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06-26 16:49:19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754602
李翰文/BBC中文记者
https://i.imgur.com/qaM7jUw.jpg
2019年6月16日“谴责镇压、撤回恶法大游行”,香港市民再度走上街头“反送中”,要
求政府撤回《逃犯条例》修法,特首林郑月娥下台(AP)
https://i.imgur.com/6Q3rMg7.jpg
在香港,游行人数除了作为社会运动的一个纪录,更是“舆论战”。(Reuters)
香港每年7月1日都有团体举办游行,今年也不例外。游行结束后,外界除了关注政府的回
应外,还会留意官方和游行举办方各自公布的参加人数,因为它不单是一个数字,还是各
方舆论的角力场。
政府公布的数字往往会比游行主办方公布的数字低,偏差有时候会达数倍,一高一低的有
关数字常引发争议。例如,早些时候香港民间人权阵线(简称“民阵”)为反对《逃犯条
例》修订举行数次游行,对于6月16日举行的游行,主办方“民阵”称有约200万人参加,
香港警方却说高峰期只有约33.8万人。
香港报章和网络对每次游行后各方公布的人数都充满质疑,一边认为警方故意代表官方压
低游行数字,减少游行带来的舆论影响;另一边认为游行主办方故意夸大数字,营造“民
意庞大”的效果。
分析人士对BBC中文指出,香港的游行示威文化演变多年,官方和民间都会利用这个数字
营造各方想要的效果,但这种纯粹对人数的争议其实没有太大实质作用,重要的是观察参
加游行人士的背景,才能了解民意的走向。
数字之争
这种数字之争几乎是香港每次游行集会后必然上演的情况,争议也并不仅限于民主派团体
举行的游行。例如,2017年七名警务人员在“占领中环”示威期间被指殴打一名示威者罪
成,支持警方的团体曾经举行游行,主办方指有约3500人参加,但警方公布最高峰时间只
有约1800人。
另外,亲建制派团体2014年曾经举办反对“占领中环”的游行,主办方称约有19万人参加
,警方就说有11万人参加。
最受关注的是每年都在香港维园举办的1989“六四”周年晚会和香港主权移交纪念日当天
举办的“七一”游行。其中,主办今年“六四”晚会的“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
会”(简称“支联会”)公布有大约18万人,警方的数字就指出最高峰时期只有约3.7万
人,这个说法随即引来不满。
https://i.imgur.com/2fDMxj8.png
https://i.imgur.com/XfxT8i5.jpg
参加今年“六四”周年晚会的人士坐满了维多利亚公园六个硬地足球场和旁边的草坪。
(AFP)
香港“民阵”副召集人梁颖敏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她的团体与警方开会商讨今年的
“七一”游行时,对方指维园的中央草坪可容纳三万多人,而今年“六四”晚会时出席晚
会的人除了坐满草坪,旁边的六个小型足球场也坐满。
“为什么警方开会时跟我们说草坪已经可以容纳三万多人,但我们看见整个维园都坐满人
时,他的估算才三万多人?这个问题真的要问警方。”
“粗略估计数字”
香港警务处书面回应BBC中文查询时指出,警方点算集会人数的方法是在集会进行期间,
派员于多个高点作出观察,以及点算某一时段在不同区域所聚集的人数,从而评估参与集
会的人数。警方又说,评估集会人数只是一个“粗略估计数字”,用来调派资源,数字只
用作内部参考之用,不会主动公开。
警方公布6月16日游行的参与人数时特别提到,当天只计算途经原定游行路线的人数。当
天许多游行人士使用非原订路线前往游行终点,但警方没有提到,是否计算了这些参加游
行的人。
BBC中文另外也向“民阵”查询计算游行人数的方法,“民阵”回应指他们派出三批义工
团在天桥等高点观察,计算每横排的人数,最后相加。而针对6月16日的游行时,义工团
按当时情况分工到非原定游行路线按人流速度、密度和在场纠察报告的即时情况,作出估
算。
除了官方和游行主办方,香港大学多年来都透过民意研究计划,尝试提供一个客观的游行
统计数字。计划在去年的“七一游行”透过人手在某一个高点进行点算,之后再以随机抽
样电话调查方式核查,估计参加游行的人数在2.6万至3.1万人之间,而警方和游行主办方
分别指有一万和五万人参加该次游行。
民意研究计划总监钟庭耀接受路透社访问时指出,游行人数的统计近来越来越政治化,“
一边越来越夸大,一边就越来越压缩,两边都已经脱离现实。”
各自解读
香港岭南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政策系副教授陈效能留意到,许多传媒在报道6月16日的游行
时都偏向采用“民阵”公布的近“200万人游行”的数字。她接受BBC中文访问时指出,这
个数字会被用来“达到某些目的”,例如如果一份报章希望强调一个立场,它就采用那个
数字。
“不同的阵营或不同看法的人都可以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数字,去说他们想说的事情。”
翻查报道,大部份报道6月16日香港游行的国际媒体都援引“民阵”所说的近“200万人游
行”的数字,包括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BBC国际媒体
观察部(BBC Monitoring)的分析也留意到,伊朗等地网民讨论香港的游行时,都使用这
个数字。
https://i.imgur.com/SgNJovZ.png https://i.imgur.com/m52uGcE.png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指出,警方提供的数字只计算依照原本路线游
行的人,但事实上附近的街道也有许多人在游行。
他接受BBC中文访问时说,他留意到警方近年似乎会故意把参加游行或集会的人数压低,
他认为游行主办方会因应这种情况故意高估游行人数,令公众对游行人数的印象不会被警
方的数字拖下去。
钟剑华认为,各界可以没完没了地为具体的游行人数争吵,但这并没有意思,因为一个不
争的地方是游行的确吸引了很多人参加,而最重要的反而是这些人的背景,例如是这次反
对《逃犯条例》修订的游行。
“这次游行多了许多年青人参加,也有许多之前没有参加游行的年长人士。我觉得游行人
士的组合更值得社会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