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施政报告:补贴企业聘港青 福田租地推创科 入股珠海机场 多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11-26 13:41:07
施政报告:补贴企业聘港青 福田租地推创科 入股珠海机场 多招融入大湾区
https://bit.ly/2KDAxNP
https://i.imgur.com/SrFybF2.jpg
【明报专讯】
特首林郑月娥上京争取惠港政策后,押后一个月的《2020年施政报告》昨日出炉,她先交
代上京成果,而多项融入大湾区措施均先要由香港付费,包括机管局出钱入股人流及货量
偏低的珠海机场、港府补贴企业聘请港青到湾区就业、科技园公司要租用深圳福田科创园
区大楼等。就港府争取入股珠海机场,林太称有助吸内地客货使用香港机场,符合“双循
环”概念。有学者称港珠澳大桥启用后,促进两机场互补;本身是飞机师的公民党谭文豪
批评,整份报告最着重是将香港资金和人才送上大湾区,又质疑入股珠海机场只是“帮人
做起生意”,对港无好处。政府消息形容暂未知入股比例,但按内地规矩不能多于45%,
中央和港府不会插手,由机管局和珠海机场以市场化规则商讨。
珠海机场客少 协同效应被质疑
林郑:助吸内地客 有中央支持
林郑月娥昨在电视论坛被问到,珠海机场是大湾区内地机场中客流较少,如何与香港机场
做到协同效应。她形容,“咁多支持措施,呢个最难”,称“做大”香港机场,有人会担
心“争了(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机场生意”,但香港与珠海机场联手有中央和广东
省领导支持,这是内地、国际“双循环”概念,而珠海飞内地航线“一点都不差,而且还
可以发展”,日后透过珠海的内地网络吸客,透过港珠澳大桥,到香港机场飞向国际,客
运和货运生意不少。
林太第四份《施政报告》45次提到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散落在不同章节,包括创科、港青
北上、金融等,当中大篇幅谈及巩固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焦点之一是入股珠海机场做
“港珠机场”合作,和发展机场城市。被问到多项大湾区措施由港方出资,她昨晚在电视
论坛回应说“做事要公道”,例如“租人地方用,点解唔系香港出资?”她又称机管局投
资不涉公帑,要自己想办法融资。机管局是港府全资持有的机构。
政府消息人士说,珠海机场是珠三角中唯一专走国内航线的机场,有70个航点,飞二、三
线内地城市,而香港国际机场全球有220个航点,当中170个为国际航点,其余为内地一线
城市。消息人士形容“港珠机场”组合是大湾区覆蓋面最大、最完善的组合,可以透过香
港的国际航点和港珠澳大桥吸引旅客。
至于发展机场城市,施政报告提出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发展自动化停车场,来自
广东和澳门经大桥到机场的自驾旅客,可以在泊车后“陆转空”转飞海外,中间毋须入境
香港;并推展“航天走廊”项目,将兴建连接“航天城”与香港口岸人工岛的桥梁系统,
利用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将“航天城”、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和香港国际机场连成一体,
下一步更计划将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延伸至东涌。消息称,“航天城”与香港口岸人工岛的
桥梁系统预计2024年建成。
倡大桥人工岛发展自动化停车场
粤澳自驾客转飞海外毋须入境
翻查资料,珠海机场只有一条跑道,2018年客运量有1122.1万人次,规模不及香港两成(
见下表)。现时机管局有份营运珠海机场,但无拥有权。根据机管局2019/20年年报,机
管局应占珠海机场溢利3500万港元。
谭文豪斥无诱因入股 忧港失枢纽地位学者:珠海机场可发展货运补港需要
公民党谭文豪回应称,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尚有年多时间就建成,“如果香港做唔晒(旅
运、客运)先需要珠海机场”,但三跑建成后有能力承接生意,无诱因要入股。他担心,
香港将优势放到珠海机场后,货运可能被珠海机场取代,香港失去航空枢纽地位。
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罗祥国表示,珠海机场作为地区机场客流量可观,香港入
股后更有动机,策划如何令两个机场的旅客互相流动;而“港珠机场”合作,与港珠澳大
桥关系密切,例如国际旅客到港后,可过桥到珠海机场转机。他又认为珠海机场可以发展
先进的货运中心,补足香港机场空间限制和航空货运需要。
明报记者
https://i.imgur.com/0jwF3pE.jpg https://i.imgur.com/SLdFbls.jpg
https://i.imgur.com/nTb32x1.jpg
