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ddidas (天堂 地狱 一线间)
2025-02-13 20:05:05网页好读版:https://vocus.cc/article/67999899fd89780001c73600
出奇不意的凶手与扑朔迷离的诡计—《雨夜送葬曲》
偏僻静谧的雨夜庄一年前经历诡谲的屋主三人命案,虽然警方掌握部分证据拼凑出梗
概,“凶手”亦自缢了断,但弟弟尚且质疑并非真相全貌,遂委请林若平教授前往探查,
没想到惨剧延续,隐遁宅邸的凶手不断啃噬众人的血肉之躯,一个接一个…
暴风雨山庄及密室谋杀是本格推理小说的经典元素,中文“雨”字建构的山庄,从开
场便带出其存在目的及功能。长辈无缘往生、与设计师阋墙、乃至案发现场的症结,都沿
路埋下伏笔的种子,在揭晓真相后回首才惊觉巧思安排地匠心独具,具备高度原创性及新
颖性。
不寒而栗的现场
密室的着眼点就是如何实现不可能犯罪,看似平实无奇的房间不存在机关暗门,凶手
却有办法短时间内斩首,是为了1. 妨碍身分识别 2. 伪造不在场证明 3. 消灭不利凶手
证据 4. 引起其他人压力?昔日命案死者与到访宾客素不相识,为何还会发生诅咒般的悲
剧,是抓交替的亡魂怨灵作祟,还是凶手嗜杀成性,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替本来就有
嫌隙龃龉的宾客间加剧不信任感,也替连续杀人案揭开序幕。
神出鬼没的凶手
作者以包括但不限于“凶手”的多元视角叙事,让读者们有较广域的带入感,能以上
帝视角推敲始末及可能性。胆大包天又能飞簷走壁的凶手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但是《雨夜
送葬曲》被害者死前挣扎所见所闻,环境中的光影、异音、密闭性都客观公平的给予线索
提示,方便排除自杀、死后移尸、时间差诡计等,有助于厘清案情。这是其他使用此伎俩
的作者难以做到的事情,往往只能透过侦探之口列举,可见诡计宛如魔术般目眩神迷,却
又那么猎奇致命。
一以贯之的诡计
虽然每位被害者的死状各异其趣(!?),满足嗜血读者的喜好,但是诡计却是从一
而终,放诸四海实属罕见,唯一共同之处就是同为密室。光听论述第一个想法就是制造缺
氧的局限空间,这样就可达到致人于死的目的,凶器就是二氧化碳,不论虚构或现实都有
发生干冰杀人的憾事,罪魁祸首也蒸发于无形。《雨夜送葬曲》死者是被一刀断颈携走头
颅、当场勒毙、后脑遭重击等态样,没有特定的凶器与动机可以参考,被指为疑凶者都有
相当充分的人证兜不拢,究竟是外人行凶还是内鬼窝藏,作者一直没有点破个中玄机。其
实布局够严谨、没有使用叙述性诡计,可以考虑尝试“给读者的挑战书”增添参与探案的
仪式感,不管最终识破手法真相呼之欲出,或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捶胸顿足,都能为此心悦
诚服。
洞若观火的侦探
独创的哲学系助理教授是作者本身的部分投影,台湾推理小说界蓝霄、宠物先生更是
直接将笔名化作书中角色行动,在解释案情上具备自己特有的专业能力,可引发读者兴趣
见识不为人知的一面。《雨夜送葬曲》没有透过刑警、医师、助理等人协助破案,靠的是
重返现场验证的机缘与鞭辟入里的分析。作品中存有数个怀有各自目的的人混淆焦点,虽
不至于到说谎蒙蔽的程度,但却也足以构成主要命案上的死角,而负责爬梳案情的侦探,
只能从人性上面着手,拆解纷至沓来的非关讯息,才能抽丝剥茧锁定嫌犯。推理小说忌讳
的巧合性,借由另位宾客发觉蹊跷,最后却被收拾掉来制造惊悚与残念,高潮迭起的节奏
不忍释卷。
近期印象深刻的暴风雪山庄莫过于绫辻行人的《雾越邸杀人事件》,密室则以鸭崎暖
炉的《密室狂乱时代的杀人》“大饱眼福”,平面设计则以《诡屋》拍案叫绝。犯罪小说
的动机在形塑上或多或少被诟病欠佳或牵强,《雨夜送葬曲》则不会有此问题,人物间的
纠葛在情理之内,行动也符合当时情境,聚首娓娓道来因果关系外,还补完了一年前命案
的可怖与悲催。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凶手充满了意外性,也凸显馆系列作品中,能
工巧匠在建筑设计上还需有专业技师评估,避免隐藏的凶手伺机而动,疑神疑鬼造成惴惴
不安。或许毋庸侦探出马,案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而若非林若平的到场,另位宾客或
许可以躲过死劫。
《雨夜送葬曲》恪遵“发端神秘、经纬紧张、解决合理、结果意外”推理小说调性,
情节铺陈巧妙、转折收束到位、人物活灵活现,值得更多人关注作者林斯谚与林若平教授
。
首发于读墨.阅读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