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推理四大奇书之一,在这四本奇书当中,字数仅次于《匣中的失乐》
依傅博先生的书介所载,共四十八万字
先来看看书封所提供的本书简介:
一个男子在从未见过的房间醒来,惊恐发现对自我的陌生与不安
隔壁女子凄怨沉痛的叫喊,向他诉说两人的关系
诡异而惨绝的讯息更令他恐惧
一位名叫若林镜太郎的人出现
自称代替已故的正木教授来完成以男子为实验对象的疯子解放治疗
藉著帮助他恢复记忆,解开离奇案件之真相
然而,已死的正木教授却又出现,提供了许多扑朔的线索,
男子回溯祖先的历史
潜藏在基因中辗转遗传到他身上的祖先记忆一一唤醒……
究竟,事件的真相是什么?男子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
在阅读此书之前,我先在网络上找到了几篇没有内容雷的感想短文参考
评价的两极化如同当年在日本出版时的读者对待
不喜欢这本书的人,对它的评论大抵是艰深、难懂、沉闷、异常、不愉快
诸如此类的负面词汇,不过对于将感想短文仅供参考的我而言
却没有这样的概念,亦即,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新奇、有趣
这是筑于我对于艰钜知识不强求消化的前提上
依照此书完成的时间,理应称不上新奇二字
但是正因为它是早期的变格派推理小说,在当时绝对是新奇的
新奇的程度,使得江户川乱步对他也带着微微批判的激赏
而现代的推理作者,能够完整地制造出如他诡异感的作品之人
(诡异与恐怖的定义自然不同),大概也只有京极夏彦
然而,京极夏彦的推理是妖魔鬼怪系
脑髓地狱里出现的角色,却实实在在的是人
故事的主要人物大致上有三位:第一人称的“我”、若林博士、正木博士
让读者跟随书中的内容去思考“我”是谁
个人认为是梦野久作在创作时的第一个设想,也是整本书的骨干
进入小说正文的开端,作者便先描述了不知道我是谁的“我”
被嗡嗡的钟声吵醒,发现身处在一个禁闭的房间里
接着知道这是九州帝国大学附设的医院,精神科病房的其中一间
“我”对自己的长相陌生,对隔壁房传来的女子声音陌生
“我”所开始记忆的,均为“醒来”后别人告诉的、实际去感受的一切
首先,“我”面对的人是身为法医学教授的若林博士
若林博士说了一连串为何会在此处的原因,让“我”自行在脑海中分析与假设
并说明使“我”成为实验参与者的正木博士已不在人世
然后带“我”沐浴更衣,领“我”去见了一个同样患有自我忘失症女子
宣称这是“我”的未婚妻
我认为有趣的点从故事的起头便开始了
身患精神疾病的“我”,尽管忘了与自身相关的所有事物
却能够有条理地去思索四周的环境、若林博士告知的字字句句
这意味作者有极宽广的书写空间可以令读者和“我”去一起冲撞
接下来的步骤更像个有计画的氛围创造:
若林博士引导“我”去浏览的精神科学资料室
只是为了把正木博士的遗稿交给“我”
遗稿的内容占了全书极大的篇幅
在阅读第一部分,歌谣式的疯子地狱邪道祭文时
我忽然想起捷克导演斯凡克梅耶使用木偶与真人所拍摄的浮士德
就是歌德原著,把自己的灵魂与恶魔交换的浮士德
祭文里那铿铿铿的状声词,以及史诗般的分段方式、顶真的串句手法
很快地就使我被带入木鱼的节奏
去假想那个年代的日本,如何残忍对待精神病患
与明白正木博士进行这个惊世实验的理由
梦野久作何以使用精神疾病这个主题,来书写这部变格推理
我想这篇祭文不光描述了当年的概况,也写出了原因
正木博士曾经在祭文末段自称和尚
在梦野久作的人生中,他也曾出家两年
虽然他本人并未受过正式的精神医学教育,但书写这部小说的是他
在某种程度上,正木博士或可说是梦野久作自身的投影吧?