月薪1.8万起 抗疫基金补贴人工 湾区2000港青职位年底推
《2020年施政报告》表示将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香港及大湾区有业务的内
地公司,聘请港人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2000个,当中1600个为一般职
位,400个为创科职位。政府消息透露,计划在年底推出,一般职位和创科职位的月薪分
别至少要1.8万和2.6万港元,港府会分别补贴1万和1.8万港元,最多18个月,防疫抗疫基
金已预留4.3亿元推出计划。本地创科独角兽商汤科技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尚海龙表示有意
参与计划,认为计划可促进STEM毕业生从事专业相关工作,跨境工作亦有利吸收两地优势。
400创科职位留STEM毕业生 须两地工作各9个月
政府消息人士说,计划接受2019、2020和2021年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毕业生申请,香港
或外地大学亦可(见表);应征创科职位者,要求是STEM毕业生,从事研发工作,获聘者
须有9个月时间于大湾区内工作,另外9个月于本地工作,以交流经验。申请者须为在香港
合法受雇的港人,即新移民亦可参加。政府消息人士称,无规定参与计划企业要聘用港青
多久,但希望政府补助完结后,港青能继续受聘,相信不会有滥用情况。
被问为何只限2019至2021年毕业生参加,消息人士称因为这些学生“有学历、无经验”,
在现时经济情况求职较困难。据劳工处数字,今年8至10月具学位失业者有6.76万人,较
一年前增近3万人。
初创:计划吸引 惟需弹性安排
商汤科技尚海龙认为,政策亦有需斟酌地方,例如一半时间在大湾区、一半时间在港工作
的规定,他指科研工作一般历时较长,稳定较重要,而且要为人才做考虑,基本如租屋,
6至9个月的租约不易处理。
研发智能眼镜的MAD Gaze于香港及深圳福田保税区都有研发基地,公司中国区副总裁王伟
培与商汤持同样意见,认为计划具吸引力,有助聘用创科人才,不过本地初创企业即使于
中港两地都有业务,通常研发工作只集中其中一地,因设立实验室成本不少,少有两地都
做研发,他认为政府须厘清研发工作定义,以及考虑更多弹性安排,不然要求人才穿梭两
地反浪费时间。
本报向在大湾区有较多业务的企业查询,中银香港称将积极考虑参与计划;中国平安表示
将在了解计划更多细节后作决定。
管制站北迁 新皇岗口岸采一地两检
特首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为完善港深陆路口岸建设,中央支持香港深化与深圳合作,
并称优化落马洲/皇岗口岸,在位处深圳的新皇岗口岸采用“一地两检”,以释放香港口
岸区逾20公顷土地作其他用途,但未有交代何时建成。皇岗口岸实行一地两检,是由深圳
方主导,早年已提出规划及动土改建。被问到本港是否“被规划”,港府消息人士没有正
面回应,只说港府现时有就大楼内部设施设计作商讨。
港府消息没答是否“被规划”
另外,施政报告提到,在参考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的经验后,会研究在港深陆路口岸
亦实施“港车北上”政策。政府消息人士说,深圳新皇岗口岸建成后,香港的出入境管制
站将要搬到深圳的出入境大楼内,而深圳早前已就出入境大楼举办设计比赛,大楼内部布
局则待双方商讨。新出入境大楼启用后,现有香港落马洲的出入境管制站设施会关闭,释
放的土地会纳入河套区规划发展。
陆路口岸亦研“港车北上”
至于新皇岗口岸何时建成、过关方式等,政府消息人士均未交代,只称未来皇岗口岸会改
作只供客运用途,莲塘/香园围及深圳湾口岸作货运用途,实现“东进东出、西进西出”
新格局。事实上,深圳市口岸办已于6月公布新皇岗口岸设计,大楼建筑面积逾40万平方
米,共7层,最高两层分别为深圳旅检大厅及香港旅检大厅,预计2022年底落成。
觅足31万伙公营屋土地 长策首达标 开发北环线周边 高球场小蠔湾大增密度
https://i.imgur.com/auhX1y8.jpg
公营房屋需求殷切,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在《施政报告》公布,政府今年全数觅得兴建31.6
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330公顷土地,可满足《长远房屋策略》未来10年公营房屋需求,是
自2014年订立长策以来首次达标。当中政府大幅增加粉岭高尔夫球场32公顷用地及港铁小
蠔湾车厂用地的发展密度,并在构思中的北环线铁路沿线觅得90公顷地皮。本土研究社批
评政府未如去年施政报告提出以《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囤积农地发展,质疑当局向发展商
“跪低”。
林郑:规划完再收地 消息称“无水分”
林郑月娥表示,觅得的土地可满足2021/22至2030/31年度兴建约30.1万伙公营房屋的需求
,有关供应来自东涌填海、古洞北、粉岭北、洪水桥等新发展区;多幅改划作公营房屋的
