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专栏] 星马地区“大中华胶”─从辛亥革命到马共崛起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2-02 08:47:16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34009
许剑虹 2020-02-02 07:20
https://i.imgur.com/zidlNwm.png
华人在星马地区从事政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年代,但他们的早期
活动还是以推翻满清或北洋政府为宗旨,并没有挑战英国对马来半岛的统治。(作者提供

这几年在网络上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部份马来西亚华人网友“爱中国”爱到一种狂
热的程度,甚至于直接把中国当成“祖国”看待的情形。新加坡华人的“中国情结”相对
没那么严重,但根据国内媒体报导还是有不少所谓的“韩粉”存在。显见星马地区许多华
人把中国当“祖国”的情感是客观存在的,差别只是在于这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还是中华民国而已。
为何星马地区会有如此之多的“大中华胶”存在?甚至多到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都要在演说
中,公开呼吁新加坡华人认知自己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呢?其实最大的关键
,还是在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华人在60年代以前确实是中国人。而且自1941年太平洋战争
爆发以来,马来半岛华人的生活空间就不断遭受印度人与马来人的压缩,从而促使星马华
人型成了一种有别于海峡两岸的特殊“中国认同”。
尤其是在马来人具有种族优势的马来西亚联邦,华人更因为遭到毫无保留的歧视,且自身
数量又明显处于劣势,更容易产生对“中国”的认同。“大中华胶”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
?是“中国崛起”或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后才出现的现象?还是有更早的渊源?其
实从新加坡出现大量“韩粉”的现象来解答这个问题还真的是正确的,因为“大中华胶”
的渊源确实是来自于中国国民党。
https://i.imgur.com/DMfUa5S.png
中国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党旗,曾经是英国殖民当局严厉查禁的物品,在今天的新加坡国家
博物馆还有一面在展览。(作者提供)
“大中华胶”的根源是国民党
虽然在两岸实力差距甚远的当下,已经没有多少马来西亚“大中华胶”认可台湾的中华民
国政府,尤其是失去执政权的中国国民党,但是马来半岛“大中华胶”的渊源确实是来自
于国民党。但是在讨论国民党如何把大中华思想传递到马来半岛以前,首先我们要先对马
来西亚联邦与新加坡共和国的前身,即英属马来亚的历史有所了解。
与印度、越南还有菲律宾等其他欧美殖民地的情况不一样,20世纪初的英属马来亚在人口
分布上复杂又多元,没有哪一个民族占绝对优势。或者说明白一点,是英国人担心马来人
闹独立,所以从19世纪起开始将华人与印度人大量引入马来半岛。如果再加上欧洲人与当
地人生下的欧亚混血儿(Eurasians),那英属马来亚的族群可就不是只有四个那么简单
了。
靠着让马来人、印度人与华人三大族群不过半的布局,英国人确实稳住了对马来半岛的控
制。虽然三方都有各自的民族运动在进行,但印度裔所为之奋斗的祖国是印度,信奉伊斯
兰教义的马来人在英国人默许下保有政治特权,但主张与印度尼西亚合作驱逐欧洲人,建
立一个大伊斯林国家的声音也始终存在。分而治之的统驭艺术与庞大的皇家海军,确保了
大英帝国对东南亚的统治根基。
至于广大的华裔人口,则陷入“保皇派”、“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党派之争。然而“
保皇派”要保的是清朝的皇帝,“维新派”是要推动清朝的现代化改革,“革命派”则是
要“革”清朝的“命”。三方虽然互不相让,心系的确还是中华故国。直到1911年满清被
推翻,“保皇派”与“维新派”相继走入历史,由“革命派”演变而来的国民党获得了星
马华人压倒性的拥护。
南洋华侨虽然踊跃支持辛亥革命与北伐战争,却没有人想过有一天中国应该并吞马来半岛
。华人与马来人、印度人同属遭到西方殖民的“被压迫民族”,彼此之间虽不能说没有冲
突,但却也没有刻骨铭心的矛盾。三大民族之间或许互不往来,但其实也互不侵犯。国民
党早于1912年起就在新加坡注册分支机构,虽也曾遭受殖民当局取缔,但他们的目标并不
是推翻英国人对马来半岛的统治。
然而这一切,却在孙中山采取“联俄容共”政策,将苏联与中共势力引进中国国民党以后
有了改变。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南洋总支部于1924年3月在新加坡成立,很快就被英国人
