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儒家不应该离开具体事务

楼主: kuopohung ((风之过客)在场的缺席)   2020-04-14 09:36:05
女性主义也是由政治哲学以及一些哲学流派演变过来
政治哲学和一些哲学的流派切入不同阶级的性别处境产生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Liberal Feminism)
主张;
1.1.1.性别不平等起因于法律与政治的不平等
1.1.2.男女之别等于公私之分,矮化女人发展高度。
1.1.3.女人应享有法律上平等、经济上就业平等的权利。
历史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时女性走出家庭到工厂工作。(户外战)
缺点;
1.2.1.将男性价值接纳为人类价值(以理性为最)。
1.2.2.过度强调个体自由忽略女性共同利益。
1.2.3.以人本主义贬抑女性主义。
2.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Marxist Feminism)
主张;
2.1.1.性别不平等起因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
2.1.2.私有制使私领域劳动受到剥削。
2.1.3.无产阶级革命废除阶级不平等的时候,性别不平等的状态也会解除。
历史背景;
1950~1960二战后军人退伍,妇女被迫离职。(户内战)
提倡家务劳动有给制。
缺点;
2.2.1.对家庭的概念太过简化。
2.2.2.过分强调劳动因素,女性受到压迫不只是经济制度导致。
2.2.3.工资没有客观标准。
2.2.4.限于商品化的女性劳动力,使得女性受限于私领域。
3.基进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
主张;
3.1.1.作为生殖者的批判。
3.1.2.作为母职者之批判。
3.1.3.作为阴性气质者之批判。
3.1.4.做为性对象之批判。
历史背景;
(女同志论分出)
(身体暴力)
缺点;
3.2.1.女性生理不是善性之根源。
过分颂扬女体容易重新走入先天论证(nature argument)。
3.2.2.过度强调女性情感特质,以别于男性的理性特质,这种二元式对立论述,
无异于自我边缘化。
3.2.3.强调女性天生的善性,可以肯定女性的现状,但无法改变现状。
4.精神分析女性主义(Feminism of Psychoanalysis)
主张;
4.1.1.性别不平等来自儿时的母亲单独养育。
4.1.2.认同父亲而具备理性和道德的男孩和无法认同父母任何一方而仅有的感性女孩,
因而产生公私领域的分工。
4.1.3.唯有夫妻共同养育才能解决这问题。
历史背景;
(下一代女孩被糟蹋)
缺点;
4.2.1.对于“关爱”的道德原则的强调,很可能弱化女性的行动力。
4.2.2.过分强调心理面向上的批判。
4.2.3.以偏概全。
4.2.4.双亲分担抚养责任,对女性依然可能有害。
5.社会主义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主张;
5.1.1.资本主义与父权体制,是现有社会结构压迫的两大原因。
5.1.2.女性在职场上劳动被剥削;在家庭中则是生殖力、养育力、性功能被剥削,
因此属于双重剥削。
5.1.3.以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以精神分析对抗父权体制。
历史背景;
公领域:职场;私领域:家务劳动和亲职。
公领域:贩卖女性气质。私领域:回家劳动、劳动情绪。
缺点;
5.2.1.既然女性的一切都要受到宰制,失去能动性,容易使人绝望。
5.2.2.压迫被理解成脑袋的迷障,无法凸显女性的痛苦和问题的严重性。
5.2.3.资本主义才是分裂因素。
5.2.4.不应将公/私领域断然二分。
5.2.5.女性似乎只被当作工人才被重视。
5.2.6.强调经济因素,依然跳脱不出马克思主义的框架。
5.2.7.误将女人问题化约为工人问题。
6.后殖民女性主义(Postcolonial Feminism)
主张;
6.1.1.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是第三世界女性的两大威胁。
6.1.2.性别关系与殖民关系互相缠绕,构成后殖民困境。
6.1.3.以女人主义(womanism)替代女性(feminism),强调多种不同女人的处境。
历史背景;
6.2.1.双重矮化(cross-cultural Romance)
6.2.2.民族自尊心+父权主义。
6.2.3.殖民:15~16世纪;新殖民:18~19世纪;后殖民:二战后(追求文化自我认同)
脉络;
6.3.1.批判民族主义。
6.3.2.批判西方白人女性之女性主义。
6.3.3.批判再现政治(后殖民国之阴性化)。
6.3.4.关切底层人民(subaltern)
这也是由理论转化为不同理论,针对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政策
当代儒家能切入这套体系吗? 不能,而且也不愿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