用地;9幅启德和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粉岭高球场部分用地,以及棕地群等。她在记者
会称,政府会运用收回土地条例收地,但为避免法律挑战,使用条例需满足公众用途,要
先做完规划及城规会程序才可收地。政府消息强调,有关觅地“无水分”,其中35%来自
新发展区、40%来自改划地皮、25%来自额外棕地群及房委会项目。
北环线建7万伙 拟公私营七三比
林太称,运输基建有助释放土地发展潜力,对增加房屋供应至为重要,因此会加紧落实北
环线项目(将连接西铁线锦上路站及东铁落马洲支线预留的古洞站),配合古洞北新发展
区公营房屋入伙,以及带动新田、牛潭尾及凹头一带的发展。她说,政府已在北环线沿线
物色约90公顷房屋用地作研究,面积相当于4个太古城,若落实可带来逾7万个单位。
政府消息称,稍后会邀请港铁提交发展计划,经初步检视,新田、牛潭尾及凹头可提供45
、13及32公顷用地,其中规模较大的新田/落马洲一带,夹杂私人土地、农地及棕地,当
局会研究以收回土地条例收地,并以7:3公私营房屋比例及新市镇模式发展;因该处有不
少原居民村落,收地尽量不影响原居民村落范围,料首批住宅2034年入伙。
小蠔湾车厂建2万伙 半数资助房屋
林太又提到,根据最新评估,港铁小蠔湾车厂用地上盖中长期可提供约2万伙,一半作资
助出售房屋,形容是继1980年代港岛线康山发展后,另一利用铁路上盖发展公营房屋的项
目。
政府消息称,机场三跑落成后航道改变,小蠔湾车厂用地噪音影响减少,可增住宅高度,
由原先预计建1.4万伙增至2万伙,而由于东涌市中心公屋占75%,小蠔湾发展暂不作公屋
,倾向一半单位作居屋,其余作私楼。消息续称,港铁明年会向城规会提交发展大纲,将
分期发展,首批6000伙料2024年动工,2030年入伙。
粉岭高球场建9000伙倍增 大坑西邨重建供3300伙
至于粉岭高球场32公顷用地改划公营房屋,消息称受限于粉锦公路交通容量,即使增加发
展密度,最多亦只建9000伙,但仍较原先预计4300伙倍增;并会参考邻近清河邨规模发展
公屋及资助房屋,估计2023年9月收地,翌年动工,最快2029年入伙。
施政报告亦提出4项重建计划(见图),包括大坑西邨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与市建局合
作重建,料提供逾3300个单位。市建局表示,其中1300伙将作重置现有住户,其余2000伙
作“首置”单位。
本研社:发展商早购北环线土地囤积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说,北环线沿线一带不少土地由发展商早年购入并囤积至今,质疑
政府收地决心。民主党尹兆坚批评施政报告的土地房屋措施“无新意”,无助解决房屋问
题。
长春社表示,新田、牛潭尾、凹头有不少湿地,特别新田一带鱼塘多位处“湿地保育区”
及“湿地缓冲区”界线内,忧建北环线加剧附近环境负荷,并指政府推高整体乡郊地区发
展密度,牺牲环境资源。
两长策前成员对“达标”有保留 忧终缩规模
政府自2014年订立《长远房屋策略》十年建屋目标,每年公布公营房屋建屋量均未达标,
直至昨日《施政报告》首次表明已觅得可建31.6万个公营房屋单位的土地,比长策目标
30.1万个“超额完成”。两名曾任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及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成员的人
均持保留态度,其中前土供组主席黄远辉关注涉及项目的建实时间及规模,恐最终未能全
数建成。
黄远辉:建成时间最大障碍
长策“追落后”问题持续多年,今年终取得突破,但黄远辉表示长策始终是逐年延展的十
年房屋供应目标,未来仍可能出现建屋量追不上目标的情况,尤其有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
影响进度。他解释,单位实际建成时间是达标的最大障碍,因多年来不少公屋项目在筹划
、兴建都有延误,往往影响供应量,“如元朗横洲公屋计划便延误数年,皇后山项目亦比
预期迟”。
另一前长策会及前土供组成员王坤表示,政府今年成功争取长策达标,主要受惠粉岭高尔
夫球场和小蠔湾车厂两个项目的额外供应,但已觅得的发展土地,日后仍可能受地区反对
、司法覆核等阻挠,规模或会缩减。他认为要大幅增加土地供应,解决公营房屋供应不足
问题,争取填海才是最有效方法。
80亿津贴公屋轮候户 试行3年 资助NGO租酒店宾馆作过渡房屋
公屋供不应求,最新平均公屋轮候时间增至5.6年,基层蜗居问题更严重。特首林郑月娥
昨日在《施政报告》公布推出“现金津贴试行计划”,为轮候公屋超过3年、未获首次编
配公屋、未领取综援的基层家庭,每月提供现金津贴,料约9万户受惠,明年中接受申请
。政府消息称,计划涉款80亿元,将试行3年。另政府亦建议透过“关爱基金”,资助非
政府机构(NGO)租用酒店或宾馆房间作过渡房屋,政府消息指初步约10间酒店和宾馆对
计划感兴趣。
须轮候3年未获编配 没领综援
料明年中可申 上限综援租津一半
林太表示,为纾缓基层家庭因长时间轮候公屋所面对的生活压力,将为非居于公营房屋、
非领取综援、轮候公屋超过3年、未被首次编配公屋的“一般申请住户”,即二人或以上