视为共产国际的东南亚分支机构看待。1925年省港大罢工后,英国与中国国民党的对立升
高,从而加强了对中国国民党南洋总支部的打压力道。
左派把持的中国国民党把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势力之后,南洋国民党内思想左倾的“激
进派”也产生了推翻英国对马来半岛殖民统治的想法。可是脱离英国的马来半岛,又该有
什么样的未来呢?国民党的“激进派”多是中国民族主义者,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主张马来
半岛应该在脱离英国后并入中国?其实至少在一开始是否定的。
https://i.imgur.com/0R6T8vY.png
主张“联俄容共”的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的左右两派便因为对共产党的不同态度
而分裂,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洋的国民党身上。(作者提供)
马来亚共产党的诞生
因为马来亚的国民党“激进派”不只是民族主义者,同时还是信仰马列主义的共产主义者
,主张华人、马来人与印度人等弱小民族团结起来打败欧美殖民列强。在这样的情况下,
从英国手中独立出来的马来半岛是应该要成为共产国际的一员,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多种
族国家。此种国际主义的主张,并不能为南洋国民党内保守的“稳健派”接受,双方爆发
激烈冲突。
为了协助“激进派”夺下南洋国民党的控制权,中国共产党还另外于1926年10月成立由何
炎之担任委员长的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1927年3月12日,也就是蒋中正在上海下
令“清党”的一个月以前,南洋国民党内的“保守派”与“激进派”便先在新加坡牛车水
大打出手。“激进派”在这场暴力事件后退出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合并
并改名为南洋共产党。
随后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原则,以马来半岛为主要活动据点的南洋共产党于1930年4
月30日改组为简称“马共”的马来亚共产党。“马共”虽然是在越南籍共产党人阮爱国,
即胡志明的见证下宣告成立,并由中越混血儿莱特(Lai Teck)担任总书记,可党员却有
将近90%是由华人所组成,几乎不可能将马来人与印度人团结到自己的阵营来。
毕竟如前面所述,马来民族主义者对国家未来的走向与华人并不一样,他们想着的是与印
尼人合组一个大印度尼西亚的新国家。马来人与印尼人同样排斥着在他们故土上享有经济
特权的华人,并基于共同的穆斯林信仰排斥无神论的共产主义。即便是左翼的马来革命家
,大多也加入名为马来青年同盟(Kesatuan Melayu Muda)的组织,拒绝加入以华人为主
的“马共”。
此一现象,导致“马共”虽然名为马来亚共产党,实际上却更像是中国共产党在马来半岛
的分支机构。看在“马共”领导人眼中,马来苏丹在英国人扶持下想有政治特权,不只是
“封建主义”的象征,而且还是“帝国主义”的走狗,一样是该被“革命”的对象。只是
以华人为主体的“马共”,显然还是把关注的重心投射到被日本侵略的祖国身上。
https://i.imgur.com/s9CawE2.png
新加坡革命元老林文庆,是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的南洋国民党元老,在日军占领新加坡后
出任昭南华桥协会的会长。(作者提供)
将马来半岛并入中国
“马共”与中国国民党南洋总支部分家后,立即取代后者成为英国殖民当局的首要搜捕对
象。蒋中正领导的国民政府,则在“清党”后重新采取亲近英美的政策,以准备因应苏联
与日本的挑战。从蒋中正的角度出发,若以华人为主体的共产革命在星马地区爆发,不只
将使共产国际的影响范围投射到东南亚,还会切断侨胞与国府之间的经贸往来,显然挑战
英国对马来半岛的殖民统治是不智的。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包括蒋中正的国民政府与毛泽东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内
,没有一个中国政权对马来半岛有过领土主张。率先提出这个诉求的,反而是今天被两岸
视为“汉奸”的汪精卫政权。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汪精卫,虽然在1940年3月成立
了亲日的南京国民政府,可他骨子里还是一位100%的大中华民族主义者。
汪精卫明了与日本合作的代价,是他必须承认日军在东北扶持的满洲国为与中华民国互不
隶属的主权独立国家。满洲国的领袖不是别人,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这对曾经刺杀摄
政王载沣的他而言,想必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决定。遭到千夫所指的汪精卫,为了重振国人