这本书名叫脑髓地狱
若林博士在资料室提及,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所写的科学故事
以若林与正木为样本的DOGURA.MAGURA
只要理解他的描述,随即可以明白:
“我”所知道的DOGURA.MAGURA,就是脑髓地狱
(所以书中人物若林不仅夸奖了大学生,同时也赞叹了梦野久作)
“我”便是演员,循著书中情节,或者说重演书中情节,一步步地给读者观看
把正木博士的遗稿继续阅读下去,从他对记者访谈留下的文字记录当中
提到这个年轻大学生住在七号房
没错,恰恰是“我”所居住的那个禁闭房
文字记录又说,年轻大学生在梦游期间展现出常人无法触及的超高智慧
然而清醒(脱离梦游状态)后,又恢复成痴呆,或说是常人模样
于是乎,在第一六九页,我产生了两种想法:
一、DOGURA.MAGURA的作者就是梦游中的“我”
所以,若林才希望“我”阅读这篇著作
二、DOGURA.MAGURA的作者是正木博士,为了这个实验而撰写的脚本
想法一,梦游的“我”撰写了脑髓地狱
常人的“我”则让读者与自己重新经历脑髓地狱,好似历史重演一般
想法二,为了达成这个梦幻的实验,反复推敲与安排、收集资料
准备了一个让“我”好好演出的残酷舞台
正木博士的遗稿,有许多科学、生物学的疯狂想像,例如胎儿之梦
当然,不用全然尽信,也不用极力反驳,这是小说的一部分
无论如何,梦野久作必须写出一个在故事情境内适切的理由
以及最后提供给读者佐证解谜的文本
例如正木博士那长达一百四十八页,名为遗书的记录
现今的医学、科学都已比小说的创作时代进步,如同我们看早年的科幻小说
今时今日,移动电话不仅能够随地拨打,还能上网、玩游戏、收发信件
这在几十年前的确只存在于幻想当中
此外,梦野久作的部分观点,虽然疯癫,却也非全不合理
我想,我也是梦野久作笔下的疯子之一吧?
直到看完正木博士的遗书的最后一部分,即吴一郎的正式登场与发病
竟然没有产生抱怨的心理,可能是琐务太多,拆成三天读完的关系?
抑或是我全心把它视作虚构的小说来对待,不管叙述的合理价值有多高
仍然全盘吃了下去,对作者身处的年代、对其所处年代的医学科学看法
我的脑髓支援了难以自解的宽容,即使我对什么精神科学心理遗传根本不通
然后,关于吴一郎的记述,我想起了陈雪的著作《恶魔的女儿》
吴一郎同样是住在七号房,梦野久作给了他一个中国风的先祖故事
正木博士述说吴青秀的故事之前,先告诉“我”患有离魂病
看到这里我真的不懂了,离魂与梦游是相同的病症,只是说法不同
然而自我忘失症与离魂的差异在哪儿呢?
最后,读者好奇与探究的“我”究竟是不是吴一郎
私心认为,可以觉得是,也可以觉得不是,而且到了最后已不重要
在读者和“我”一起被脑髓地狱洗过脑之后
也许可以再回头看看前面那些漫长的描写,然后思考几件事:
一、“我”患有自我忘失症,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谁
二、若林博士曾说,正木博士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为这项实验准备
三、正木博士曾发出豪语,也许经过二十年的时间
日本会出现一个完美的精神病患者
四、吴一郎的家族心理遗传,以及出生在这世上的经过
五、吴一郎在解放治疗场听到正木博士的问题后
过了整整一个月才再度现身治疗场,这段时间,他做什么去了?
六、泛黄的报纸与刊载的报导
作者年表前的嗡嗡声,为这本小说划下了句点,也敲下了重读的按键
我切实地明白,这本小说何以为奇,为什么是他的毕生钜作
我想我会找个时间,把电影版好好地看一次,据说比较不伤脑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