家庭和长者一人申请者,提供现金津贴,预料约9万个住户受惠,政府正制订细节,目标
明年中接受申请,7月起派发津贴。
政府消息称,该计划会每月向申请者发放现金津贴,金额上限将参考综援租金援助一半,
视乎家庭人数而定;若住户获首次编配公屋后,将停止发放;若住户选择拒绝首次而等待
第2、3次编配公屋,亦不获发放。
消息:约10间酒店宾馆感兴趣 研推“社区饭堂”商设洗衣机
另外,受疫情影响,不少酒店和宾馆面临结业危机。林太表示,政府将推出先导计划,资
助NGO租用合适和入住率偏低的酒店和宾馆房间作过渡房屋用途,运房局将就计划向关爱
基金申请资助。
政府消息称,初步约10间酒店和宾馆对计划感兴趣,包括旺角区宾馆,亦有数百间房的大
型酒店等,NGO将负责厘定租客申请资格,酒店和宾馆负责平日营运,租用年期由两年至3
年不等。由于宾馆房间较少,当局倾向租用整间宾馆,而大型酒店因房间较多,可研究租
用部分楼层房间,或租用整幢酒店再交予数间NGO负责作过渡房屋,预料1至3人家庭较受
惠。消息续称,由于酒店或宾馆房间不设厨房、洗衣机等设备,当局会研究推动“社区饭
堂”,以及与酒店或宾馆商讨能否设置洗衣机等。
撤开位 排首位 明日大屿明闯财会
造价逾6240亿元、涉首阶段在交椅洲填海1000公顷兴建人工岛的“明日大屿”计划,一直
引发社会争议。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在《施政报告》称,“明日大屿”财务上切实可行,强
调本届政府不会放弃。她又说,留意到议员对政府在目前情况要求开设首长级职位甚有保
留,遂决定撤回所有待审批的人事编制建议,意味“明日大屿”前期研究拨款申请,将成
为明日立法会财委会首个审议项目。
料最快2026/27年度填海
政府消息称,“明日大屿”若进展顺利,料最快2026/27年度展开填海工程,2029/30年度
产生首幅土地并建楼,希望首批住户能于2034年入伙。
发展局长黄伟纶将出席财委会争取批出“明日大屿”前期研究拨款。政府消息称会争取今
年内批出拨款,指研究为期42个月,届时顾问将详细审视工程造价及融资方式,计划涉兴
建许多交通基建,不排除部分工程采取BOT(兴建、营运、转移)模式,对公私营合作持
开放态度。
林郑:有信心赚钱
林太表示,众多土地供应选项中,“明日大屿”规模最大,可提供土地最多。她在记者会
强调,有信心项目会赚钱,而涉及逾6000亿元中,绝大部分非用作填海,而是涉及兴建铁
路及公路的费用。她说不论是否有“明日大屿”,都要斥资解决道路挤塞问题。
本研社忧公私营合作酿规划灾难
本土研究社成员陈剑青表示,政府拟以公私营合作形式发展“明日大屿”,是向发展商利
益倾斜,担心“明日大屿”将发展成另一个天水围,由发展商拣选最有利润的部分发展,
只留下最偏僻部分发展公营房屋,届时将造成“规划灾难”。9个环保及关注团体将于明
日到政府总部请愿,要求财委会否决“明日大屿”前期研究拨款申请。
“土地共享”40查询 涉10项目主要新界
特首林郑月娥昨在《施政报告》表示,政府今年已推出为期3年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
,并正与有兴趣的土地拥有人作初步探讨。政府消息指出,目前已接获40个查询,涉及10
个项目,当局正积极与2至3个项目的相关人士商讨,有望明年上半年批出首宗申请;其中
有个别项目愿意把八成新增总楼面面积,拨作政府发展公营房屋或兴建“首置盘”,比计
划要求的七成高。
有项目愿新增楼面八成拨公营
由5月起接受申请的土地共享先导计划,一直有消息指有望达成首宗申请,涉锦田一幅用
地,但施政报告昨日未有交代。消息指出,当局接获查询的10个项目主要位于新界东北及
西北,而正商讨的2至3个项目,每个涉及的单位数目介乎约1000个至数千个,有发展商提
出拨新增七成楼面作公营房屋,亦有提出拨八成楼面。
设“项目促进办”加快审批
另外,林郑月娥称发展局将成立“项目促进办事处”,跟进较大规模的私人住宅用地规划
地契修订和其他发展审批申请,直至项目正式动工。项目促进办事处将协调各参与审批项
目的部门加快审批流程,并协助解决争议,包括把未能解决的事项,及早提交高层寻求指
示。
未谈补撕裂 “出于关心港人”屡提中央 田北辰:争连任政纲 泛民:似“湾区报告”非
面向港人
https://i.imgur.com/OYfDpIm.jpg
《施政报告》多番提及中央政府对港支持、以及种种大湾区措施,没谈及修补撕裂和行政
立法关系,遭民主派质疑为“大湾区报告”、“并非面向香港市民”;更有建制派直指,
今次施政报告大篇幅感谢国家,是特首林郑月娥争取连任的政纲。林太反驳时强调,施政
报告每次提及中央的背后是出于关心港人,又称“无谂”连任。
明报记者
施政报告中,“中央全力支持”、“坚持‘一国两制’”分别放于第二、三章,前者多番
提及访京争取成果,形容为“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后者则交代公职人员宣誓、修订《
国旗及国徽条例》等措施。整份报告“中央”一词出现43次、“大湾区”出现45次、“一
国两制”出现20次,“港人治港”则出现2次。
言“中央”43次 “港人治港”2次
民主派总辞后,民主党、公民党昨于立法会外回应施政报告,民主党主席胡志伟批评今年