与侨胞信心,不只要求日本协助南京国民政府夺回欧美在华租界与驻外法权,还希望中国
能获得海外领土。
希特勒以苏台德地区主要居民为日耳曼人为理由,强行派兵将其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手中
并吞的手法,为二战期间好几个试图领土扩张的国树立了典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加入轴
心国的泰王国,就以此为理由并吞吉打、玻璃市、吉兰丹和登嘉楼等英属马来亚北部的四
个州。这是日本对泰国协助出兵缅甸的回报,但立基点还是这四个州曾经为暹罗王朝统治
,并且有相当数量的泰族同胞定居。
割掉这四个州以后,华人一跃成为原英属马来亚土地上数量最多的民族,占总人口47%,
马来人则只有34%,印度与其他民族加起来也不过18%。外加林文庆与张永福等早年追随孙
中山的“革命派”元老,都认可南京国民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在日军出兵
马来半岛以后出面组织亲日的华侨协会,都强化了汪精卫对东南亚的影响力。
抗战末期于河北唐山念书的马素芸奶奶,在接受笔者访谈时就表示,亲日政权的教科书把
马来半岛与爪哇形容为英国人、荷兰人占据的中国领土。日军攻陷新加坡的消息传来时,
汪精卫政权辖下的华北政务委员会也曾把她还有其他同学们一起动员到街上欢庆胜利。显
然汪精卫政权的目的是要告诉日本人,想要中国支持“大东亚圣战”的条件,就是将南洋
也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
根据谢文庆先生在其大作《红星照耀马来亚:日本占领前后的抵抗运动与社会冲突,
1941-1946》(Red Star Over Malaya: Resistance and Social Conflict During and
After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1941-1946)中的介绍,日本外务省还真的在汪精卫政
权对英美宣战后的1943年10月,严肃讨论过将马来半岛并入中华民国的可能性。
但是这个讨论最终胎死腹中,不是因为汪精卫政权没有能力把政治影响力投射到马来半岛
,而是占领马来半岛的日军对华人根本上的不信任。星马华人在抗战爆发之初,就透过捐
钱以及回国从军的方式协助重庆国民政府抗日,是日军极为仇视的对象。也是出于这种不
信任,日军否决了汪精卫政权在1941年对英美宣战的要求,硬是把时间推迟到1943年1月9
日。
显见日军与日本外务省的心态不同,并不把“大中华胶”视为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助
力看待,甚至连汪精卫政权都十分怀疑。而这样的怀疑也不是毫无道理,毕竟在华人人口
远高于日本人的情况下,贸然让汪精卫政权于东南亚站稳脚跟,迟早有一天“大东亚共荣
圈”将变成“大中华共荣圈”,等同日本出兵为中国开疆辟土,这可是日军所绝不乐见的

https://i.imgur.com/NPXRl0b.png
日军占领星马地区后,曾经在马来人配合下对华人实施肃清大屠杀,后来马来亚人民抗日
军也针对马来平民展开复仇。(作者提供)
通往种族战争之路
日军占领马来半岛后,除了放下武器的大英国协战俘之外,首先整肃的目标就是星马华人
。总计有25,000到50,000之多的华人,在1942年2月18日到3月4日的肃清大屠杀中死于日
军之手。可肃清大屠杀的问题,却比南京大屠杀复杂,因为这不是一场单纯日本人对中国
人的屠城,而且还是一场有马来人与印度人参与的种族屠杀。
原来进攻东南亚的日军,在马来半岛上被马来人与印度人视为“解放者”看待。他们真诚
的相信,日军的到来将帮助自己从英国殖民统治者手中独立。前面提到的马来青年同盟,
虽然是一个信奉社会主义的左派团体,却仍然做出了与日军合作驱逐英军的决定。日本人
将华人视为除盟军之外的第二大敌人,也竭尽所能挑拨马来人与印度人仇视华人。
英国与“马共”从“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角度出发,暂时放下意识形态的纠葛,成
为共同抗日的盟友。“马共”的武装力量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更成为日军统治马来半岛的
头号威胁。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就连许多不
是共产党的华人,包括三合会与国民党员也纷纷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高举的红色旗帜上,有着象征华人、马来人与印度人的三颗黄色五角星
。可实际上参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干部与士兵,还是有85%以上是来自广东与福建省的
华人。虽然不能排除少数志愿参军的马来人与印度人,但绝大多数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
非华人”都是被强制征兵的。英军对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支持,则进一步跨大了三大族群
之间的裂痕。
