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反送中》极权高科技监控时代,香港青年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06-17 18:25:45
反送中》戴口罩、用假名、不自拍、不打卡……极权高科技监控时代,香港青年抗争
之道
https://www.storm.mg/article/1393138
张玉馨 2019-06-17 10:0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_FSptjRic
因港府企图迅速修改极具争议性的《逃犯条例》,本月9日百万港人走上街头“反送中”
,其后一周示威不断,警民冲突更在12日(原订立法会集会修例日期)达到高峰。当天,
警方将示威定调为“暴动”,随后以橡胶子弹、催泪弹暴力清场。在政府监控越发严密、
抗争自由越发收紧的情况下,此次“反送中”的香港示威者发展出新的抗争模式,在发声
的同时自我保护、彼此串连。
港府曾清算雨伞运动成员,“反送中”以无领袖模式示威
这一次“反送中”游行较2014年争取“真普选”的雨伞运动相比,抗争模式上更偏向“无
领袖”模式。在雨伞运动后,面目较鲜明的抗争者如黄之锋、周永康、学者戴耀廷、陈健
民等,皆陆续被判入狱。港府此举引发社会譁然,更有人忧心这样的“秋后算账”恐引发
寒蝉效应,使学界与青年政治冷漠。
https://i.imgur.com/trGl5Ky.jpg
香港学运三子:由左而右为黄之锋、周永康和罗冠聪(AP)
《华盛顿邮报》报导,尽管如此,“反送中”仍吸引百万港人走上与伞运相同的街头。这
一次,示威者多以社群软件自主串联,而非被所谓的“运动领袖”或既有组织动员到现场
。在现场的参与者多是素未谋面,却彼此传递最新消息与注意事项。当街上人人都是抗争
者时,除了能够防范特定人士日后遭政府清算,更在抗争当下使警方无法“擒贼先擒王”
,提高警方执法的困难度。
https://i.imgur.com/CrBFlNx.jpg
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游行。(H.H提供,地点:维多利亚公园)
监控时代下人人自危,示威者不留电子足迹
在无鲜明领袖、无特定组织的状况下,示威者如何传递消息?答案是即时通讯软件“
Telegram”。在上周,Telegram在香港地区跃升为iPhone App Store下载率最高的即时通
讯软件。相较于更多人使用的传统通讯软件,Telegram号称更加安全、更难被解码监控、
隐匿性更高。
https://i.imgur.com/MsB3TYN.jpg
香港反送中:11名学生被捕(AP)
在Telegram的香港抗争群组中,流传各种在抗争中如何隐匿身份的注意事项,包含不要在
社群网站使用真名、不要用自己的电话号码注册通讯软件、改用抛弃式SIM卡、不要用电
子票卡搭乘地铁等等,一切都关乎如何避免在网络监控时代下留下电子足迹。
也曾经历雨伞运动的反送中参与者Caden(为免日后遭到清算,受访者不愿透露姓氏)告
诉《华盛顿邮报》:“我们比2014年时审慎得多。当时,警察还不太会用社群媒体来抓人
。这一切对大家来说绝对是相当陌生。”Caden所指的是Ivan Ip被捕事件,警方在12日占
领行动之前数小时,以“串谋公众妨扰”逮捕这名22岁学生,只因为他是Telegram上传递
抗争资讯的群组管理员。
连真名都不能使用,更遑论在脸书拍照打卡,呼吁大家关注。这对另一名抗争者Alexa(
为免日后遭到清算,受访者不愿透露姓氏)来说,在情感上是很大的不同。Alexa从小就
常与家人一同参与和平集会,“我们那时也都会拍照然后上传到脸书之类的,这能让别人
知道,你就在现场。可是现在,大家都把法案通过(指《逃犯条例》)等同于香港司法系
统的崩坏,我们都很害怕,香港的法治将不复存在。”在从脸书转移到Telegram时,
Alexa顺便把微信、淘宝、支付宝等中国App都一并删掉了。
https://i.imgur.com/vxw9zdH.jpg
反对武力镇压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游行。(新新闻郭晋玮摄)
https://i.imgur.com/dZ4F4xd.jpg
金钟悼念现场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游行。(I.C提供)
戴上口罩与护目镜,防的不仅是催泪弹,更是北京政府的秋后算账
除了不自拍不打卡,也不要拍到别人,Alexa说:“人们彼此之间流传,不要在抗争时拍
照,要的话只能远拍、不要拍到人脸。”抗争者也纷纷戴上口罩与护目镜,这些年青人害
怕的并不只是警方清场时使用的催泪弹或胡椒喷雾,更是可能能够识别身份的监控系统。
民间人权阵线(民阵)成员梁颖敏(Bonnie Leung)向《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政府
会为了监视自己的人民用上非常多手段。”她举例像是中国使用人工智能来追踪人民足迹
,还有帮人民打分数的社会信用系统,“我们相信,这也有可能发生在香港。”
事实上,这场运动的核心,无疑与北京对香港日渐增加的控制力道息息相关。在回归后这
20多年来,中国逐步收紧香港享有的自由与自治,香港人对“中港界线”是否仍然存在的
怀疑与恐惧,将他们推上街头,这一份相同怀疑与恐惧也反映在抗争模式的变化,使抗争
者走向匿名。
https://i.imgur.com/gg5PTDO.jpg
希慎广场 20190616_香港16日下午“反送中”大游行。参与者有意识不清楚拍摄其他示威
者。(Ball提供)
中港政府、警方越发靠拢,专家:这就是香港人为何站出来
这样的怀疑与恐惧并不是没有理由。在“反送中”之前的“反高铁”抗争中,一部分反对
者所担忧的,正是中国警方能在高铁站执行中国法律,尽管极具争议,这段连接北京与香
港的高铁路线仍在去年9月通车,自此,中国执法人员正式在香港城市的核心,有一个可
以名正言顺执法的区域。而在此次反送中抗争中,群众仰赖的Telegram也在6月12日遭骇
客攻击,试图瘫痪服务器。Telegram指出,攻击主要来源为中国。
澳洲政策研究机构网络中心(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s Cyber Center)的研究员
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对此指出,中国搜集大数据的方式,就是专门针对如何防止
人民走上街头来设计的。霍夫曼形容这是“斩草除根”,是先发制人的维安手段,而研究
者们并不清楚,香港警方在多大程度上和中国合作,采用这类型的监控科技和工具。
人权观察的中国研究员王松莲说,中港警方的合作“非常不透明”。根据中国政府的新闻
稿,每年约有150名警员被送往中国的精英警校接受“意识形态与实务”训练,此外有更
多员警定期接受“近身搏击、审讯技巧、犯罪调查和枪械使用”等训练。
王松莲也表示,香港正在发展“智慧城市”,但是并不清楚背后是哪些公司在参与。她说
:“当这座城市越发电子化,人们也担心自己的电子足迹会遭到追踪、搜集和监控......
是什么样的中国公司在协助搜集香港的资料?他们会不会将资料传回去?”
曾针对香港抗争文化撰写专书的澳籍律师戴安通(Antony Dapiran)认为,中港的靠拢是
人民抗争的最根本原因,他说:“他们不相信北京,不相信他们的政权和司法系统,也不
喜欢北京和香港之间越发模糊的界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