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评林斯谚《马雅任务》

楼主: Nosweat (有事请联络)   2019-08-16 17:45:27
林斯谚的《马雅任务》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推理小说
先附上购买连结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054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729364.html
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有雷慎入
=======
  对于“快乐”和“真实”何者比较重要的哲学问题,Nozick用经验机器思想实验,
来主张这个世界上有比快乐还要重要的事。而大多数人直觉上,也不会选择进到经验机
器。然而我认为,这个思想实验的比较基准是建立在“改变现状离开真实世界”的前提
下。各种心理学研究的证据都显示,因为演化的因素,人是一种会安于现状与熟悉事物
不想改变的生物,这种天性可以使人快速的用过往经验在变动中采取安全的策略。演化
导致许多人倾向在各种社会议题采取守旧的立场,甚至连没有进入意识的单纯曝光(“
阈下曝光”),都可以影响到潜意识,进而影响到人的决策。
所以Nozick的经验机器论证并不成功。
  换个角度想,如果有个人坐在我们面前娓娓道来自己到了经验机器,在机器中和某
些人建立了什么样的关系,并且他说自己十分怀念在机器里的那种感觉。我们真的有办
法直视他的眼睛,告诉他“这些经验是假的”、“你的那些感情不是真的”吗?恐怕无
法。如果此人是因为在现实中经历太多痛苦不堪的事情,才逃进机器里,那就更不可能
了。
  阅读大部分的本格推理小说,对我来说只是和作者斗智的游戏而已(所以我对大部
分的本格推理小说能不能算是文学作品或艺术品持保留态度),而《马雅任务》是那极
少数可以触动我的例外。文学作品承担远比哲学论证还多的任务,后者只需建构论证、
驳倒对手即可,前者则必须在理智和感情上说服原本想法不同的读者,让人“感受”到
某些想法。我相信看完了《马雅任务》以后,那些主张在真实世界就算受苦也有价值的
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所动摇。
虚拟世界中的真感情
  主角一开始是为了“查案”的动机而进到经验机器,却渐渐对女主角产生感情。或
许是因为潜意识的影响,也或许两个不认识的人在经过类似婚礼的仪式后确实很可能会
产生感情。不论产生爱恋的原因为何,看着男主角最后想回到机器中,我们很难说这种
感情是假的。我们很难说,男主角努力想要救出“自己的妻子”时,他“只是躺在那边
,什么事都没做”、“根本没去救人,只是有经验罢了”。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编造了谎言来欺骗男主角,让他不知道自己失手杀了爱人。
“我们要永远守住这个秘密”,因为现实太残酷了,所以主角的家人精心制造了一场骗
局,唯有如此,他才能过得“幸福”。知道真相并不能让他感到幸福,只会让他再次情
绪溃堤而已。
  除了故事主轴以外,书中还藏了许多细节。比如说主角和贝亚用餐时,贝亚说自己
向来只吃“最能增强脑力的食物”,主角心想自己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有人会拿“受
毒品控制的快乐”来论证快乐不是唯一有价值的事情,但不想受毒品控制,主要的原因
应该是价格昂贵、药效过了会感到痛苦,而非因为毒品建构出来的幻觉是假的。否则我
们应该也会拒绝甜食、电玩等“药效没那么强烈的娱乐药物”。
  如果真的有经验机器,在现实世界没什么亲人朋友,而机器里面是一个又一个美好
的剧本,要选择进去吗?相信很多本来说不的人,看完这本书都会对自己的选择迟疑。
不给问题的推理小说
  这本书除了是哲学小说以外,也是“本格推理”小说。不像大部分的推理小说会明
确告诉读者“要和侦探一起解决某个案件”,这本书要读者解的谜团藏在每个细节里,
要读者自己发现。作者给了很多提示,包含:贝亚照理来说是服务人员,却用很冰冷的
语气和客户说话。世界级的科技服务公司在客户房间遭窃时只塘塞了一句“我们已经在
追踪了”,却没有其他的道歉赔偿。在机器里必须“吃药”才可以“转换”回现实世界
。服务人员说在机器做出自杀自伤的行为会伤害到脑神经。所有疑点全部都指向一个最
简单的解释,读者(包含我)直到看到那行“哥,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剧本啊……你一直
活在真实世界”,才发现自己被封面封底文案那些“科幻推理”、“经验机器”等字眼
骗了。是我这辈子看过诡计设计得最好、最烧脑、谜底最出乎意料又最合乎逻辑的推理
小说。
结语
  作为林斯谚的忠实读者,我认为这本书是他目前为止最杰出的作品。诡计不是老梗
,而且扎扎实实的在作品中探讨了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而这样的推理小说在台湾,大
概也只有这位身兼哲学家身份的小说家写得出来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