施政报告不属港人,称林太仅感谢中央对其信任,“你见不到任何一只字她感谢港人”,
又谓用字似内地干部递交中央报告。公民党谭文豪称,报告大幅谈及大湾区,形容林太交
出一份“大湾区报告”。实政圆桌田北辰认为,施政报告属林太争取连任的政纲,内容大
篇幅感谢国家、融入大湾区的政策。
林郑:若仅得这类批评 即无其他批评
面对民主派质疑,林太在记者会称,提及中央背后都是关心港人,她不点名称,若对施政
报告仅得此类批评,“阿Q精神,即是其他措施无得批评,才不断说我面向中央”。至于
会否争取连任,她称未来一年多冀带领政府“砥砺前行”、打好根基,“其他事情没有想
过”。
过往民主派都在施政报告宣读日向特首示威,面对民主派总辞,林太昨到立法会,示威抗
争场面不再。林太昨晚于电视论坛称,对于读施政报告无受滋扰很大感受“作为特首走入
立法会,应得到此对待、尊重”,称去年部分议员做了“很违反其宪制功能的行为”、“
他们无法满足《基本法》的要求、聆听特首的施政报告”。林太称,今日在立法会接受质
询时,会宣布乐意多往立法会接受质询。
施政报告只字未提政改,林太表示,在未能“正本清源”、重建香港宪制秩序前,相信难
有政改发展,“谁要负责,大家心知肚明”,称2014年因占领运动而未能推行“非常开放
”的普选方案。她表明任期只余一年多,目标是防疫抗疫、经济恢复、房屋土地,“无打
算重新处理民主发展、政制发展议题”。
民主党批未提政改 林郑:硬闯更撕裂
林太在电视论坛称,上任后或曾幻想推行政改,但很快已破灭;又说《基本法》仅称要“
最终达至”普选,不认为2022年做不到一人一票便违反《基本法》,若硬闯只会令香港更
撕裂。民主党黄碧云批评,特首有宪制责任和角色向北京提出启动政改五部曲,但施政报
告完全无提及政改及民主化,是对港人失责。
对于去年反修例风波,林太年初称政府筹备独立检讨委员会工作接近完成,至今仍只闻楼
梯响。她昨称在此气氛下无人愿加入,又自言可撰文解释香港深层次问题,包括宪制上抗
拒一国两制、对《宪法》及《基本法》认识不深、有外部势力等,毋须委员会“拖时间”
一两年,自己未来一年多亦会为港筹谋。
立会宣誓或由特首监场 胡志伟轰“确立主从关系”
《基本法》第104条及《港区国安法》第6条均有公职人员宣誓要求,《施政报告》列明,
政府今年内将提交草案条例,完善宣誓安排、处理违誓后果。政府消息人士称,不排除由
特首或其指定人士作为立法会以至法官的监誓人。民主党主席胡志伟批评做法强化“特首
是庄、议员是闲”的论述,从形式上确立“主从关系”。
法官未排除由首席法官监誓
《施政报告》列明,政府今年内将提交草案,修订《宣誓及声明条例》及《立法会条例》
等法例,完善宣誓安排及处理违誓行为的后果。上述消息人士称,修例内容包括,若宣读
誓言与宣誓要求不一致,宣誓属无效、有关者不可重新宣誓。
翻查资料,民建联黄定光在2016年宣誓就任立法会议员时曾漏读“香港”两字,该消息人
士称,会由监誓人决定是否属蓄意,若是无心之失,便容许安排第二次宣誓。
消息人士称,特首作为行政机关、特区双首长,有其宪制特殊地位,不排除由特首或指定
人士为立法会议员、法官监誓;但法官方面,亦未排除由首席法官为其他法官监誓。被问
到会否有干预立法机关或司法独立的观感,该人称并非干预,强调宣誓形式在法例上有要
求,监誓人只是参与宣誓仪式。
目前《基本法》104条宣誓涵盖对象未列明区议员,但区议员在《港区国安法》亦被视为
公职人员,被问到修例对象是否亦包括区议员,该人称正做研究工作。
正研是否涵盖区议员
人大常委会本月中就立法会议员资格颁布决定,若有宣扬或支持“港独”主张、寻求境外
势力干预香港等行为,均丧失议员资格,消息人士称,上述均属违反誓言行径;裁定违反
誓言有3途径,除了早前政府因应选举主任决定裁定撤销4名立法会议员资格外,亦包括《
基本法》第79(7)条、由立法会三分之二议员通过;以及《立法会条例》第73条,由律
政司入禀。至于违誓是否有其他后果,该人则称尚在参考外国例子,考虑包括要合乎比例
、亦要合理。
胡志伟认为,林郑月娥的做法强化“特首是庄、议员是闲”论述,形式上确立“主从关系
”,清除所有制衡她的力量,达至“权力一把抓”,做法亦为参选立法会设立多重关卡,
确保只有“乖乖仔女”进场,形容民主阵营需重新定义选举意义。
内地投票未有内容 “如未克服困难不勉强”
特首林郑月娥上月称“容许居内地港人投票是社会诉求”,《施政报告》未见具体内容,
仅概括称社会有声音优化现有选举安排,并在附篇列明政制局研究在内地设投票兼点票站
,方便已登记选民明年于立法会换届选举投票。林太昨于记者会表示,若有足够支持、可
克服困难便可尝试推行,否则“亦无得勉强”,她亦未能具体谈及草拟法案内容或时间可
否赶及。林太称,内地投票是香港而非中央政府事务,但若要推行,亦需中央政府给予支
持、意见,包括在内地城市设立票站是否可行。
林太称,在内地有30万港人持港澳居民居住证,她每次到访内地,都有港人称关心香港、
与港有联系、质疑为何无法投票,激发当局探讨研究。
政府消息人士称,内地投票过往多番被提及,但执法、运送选票等均有相当困难,仍需考
虑各项因素,尽快适时公布。不过,消息人士表明无打算采取邮寄投票方式,称参考刚过
去的美国总统大选,邮寄票或出现延误、遗失,甚至不知悉选民是否在受胁迫下投票。
正检视明年改电子派票
除内地投票,政制局亦正检视多项选举安排,包括明年选举将改以电子派票。消息人士称
