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是明白通晓,不仅仅
是头脑、认知上的理解,还要发自内心认同,和这观念起共鸣。义是
合宜的、恰当的,义与利的分别就在于前者除了自己还想到别人,在
人我之间寻求合理的、和谐的关系,所以提倡义的人愈多愈好。利则
不免有自私的成分,如果人人都追求利,就容易引起斗争。
我们应该以“义”而非“利”做为生活重心,这意味着要时时检
视、反省自己的起心动念,以义做为衡量事物、选择言行的标准。但
人的麻烦就是容易滑转,往往习焉不察,没有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不知不觉间变成以利为标准,甚至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认为既然社
会上很多人都争名逐利,我也就可以得过且过,以免不合群……上述
种种都是抱持逃避的心态,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缺点,导致积重难返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逃避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