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唯卓EF-FX2 增光减焦环(附中一光学比较)

楼主: impartial (F6416088)   2019-09-20 22:13:42
这颗转接环在富士用户算是小有名气,但网上繁体资料实在太少了,贡献一块砖
顺便蹭一下XPRO3的热度XD
如果也有这颗转接环的朋友欢迎分享一下心得。
本文同时PO在M01,想看图文友善版可至此: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4&t=5905260
  笔者使用富士相机也有相当一段时间,它的色彩科学非常适合转接老镜头使用,且无
反相机的短镜后距本来就很方便转接,但是APSC的机身转接后乘以1.5倍的视角,对标准
或是广角镜头就相当不友善,这也是为什么有今天开箱主角的原因。
  增光减焦环顾名思义,可以让全片幅的镜头在转接后焦段变广,解决富士相机没有全
片幅的视角问题,并且还能让进光量上升,也就是本来APSC片幅吃不到的全片幅镜头进光
量。
  唯卓不是第一个做这种设计的厂商,始祖应是Metabones的Speed Booster,但是那个
价位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后来由对岸仿制的价位就亲民得多,且做得相当全面,涵盖SONY
、富士、M43和EOS M机身的转接环都有,全都有自动对焦功能,这对很多手上有不同牌子
镜头要转接的玩家来说,应该都相当有吸引力。
  这次入手的是CANON EOS镜头转接富士相机的规格,由于是电子转接环,所以自动对
焦和调整光圈都可以正常作动,EOS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二次转接也相当方便,只要再用一
个普通的XX转接EOS的转接环就可以了,像笔者其实主要是拿来转接Nikon镜头使用的。
∥外观
  盒子、说明书、转接环本体,镜头包是店家赠送的,除了装减焦环本体之外,装上小
颗一点的镜头应该也能一并放入。
https://i.imgur.com/wP18aFf.jpg
  打开正面照,可以看到转接环中间有一片玻璃镜片,就是透过这镜片让焦段变广,并
且转接环尾部也设有电子接点。
https://i.imgur.com/8xw9jQG.jpg
  正面部分还有一个USB插槽,是用于韧体更新的,目前在唯卓官网看到最新韧体是
2018/10 的2.14版本。
https://i.imgur.com/jHloeeM.jpg
背面以及侧面,因为设有脚架环,所以大只一些的镜头如小小白,上脚架时就可以锁在脚
架环上调整配重。
https://i.imgur.com/SFO3gOM.jpg
∥减焦环 v.s 普通转接环
这部分的对照组全部都是由CANON穷人三宝 50/1.8 STM II,和富士X-T2拍摄的,为求公
平,都上脚架并放大确认准焦,但由于普通转接环没有电子接点,EF镜头无法控制光圈,
笔者也没有CANON机身可以调整,所以就没有不同光圈的比对了,全部用最大光圈拍摄
https://i.imgur.com/CHwgR4U.jpg
https://i.imgur.com/TGmo6WT.jpg
上图:普通转接环([email protected] 1/160秒)
下图:增光减焦环([email protected] 1/160秒)
https://i.imgur.com/RYHzyGX.jpg
https://i.imgur.com/FPbIeAE.jpg
上图:普通转接环([email protected] 1/125秒)
下图:增光减焦环([email protected] 1/250秒)
https://i.imgur.com/bHzk95N.jpg
https://i.imgur.com/A0UxuJ7.jpg
上图:普通转接环([email protected] 1/800秒)
下图:增光减焦环([email protected] 1/2000秒)
https://i.imgur.com/bQLKbE9.jpg
https://i.imgur.com/zYPfz0i.jpg
上图:普通转接环([email protected] 1/125秒)
下图:增光减焦环([email protected] 1/250秒)
  几组对照下来可以看到视角明显变广,虽然还不到真正的50mm,大约在53mm左右,但
已经非常接近了;为了曝光相同后面几组调整了快门速度,增光的幅度大约在1级左右。
  