,届时会以光学读取身分证、知悉选民领取的选票类别,形容较准确及快捷,目前正招标
,但亦要修例。
此外,消息人士称现时“超区”的选票需要运往中央点票站点算,惟在疫情下为免人群聚
集,盼研究可否修例在各区的投票站点算超区选票。至于建制派争取良久的“关爱队”,
消息称如需设专队,需有清晰法律条文以免争拗,冀换届可做到。
李慧琼倡适时交立会 公民党:利建制派
民建联主席李慧琼称,政府要审慎研究境外投票,适时将草案提交至立法会;公民党东区
区议员李予信忧虑,倘港府容许大湾区选民投票,将会改变选民结构,有利建制派选情。
称未成年轻罪愿认错 可警诫签保不留案底 大状称非新政策 质疑出口术
去年反修例引发大型社会冲突,警方至今拘捕逾万人,有逾2300人被控,被捕者中有约
1700人为18岁以下。特首林郑月娥昨称,对于18岁以下有悔意而非涉及严重罪行者,警方
愿视乎情况考虑采取让其可改过自新的措施,如以警司警诫或签保守行为处理。至今已有
19人接受警司警诫,241人签保守行为,他们不会留案底。
林太在记者会称,当中接受警司警诫的18岁以下者有19人,有关人物不被提起诉、不留案
底,而签保守行为分两种,一种是由警方给予签保,不落案起诉及不留案底,共涉11人,
而另一种则需经司法程序签保守行为,属不提证供起诉,同样不留案底,涉及230人。
至今429未成年者被控 19接受警诫
林太说,看到年轻学生被捕感心痛,冀传递关心,称18岁以下被捕学生的家长、老师、友
人应鼓励被捕者承认犯错,因警司警诫、守行为都需被捕人承认犯错才可实施,但称若18
岁以下的人做了“好凶狠”的事便无法采用上述措施。她说,经常与保安局长及警务处长
讨论,如何协助学生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其中元素是不留案底,在《施政报告》中提及有
关做法是获警务处长邓炳强同意。她称不干预警务处及律政司的检控工作。政府消息人士
称,被检控者中有429人为18岁以下,当中19人已接受警司警诫,他们涉及刑事毁坏、公
众地方行为不检。
大律师:有案值签保 警也不准
法政汇思成员、大律师苏俊文表示,难从上述数据看到政府是否向示威者“释出善意”或
“宽容年轻人”,因律政司也要看案件是否轻微。有协助反修例示威被捕者的苏说,据他
和同业观察,有些案件值得以签保守行为处理,但警方或控方也不准,形容成功率不高。
他亦说,警司警诫及签保守行为不是新政策,不明为何林太要在《施政报告》提及,质疑
是否“出口术”。
另外,《施政报告》附篇第二章开首,有一整页图表显示去年与“社会动乱”有关的统计
数字,除拘捕及检控人数,还包括其他与示威者有关的统计。图表列明,“暴徒”投掷超
过5000枚汽油弹、有740组交通灯被损毁、有2.2万平方米行人路路砖被拆走等。
“用字似内地干部”
https://i.imgur.com/WM0alkL.jpg
辞去立法会议员的民主党尹兆坚(左起)、黄碧云、林卓廷和胡志伟昨于立法会外见记者
,党主席胡志伟批评报告并非面向香港市民,特首林郑月娥的用字似内地干部。他又认为
由特首监誓的做法强化“特首是庄、议员是闲”论述,达至“权力一把抓”,确保仅“乖
乖仔女”进场,民主阵营则需重新定义选举意义。
蚀钱海园收停业珍宝 学者:负负不得正 救亡海园 推“跃动港岛南”拓海上旅游线
https://i.imgur.com/JJdgyW7.jpg
海洋公园今年5月获政府拨款54亿元续命一年,《施政报告》建议推出“跃动港岛南”计
划,包括制订海洋公园的重生方案“救亡”,珍宝海鲜舫将交予海洋公园活化协同发展;
另计划以海洋公园为核心,开拓海上旅游路线。有学者认为,海洋公园与珍宝海鲜舫一间
蚀钱、一间停业,“两者皆经营不善,负负不会得正”,忧日后又要政府注资救亡。有区
议员质疑,政府以发展南区为名,救海洋公园为实。
特首林郑月娥昨日在施政报告以“乐在区区”手法,包装推介各区旅游及消闲基建项目,
其中重点项目名为“跃动港岛南”计划。除了制订海洋公园的重生方案,公园改以教育和
保育、消闲及度假体验方向发展,水上乐园将于明年夏天启用,但景点会独立收费。海洋
公园最近获珍宝海鲜舫业主无偿捐赠海鲜舫,政府将推动海洋公园和非政府机构协作,以
非牟利方式令海鲜舫在香港仔避风塘重生。
海鲜舫自负盈亏方式保育
珍宝海鲜舫今年3月停业,现由大股东为何鸿燊家属的新濠国际管理,记者昨未能联络新
濠国际。政府消息人士称,海鲜舫日后以自负盈亏方式保育,会如同大澳文物酒店及中环
元创方的形式协作,称不会为海洋公园带来额外的财务负担,但尚未决定具体用途。消息
人士又称今年底或明年初将订出海洋公园的重生方案,园方要承接公园范围外的海鲜舫,
政府需先修订《海洋公园公司条例》,扩大园方管理范围,再敲定协作机构。
研扩避风塘 设水上的士站
发展局内成立跨专业团队下月起统筹及实现“跃动港岛南”,包括以海洋公园为核心开拓
海上旅游路线;研究扩大香港仔避风塘范围、提升海滨长廊、活化工厦等。政府亦研究在
已复修的石澳石矿场以公私营合作方式发展水上运动中心。
政府消息人士补充,考虑设水上的士站串连香港仔、黄竹坑、浅水湾、石澳等海上旅游路
线,并表明整个计划是有见现时未充分善用港铁南港岛线,加上市民需要地方游玩,并参
考“起动九龙东”的成功经验,否认项目是围绕海洋公园“氹氹转”。