最早“马共”是声称,要与马来人、印度人共同赶走英国人,建立一个没有族群与宗教之
分的马来亚人民共和国。可如今“马共”自毁承诺,和过去誓言要打倒的英国殖民主义者
站在一起,自然是增加了马来人与印度人对华人的仇视。所以在日军昭南宪兵队的号召下
,马来警察与巡捕大量投入于搜捕“马共”的斗争之中。
印度的国家英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Subhash Chandra Bose),更是以新加坡为据点
建立了自由印度政府,准备配合日军一起打回印度。他组织的印度国民军(Indian
National Army)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是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所不敢轻易招惹的武装力量
。“马共”唯一敢做的,是对那些与日军合作的个别华人、马来人以及印度人精英施以暗
杀“制裁”。
包括布伦(Bren)轻机枪等英军先进武器,则经由136部队(Force 136)送往马来亚提供
给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但马来亚人民军将英军空投到马来亚的先进武器偷偷藏起来,持续
以战争初期于丛林中捡拾到的大英国协残留武器与日军周旋。显见此刻的马来亚人民抗日
军,已经在暗中准备日本投降后另外一场与英军的战争。
但是在英军回来以前,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首先要先肃清的是马来半岛内部的头号敌人。这
个头号敌人并不是即将被美国打败的日本,而是在二战时替日军服务的马来人、印度人以
及反对共产主义的华人。相关的种族肃清行动,于1945年1月展开,这是一场马来亚人民
抗日军针对马来人与印度人的血腥报复,潘朵拉的盒子终究还是被日本人给打开了。
https://i.imgur.com/D3xzbr8.png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盟军承认的抗日力量,也被视为马来华人利益的捍卫者,虽然红旗上
的三颗星,代表的分别是华人、马来人与印度人。(作者提供)
“马共”的种族报复
以抗日为旗号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虽然声称不宽恕任何战时与日本人勾结的“叛国”人
士,但他们针对的目标显然是以马来人与印度人居多。不过印度国民军虽然在进攻印度英
帕尔(Imphal)的战争中失败了,却仍在新加坡保持相对强大的兵力存在,甚至还有由日
军提供给他们的战车,所以“马共”还是不太敢招惹他们。
种族战争的报复对象,还是以没有武装力量的马来人为主。进入1945年以后,日军逐渐将
兵力从马来半岛上的中小型城镇与乡村撤出,用于因应英军可能发起的两栖登陆并保卫大
型城市。于是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逮到了挺进这些真空地带的机会,并陆续建立起红色政权
。红色政权一成立,他们就开始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对马来人实施报复。
人民抗日军要求马来人向红色政权缴税,并提供物资与情报援助,凡是不愿意配合的马来
村庄干部,都会立即遭到“杀无赦”的命运。只要你是马来人,只要有稍微一丁点的不配
合,就随时会凭空消失。马来警察、巡捕、公务员与村里长因为过去都是由日军指派,往
往成为报复的首要目标。在惨遭杀害以前,他们往往会先领教一次“马共”残酷的肢体虐
待。
许多马来妇女被人民抗日军强迫到军营里做饭,有些比较不幸的则遭到调戏或者强暴。为
“马共”激怒的马来人,纷纷要求日军协助训练马来人的武装来抵御华人。于是日军仿效
在印尼的做法,协助马来亚各马来村落训练名为乡土防卫义勇军(Pembela Tanah Air)
的民兵武装来抵御人民抗日军的侵扰。华人与马来人的武装冲突,于1945年4月开始进入
白热化阶段。
日军将下乡清乡的工作通通交给乡土防卫义勇军处理,让华人与马来人进攻彼此的时间大
幅增加。类似的种族战争在柔佛州尤其激烈,而且还催生出了一支比乡土防卫军更为激进
,名为“圣战红军”(Red Bands of the Sabilillah)的穆斯林武装力量。“圣战红军
”完全将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的战争视为圣战,不只配合日军清剿“马共”,还四处进攻
华人村落。
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穆斯林大刀,任意砍杀无辜的华人妇孺,大幅强化了华人与马来人之间
的种族仇恨。“圣战红军”不会区分他们屠杀的华人是共产党的还是国民党的,甚至连亲
日华人也一起砍杀。根据国民政府的战后统计,1945年4月到8月之间总共有4,000名华人
惨死在柔佛的马来人武装手中,还有约20,000名华人被迫流离失所。
只是身为二战战胜国的国民政府,并没有办法为华侨提供保护。挺身而出力抗的乡土防卫
义勇军、“圣战红军”与印度国民军的,只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华人与马来人的相互伤
