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关于曝光补偿(向右或宁欠勿爆)

楼主: bulcas (神火)   2019-09-21 00:13:14
向右曝光的概念是利用曝光增亮后,在后制进行降曝以回到正确曝光的方式,同时能降低
在暗部的噪声。
所以向右曝光≠向右过曝。
从直方图上看,只是把直方图向右移动,但不会碰边,理论上来说讯息还是完整保留。
增加曝光以最大化保留资讯,但仍不超过感光元件动态范围,这是向右曝光的“前提”。
将曝光增量到过曝而丧失亮部资讯的反驳,便是违反这个“前提”。
所以是错误理解向右曝光的概念。
另一个相反方向的概念是“宁欠勿曝”,也就是向左欠曝,后制拉回。
这概念是奠基于害怕“向右过曝”。
为了在极小化风险的“前提”下,极大化地保留资讯。
两套想法其实是有蛮大的差异。
在继续讲下去之前,要先提一下数位相机讯号纪录与后制拉 EV 的讯号处理流程。
有几个概念要提:
1. 记录到 RAW 的资讯,已经过一层增益放大。
2. 不同的 ISO 有不同的增益,不同增益有不同的动态范围。
3. RAW 能记录的只有在该 ISO 增益下,仍在动态范围内的资讯。
回来流程:
曝光 → 原始信号 → 放大器增益放大(ISO 不同增益不同)→ ADC 转换 → 存 RAW
RAW → 软件增益放大(拉 EV) → 后制曝光调整成品
高 ISO 噪声变大是因为噪声被更高的放大器增益放大了。
放大后的类比讯号在 ADC 转换这一步会失真,且会增加噪声,然后一并存入 RAW。
在后制拉 EV 时,软件增益会一并把失真跟噪声放大。
使用高 ISO 曝光,后制降回正确曝光,因为原始讯号增益在 ADC 前,会保留较多资讯
反之使用低 ISO 曝光,后制拉回正确曝光,已失真的讯号经过软件增益,仍丧失资讯
而在后制软件拉 EV 阶段,软件增益会把噪声一并放大。
若要降低噪声又会失去细节,反而不一定能达到当初欠曝时保留细节的效果。
回到主题,
要使用“宁欠勿曝”或“向右曝光”,还是应该要看场景。
1. 大光比场景,因为很容易过曝(或其实该场景本身就已经超出相机动态范围),
那就应该欠曝,以保留细节(毕竟超出范围的资讯 = 0)。
2. 小光比场景,若在正常动态范围内,加 EV 也不至于过曝,那向右曝光会是保留资讯
更佳的方法。
3. 画质至上或想降低噪声,向右曝光也是更好的选择。
简单来说,若场景高低光动态范围不会有大幅度过曝的情况,向右曝光都会比欠曝有
更佳的成像品质与后制宽容度。
※ 引述《andy3020 (:+:One PEACE:+:)》之铭言:
: 之前就在版上问过这个问题了,最近刚好看到有在追踪的YT频道在说这个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DXQJR0WPY (巫师后期/中国人/不喜勿点)
: 他做的是iso 1000下 从-2到+2ev的讲解也提到了理论上为什么要向右曝光
: 我还蛮讶异+2ev的纯净度比+0ev好这么多。
: 目前我想的是在差距这么明显的情况下(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用手机看照片),
: 日后我会倾向向右曝光来拍照,但还是想问问大家有什么非"宁欠勿爆"的理由?
: 就算是各家厂牌感光元件宽容度不同,但向右曝光这个理论看来是通用的。
: 纯讨论并没有要战,我觉得思考这些问题虽然无法让自己变成大师但能改善
: 一点相片的质感是好的。
作者: wayne0215 (wayne0215)   2019-09-21 00:27:00
其实照片拍的当下是否过曝真的是奇摩子的问题,后制摸久了自然就会抓出向右曝光后制抓回的感觉
作者: allmetaphor (能知)   2019-09-21 00:36:00
推这篇
作者: ronbaker (尼克扛霸子)   2019-09-21 01:07:00
这篇正解
作者: s6525480   2019-09-21 01:09:00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9-09-21 01:28:00
我的理解不晓得有没有错:直方条有没有碰边/超出去和RAW档编辑时能否救回来是两回事。就算拍摄当下显示过曝,回家修图还是有很大机率拉出细节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9-21 01:31:00
直方图给的是 JPG 的范围;一般来说 JPG 过曝 1EV以上开始有救不回来的风险。
作者: bicedb (包茎童子)   2019-09-21 02:10:00
感谢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9-21 08:21:00
哦哦哦豁然开朗!我有些错误的想法也被导正了,谢谢您!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9-09-21 09:55:00
谢谢回应
作者: octboy1978 (想不起来的天秤)   2019-09-21 10:55:00
这篇比较好懂
作者: diablohinet   2019-09-21 11:17:00
大大解说明显易于理解,请收下小的膝盖(跪
作者: Ares911 (Ares)   2019-09-21 11:47:00
浅显易懂,赞
作者: Rogeres (阿源)   2019-09-21 12:16:00
感谢大大的专业分析,收获良多
作者: wolfcoming (狼来了)   2019-09-21 12:58:00
感谢解说
作者: Ufunin (冬阳)   2019-09-21 13:16:00
推详细解说
作者: HowardxApple   2019-09-21 13:17:00
作者: robin80829 (白云尘)   2019-09-21 16:02:00
要严谨的话的还是了解一下自己相机的动态围特性
作者: canandmap (地图上的流浪者)   2019-09-21 20:11:00
作者: amazesql (大水沟边的约束)   2019-09-21 22:25:00
优质文章推一个…
作者: user1120 (使用者)   2019-09-22 22:49:00
作者: toautumn (至秋)   2019-09-23 08:51:00
不知道为什么你一直在提ISO理论来说ETTR要让SNR增加 是基于相同ISO增加曝光时间来达成的如果你是用增加ISO来让直方图往右 那就要看你相机感光元件中 Analog gain产生的noise跟ETTR增加的SNR哪个大修正一下上面两行 由于增加ISO的ETTR不会让SNR增加所以基本上不会有用
作者: kaifrankwind (大师兄)   2019-09-23 12:15:00
觉得楼上有道理,ISO其实不是曝光的一部分
作者: lantieheuser (lanti)   2019-09-23 17:56:00
在双原生 ISO 之类的机身上,某些条件下可成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