德,不知羞耻;
对外则不尊重他人,不惧谴责,缺乏公德。
对于犯戒、造恶毫不畏惧,也没有羞耻心。
昔时,李白曾在眉州的象耳山中读书,但尚未完成学
业,就放弃学习离开,当他路过浅水溪畔时,遇见一位老媪在磨铁杵。
李白问道:“您磨铁杵是要做什么呢?”
老媪回答:“我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
老媪的回答如当头棒喝,让李白顿感自惭形秽,
于是,再返回山中完成学业,遂成名闻遐迩的诗仙。
后来,李白还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这即是有
惭愧心的展现。
无惭、无愧者,死不认错,缺乏诚信、见利忘义
、损人利己、破坏公物、破坏生态,不守公共秩序,
甚至作奸犯科,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事情,是属于一个堕落的人。
因为这种人的行为祸害自己也祸害他人,
所以引发的烦恼痛苦也会很多。
因此,在《增一阿含‧惭愧经》中记载,佛陀曾
对诸比丘说:“有二种妙法维护着世间的秩序,是哪
两种法呢?即所谓:‘有惭’、‘有愧’。”
有惭愧心者就是有羞耻心,有良心。有羞耻心、
有良心的人尊重自己,自然不会为非作歹,光明磊落
,也受人尊重。如果一个人对于造作任何恶业,都感到惭愧和畏惧,
那么,他就能安住、清凉和自我克制。即使物质短绌,生活也会充满欢乐和满足。
所有的不善、恶念,都有无惭、无愧的影子,
因此,“惭愧”是远离烦恼痛苦的第一步,那么,
要如何增长惭愧心呢?
一、培养恭敬心
“敬人者,人恒敬之”,恭敬心可以除去傲慢,
不会侵犯别人,也容易成就诸事,所以恭敬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古时候的人,若在外地当了高官,骑马、坐车回家,在路上经过祖坟,或者祠堂,
皆要下马或下车,即是恭敬心的表现。
二、亲近益友
亲近益友可以见贤思齐,增长人生智慧。所以,对于洞察世事、明悉人伦,
或是言行正直的人,诚实有信的人,博学多闻的人,都是应该结交的益友。
三、建立因果道德观念
《杂阿含‧学力经》中记载:“有惭力、有愧力的人,
会对生起的恶念头感到羞耻,因为这些恶念头会受诸恶报,
于未来世感召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因此,有了这些因果道德观念,就会断恶修善,人生渐趋平顺,并减少烦恼痛苦。
四、学习守戒
一个人只要持守五戒,他就可以避免祸害他和自己,
避免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而树敌,遭到排挤、官司缠身或杀身之祸,
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生命堕落至四恶道去轮回。
一个人如果有惭、有愧,就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也不会做出对不起他人的事情,这样的话,社会就能安定、和谐,
世间的法律、秩序就能维持下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