  相较于普通转接环,因为像场缩小的关系(使得同样片幅下能吃到全幅镜头的解像力)
使用减焦环的锐利度有明显提升,不过越往边缘,色散的情况就越严重,这跟Metabones
原版的表现相当类似
  但在白平衡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看到镜头的发色调性明显不同,所以如果是为了某些特殊发色而入手的老镜,就不太适合使用,除此之外应该会让大部分
老镜使用起来舒服许多。
∥自动对焦速度
  虽然说笔者使用转接环并没有自动对焦的需求,不过应该有蛮多用户是冲著自动对焦
而来的,所以也用EF 50 1.8 STM ii 简单做了一点测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14rpCx8J4
  如何,有没有回到早期C家百位数机身对焦速度的感觉(笑
  在最大光圈时对焦速度差强人意,缩光圈后有一些改善,但是仍然不能算快,而且这
还是在室内光源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的。
  不过50 STM ii 这颗镜头本来的对焦速度就不快,笔者手上也没有其他CANON镜头可
以测试,以上影片算是作为一个参考吧,如果有其他镜头使用经验的朋友
∥减焦环内战
  
  早在更久之前,陆厂的中一光学就已经推出过减焦增光环,售价仅在4K左右,在M43
和APSC无反用户中也有些许讨论度,可以说是除了Metabones原版之后,第一个让减焦环
平民化的版本,这次也跟朋友借到了中一版本减焦环来比对一下画质差异。
https://i.imgur.com/3WhMmbv.jpg
https://i.imgur.com/LWqh0QZ.jpg
  测试使用的镜头是Nikon的老广角24mm F2.8,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笔者本来就
是要转接Nikon镜头使用的(不用Nikon转接环的原因第一段已经解释过),一方面是中一光
学的减焦环并没有电子接点,所以EF镜头会没办法调整光圈,使用其他的手动镜头测试起
来会更方便,广角镜也更能反应中央以及边缘画质的差异。
中央画质比较
大图连结->https://i.imgur.com/B58eNK3.jpg
  在最大光圈时,唯卓的锐利度稍稍胜出,但光圈越小差距越小,到F5.6时中一光学开
始反超,但缩到F11以后基本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中一光学的对比度似乎略高一些
边缘画质比较
大图连结->https://i.imgur.com/rZDZNvG.jpg
  到了边缘画质可以明显看出情况反过来,在较大光圈时是中一光学的画质较好,色散
也较低,唯卓在最大光圈时崩得有点惨,即使缩到F4色散依旧明显,到了F11以后两者也
没有什么差别了
  这边也可以看出中一光学的中央到边缘差距较小,唯卓在大光圈时虽然中央锐利度较
高,但中央到边缘的画质差距明显,尤其是在色散部分差距颇大。
  两款转接环价差大约2K,唯卓的减焦环有电子接点、中央较高的锐利度、脚架环设计
;中一光学的减焦环虽然没有电子接点但较便宜,中央到边缘的画质较为平均,边缘色散
较低。
  个人认为两者比较,唯卓较适合慢节奏拍照使用,脚架环设计也让长镜头的使用较有
安全感;中一光学因其整体画质均匀的特性,更适合录影使用,在移动画面时较不会因为
画质的落差而影响注意力,实际上商借这颗转接环的友人,平时也是作为录影使用的,两
颗转接环有不同的特性,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去做选择。
∥结
  唯卓这款减焦环使用到现在,还没有碰上什么问题,毕竟笔者主要使用EF 50/F1.8
STM和Nikon 24mm F2.8、105mm F2.5,对于自动对焦的需求较低,且多一个薄薄的Nikon
to Eos转接环就能共用,确实非常方便
边缘画质不优这点在使用50以上焦段拍照时也并不那么明显,在105焦段时的表现我也
相当满意,若是大量使用CANON镜头自动对焦的用户,可能就要多考虑一下对焦速度
和支援镜头的问题,总的来说若是手上有部分CANON镜头,或是两种以上不同接口的镜头
需要转接到APSC或是M43机身,这款转接环算是相当值得的投资。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9-20 23:18:00
推分享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19-09-21 08:32:00
推分享!
作者: navy1109547 (酷爸)   2019-09-22 21:32:00
看完照片要回拍摄画面时会闪屏,好几只L镜都会,必须关机重开。对焦不算理想,风箱拉得头满晕的。调焦要转动镜片,每支镜头都不太一样,遇上换镜头场合会想哭。边角画质下降但可接受,光圈大一级,但最大只会显示f1.1,勉强可以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