中大商学院高级讲师李兆波认为,海洋公园与已停业的珍宝海鲜舫不是一个好组合,“两
者都经营不善,负负不会得正”,而且海鲜舫的维修、保育、经营成本高,质疑非政府机
构未必懂得做生意,怀疑日后无法自负盈亏,又要政府注资救亡。
曾提出海洋公园与海鲜舫发展旅游合作的南区区议员徐远华称,若海洋公园将海鲜舫做成
博物馆或文化馆,或需政府每年资助,成为另一个“无底深潭”。徐又形容“跃动港岛南
”计划属“旧酒旧瓶”,新内容不多,质疑政府以发展南区为名救海洋公园为实。
刘鸣炜: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
海洋公园主席刘鸣炜在facebook贴文,将美国总统特朗普金句“让美国再强大”改为“
Make Aberdeen Great Again!!(让香港仔再强大)”,认为相关措施对所有人均是“双
赢”。旅游发展局亦支持“跃动港岛南”计划,认为将有助旅发局进一步深化近年大力推
行的“香港‧大城小区”地区推广,将积极研究如何将港岛南重新包装。
区会主席料带动经济 忧迫爆南区
南区区议会主席罗健熙表示,“跃动港岛南”计划包括活化工厦及旅游项目,料可带动区
内经济,惟南区交通本身已十分挤拥,港铁南港岛线只有东段,载客量有限,“疫情前已
经好挤拥,如果计划未能配合南港岛线西段,令人好担心将来人潮,不单止迫爆交通,还
会迫爆地区”,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批政府自把自为 未咨询南区居民
罗健熙又称政府“自把自为”,事前完全未有就计划内容咨询南区居民,希望政府尽快向
区议会交代计划,“希望到时官员不要又中途离场”。
至于珍宝海鲜舫,罗健熙认为是市民的集体回忆,有需要保育,对于政府建议活化海鲜舫
成为南区的旅游景点,他认为“可以探讨”,但希望海洋公园尽快向区议会交代详情。
现时有机构在香港仔举办收费导赏团,带领参加者乘坐舢舨游览香港仔一带景色,珍宝海
鲜舫及住家艇均是景点。提供游艇出租服务的SeaYou其中一个文化项目“浪游渔港1773”
于去年中成立,负责该项目市场推广的Lawrence表示,希望透过该项目保育和传承渔民文
化,又表示公司为该项目投资了不少资源成立船队及团队,故希望透过“跃动港岛南”计
划获得更多资源去优化导赏团内容及展品,吸引更多市民及旅客参加,深入认识南区的历
史文化。
6亿纾困措施助旅业 林郑上京再谈两地合作
旅游业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沉重打击,特首林郑月娥预告稍后上京,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继
续支持两地旅游合作,政府消息人士称,合作并非一味放宽来港人数,可以是便利旅游安
全,如以往亦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一程多站等,提升旅游质素。政府宣布,再为旅游
业推提供近6亿元的额外纾困措施。
料1700代理商获补助 导游领队收1.5万津贴
政府再为旅游业界推出近6亿元的额外纾困措施,包括向每间持牌旅行代理商提供现金津
贴,雇用10名或以下职员的旅行代理商将会获得划一10万元津贴;雇用11名或以上职员的
旅行代理商,津贴金额直接与职员数目挂钩,以每名职员1万元津贴为计算基准,预计可
惠及约1700间旅行代理商,涉款约2亿元。
政府亦将向每名旅行代理商职员及主业为导游及领队的自由作业持证导游及领队,发放一
次过1.5万元津贴,预计可惠及约1.9万名从业员;至于每名以接载旅客为主的旅游巴司机
,将获发放一次过6700元津贴,预计可惠及约3400名司机。
另外,旅游业议会主席黄进达表示,由于缺乏印花征费收入、通关日期未明等,“迫于无
奈”裁员10多人,占整体员工三分之一,遍及不同部分及职级,留下的中高层员工亦减薪
一至两成。
https://i.imgur.com/GZONzfo.jpg
指通识异化 须变学习国家发展平台 学生须否返内地研习 林郑:教育局交代
https://i.imgur.com/3gRGsNY.jpg
https://i.imgur.com/0JkKVPr.jpg
过去一年教育界屡受抨击,通识教育尤甚,教育政策置于《施政报告》最后一章,焦点是
改革通识。特首林郑月娥称,未来改革方向必须纠正过去通识教育科被异化的问题,形容
通识是“学习有关国家发展、《宪法》、《基本法》及法治等元素的平台”。左报昨报道
,改革方向包括将7级评分制,改为“合格/不合格”,削减内容及课时,并要求学生返
内地研习。特首林郑月娥昨称详情由教育局交代。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称反对任何未
经专业讨论、以政治凌驾教育的课程改革。
指青年守法意识薄弱 加强学校公民国民教育
林郑月娥昨称,逾1万名反修例事件被捕者中,四成是学生,当中近2000人是中小学生,
指事件揭示部分青年人守法意识薄弱。《施政报告》提及学校应着力加强德育、公民及国
民教育,深化《宪法》和《基本法》教育等(见表)。
林郑又表示,要改革高中通识教育科,纠正该科“被异化”问题。她其后于记者会称,很
多中小学生违法被捕,“令人担心在教育、在学校、在课堂,其实学生接受什么教育?”