害,从日本投降的1945年8月15日到皇家海军舰队重返新加坡的1945年9月4日这段时间,
更是因为整个马来半岛陷入无政府状态而进入高峰。
自视为汉民族代表的“马共”,突然被“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代的老同盟会上身,高
举起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猛烈报复与清算马来人。过去“国际主义”的左翼主张已经完
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捍卫华人利益的“极右翼民族主义”信仰,而且表现得比国民党本
身还要夸张。事实上到了这个阶段,无论是抗日还是亲日,支持国民党还是支持共产党的
华人,都只剩下人民抗日军可以依靠。
直到英军返回马来半岛,重新恢复秩序以前,华人与马来人的种族战争就如同二战时的南
斯拉夫战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如同塞尔维亚的“切特尼克”(Chetniks),“圣战红军
”则一如克罗地亚的“乌斯塔沙”(Usta),双方的杀戮手段都可以用毫无底线来
形容。英军的重新到来,虽然让两方暂时停止了武装冲突,但却为另外一场更漫长血腥的
战争埋下伏笔。
https://i.imgur.com/I59ihIq.png
抗战胜利后,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悬挂起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代表“马共”在1945年认同
的祖国是中华民国。(照片来源:梁元明)
打造华人主导的马来半岛
对于绝大多数经历二战的马来华人而言,战争最后一年的种族冲突或许是一段比肃清大屠
杀还要更恐怖的记忆。日军固然屠杀华人,但还是希望华人能捐钱支持“大东亚战争”,
所以肃清大屠杀能在林文庆出面组织华侨协会,替日军统筹粮饷之后宣告落幕。可马来人
与华人的种族战争,却是非要到其中一方将另外一方驱逐出马来半岛,或者彻底铲除殆尽
之后才会来到。
二战末期,与日本人合作的马来人恐惧华人会在日军战败后卷土重来,并在英国支持下成
立一个亲近中华民国的独立国家。被“马共”不分男女老幼一起屠杀的经验,更让他们相
信中国人一旦在马来亚建立政权,会对他们实施类似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屠杀。更何
况华人国家的概念从根本上违反马来人建立穆斯林国家的理念,于是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将华人赶尽杀绝。
华人则认为,中华民国既然已经是二战战胜国,且马来人与印度人在战时扮演的角色又是
日军“帮凶”,所以战后马来半岛的命运,理所当然是要由中国人来决定。“马共”则自
认是马来华人抗日的砥柱中流,自然比其他华人更有资格决定独立的马来亚该走向何方。
不论支持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打造一个中国主导的南洋秩序此刻已经成为马来华人的
共同心愿。
这也是为什么当英军返回新加坡的时候,在街道上看到青天白日满地红数量还超过米字旗
的原因。国民政府对马来半岛并没有领土野心,与主张共产主义的“马共”关系更是水火
不容。不过在美国的鼓励下,蒋中正确实也有强化中华民国对东南亚华人影响力,进而动
摇英国殖民统治的想法。中华民国海军在1946年11月收复南海诸岛,也是在为挺进东南亚
做准备。
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瓦解,还有国共内战的再度上演,都让原本团结一心支持中
华民国的马来亚华人再度分裂。1948年起,“马共”再度走入丛林发起武装斗争,这次他
们要推翻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效忠中华民国政府的华侨,则追随政府的立场支持大
英国协围剿“马共”。但是支持马来亚人民解放军的华人,到了这个时候却可能不限于左
派而已。
前面提到的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越南籍的莱特因为被查出其实是暗中替日军、英军还有
“马共”工作的三面间谍,于1947年遭到泰国共产党人制裁。新上任的“马共”总书记,
本名王清华的陈平,却是祖籍福建省福清的华人。陈平的上台,更让广大华人认定马来亚
人民解放军才是真正为了维护华人利益而战的力量。
马来西亚终于进入了紧急状态,渊源自南洋国民党的“马共”,终于接替了国民党成为在
南洋推广大中华主义的主导力量。下一篇,我们将继续介绍“马共”与大英国协及马来西
亚、新加坡政府的斗争经过。撤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又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什么关
键角色?还有我们今天知道的马华公会,又是如何诞生的?一切留待下回分解。
*作者为中美关系研究、军事写作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