她称非将所有问题放在通识科上,但此科推行以来争议不断,必须进行一定改革。
左报引述消息:通识科须返内地研习
《文汇报》及《大公报》于施政报告公布前引述消息报道,称改革方向包括将评分模式转
为“及格”和“不及格”,课程12个主题减半至6个,其中规定须到内地参与专题研习等
(见表)。有关建议与“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9月向教育局交的最后报告不同。林郑
月娥昨未回应建议是否属实,称具体如何处理,包括课程、课本审核、通识科入读大学所
占比重等问题,将由教育局长杨润雄介绍。教育局今日将设记者会阐述教育措施。
通识教师联会主席: 若仅分及格与否 严重矮化
通识教育教师联会主席刘锦辉表示,业界对报道内容感十分愕然及奇怪,称早前学校课程
检讨专责小组经长时间咨询,才得出结论,并提交报告,但传闻中的改革与报告有落差。
他认为,倘通识科只评为及格与否,会严重矮化通识科的地位,“PE(体育)都有ABCDE
(等级),应用学习都有3级,核心科只有Pass、Fail(及格、不及格)是闻所未闻”。
叶建源:教育界不安反感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表示,通识科教师一直秉持教育专业,教授学生独立思考,对于
昨有报道称政府有意大幅改变通识科,已令教育界不安反感。他批评除配合大湾区发展,
报告在教育方面欠新计划,未提幼师薪级表、理顺小学校长及中层管理人手待遇等教界期
望。
教联会认同增加国教元素
教联会建议,可参考应用学习科现行3级评分制,修改通识科,评级简化为“不达标”、
“达标”,以及“达标并表现优异”;又认同通识科增加国民教育元素。立法会教育事务
委员会主席、经民联议员梁美芬称,通识科推行以来“千疮百孔”,冀当局在是否维持通
识科必修必考、课时长度、监管通识教师教学质素等,提出具体及聚焦的回应。
有学校本学年已增教学设施配合宪法及基本法教育等。创知中学的“宪法教室”包括模拟
法庭及VR房间,校长黄晶榕称,初中生活与社会科学习宪法及基本法课题,会到宪法教室
上课,模拟法庭角色扮演。校园亦设“中华文化馆”,希望助学生反思慎终追远、厘清国
民身分。
国安教育列教师核心培训
《港区国安法》通过后,政府多次强调加强国安法教育,昨日《施政报告》亦有着墨,称
教育局会向学校提供有关学校行政及教育的指引,以及教师培训和资料,以协助学校人员
及学生了解和遵守国安法。政府消息称,当局会尽快公布指引,并具体清晰写出当局希望
学校注意之处,但会留有空间让学校视乎实际情况作校本安排,不会有清单列明学校应如
何处理;师训方面,国安教育将属于教师的核心培训课程,当中包括《宪法》及《基本法
》教育。
立法会教育界议员叶建源表示,介绍国安法及国安教育本身并无问题,但担心进一步深究
时,会成为政治灌输,期望有关内容具启发性,“会不会有讨论余地?抑或要依样画葫芦
?”。教联会则表示,国安法生效多月,政府仍未就国家安全教育进一步推出支援措施,
促请尽快公布详细指引,并成立跨专业团队,共同编写教材及教学示例、到校支援,让师
生掌握相关法律内容。
杨润雄见八大校长商国安教育 消息称无时间表 尊重院校自主
施政报告亦指明在专上教育层面推广国安教育,政府消息称,教育局长杨润雄最近已与8
间资助大学的校长会面,就推广国安教育交换意见,并会与大学保持沟通。消息又表示,
当局没就大学国安教育订定推行时间表,称政府尊重院校自主,大学最终可主导国安教育
事宜,教育局角色是与大学合作,推行相关教育。
自反修例运动起,教育局接逾对200名教师的投诉,两人被“钉牌”。施政报告提及,对
于不称职及失德的教师,教育局必定严肃跟进,包括取消严重失德者的教师资格。消息表
示,局方现处理的投诉教师个案,部分案情较严重,正总结经验,包括检视现时针对被裁
定失德教师的行动是否有效。
推应用学位先导 4自资院校获邀参与
检讨教育政策的8个专责小组之一“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专责小组”年初交报告后,教育局
正实施部分建议。其中《施政报告》称,年底将展开副学位教育的检讨,以及推出应用学
位课程先导计划。政府消息称,当局将邀请4间自资院校参与,各提供1个4年制应用学位
课程,或资助参与院校将现有课程改造成应用学位课程。
或提供资助 改造现有课程
消息称,当局对参与先导计划的课程有要求,包括入学要求有弹性,并非只视乎申请者学
术成绩,课程亦要着重职场训练,且与业界有连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料学生最快
2022/23学年可入读相关课程。职业训练局(VTC)昨回复,欢迎施政报告提出的先导计划
,称有助进一步完善职业专才教育阶梯,更有效推广职业专才教育。
另外,疫情令电子学习需求增加,教育局下学年起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推出为期
3年的计划,助学校续推混合学与教模式。消息称,计划将惠及31万名学生,当中13亿元
用以资助学校购买流动电脑装置,供有需要学生借用;1.3亿元为因居住环境而未获合适
上网服务的学生,提供Wi-Fi蛋及流动数据卡;另有5亿元支持电子学习配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