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章句

楼主: yule1224 (支持自经区服贸货贸)   2017-03-08 11:24:40
手边有一本三民书局出版的新译四书读本
每天读一点,也顺便把里面的注释分享在此
编译者:谢冰莹、李鍌(ㄒ一ㄢˇ)、刘正浩、邱燮(ㄒ一ㄝˋ)友、
赖炎元、陈满铭
: 大学章句
《大学》本为《礼记》中之一篇,不分章节,而朱熹〈大学章句〉乃据程子之意,
将此篇分为经一章、传十章。其言曰:“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
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
别为序次。”
: 经一章大学之道
: 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
: 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
: 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章旨】
此章为《大学》一篇纲要之所在,朱熹尊之为经。
主旨在阐明三纲八目之连贯性,由个人之明明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做起,
发挥到亲民-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止于至善之境地。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所讲的道理,在于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性,在于亲爱民众、使他们才德日新,
在于使人人达到至善的境地。
‘大学’
大学乃指博大之学问,使人学后,能“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唐孔颖达引郑玄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
孔颖达又云:“此大学之篇,论学成之事,能治其国,章明其德于天下。”
朱熹:“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朱熹:“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依朱熹之意,大学乃是古代大学教育学者成为大人的重要经典。
.....................................................................
‘明明德’
发挥吾人得自于天之理性也。
朱熹:“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
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蒋中正所著‘科学的学庸’:“天地父母生了我们下来,就有一种天赋灵明的德性,
这就是明德。”
.........................................................................
‘亲民’
有两解,其一是程子的解释,等同于新民,使民众能日新又新,进步不已。
另一解是王阳明认为亲民是亲近民众,亲爱其民。
程子:“亲,当做新。”
朱熹:“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
之污也。”
蒋中正:“新民非亲民不可,而亲民则为新民应有的前提,所以我们讲新民便包括了
亲民,而单讲亲近,还不能包括革新的意思。”
........................................................................
‘止于至善’
达到至善的境界。
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也。
至善,谓事理当然之极也。
.....................................................................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所要达到至善的境界,然后才能志有定向; 志有定向,然后才能心不妄动;
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目前的处境; 安于目前的处境,然后才能处世精详;
处世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世界。
止于至善之程序及功效,在于定、静、安、虑、得五个层次
后,同“后”
定,谓志有定向
静,谓心不妄动
安,谓所处而安
虑,谓处事精详
得,谓得其所止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言任何一事,须看清本末,分别先后,依次而进,如此,则可近乎大学之道矣。
朱熹:“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古人要想使天下人都能彰明自己的明德,先要治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治好自己的家庭;
蒋中正,‘科学的学庸’:“家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家庭而言,在伦常上要父子有亲
、长幼有序,使家庭中亲亲和爱,便是齐家。另一种,指
家家户户之社会而言,使社会上能平均齐一,无贫富悬殊、
苦乐不均之缺憾,谓之齐家。”
: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要想治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好己身;
要想修好己身,先要自己的心情平正;
‘正其心’
言喜怒哀乐之用,得其宜也。
: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要想使自己的心情平正,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实无妄,先要增进自己的知识;
‘诚其意’
言心之所发,一于善而皆有实也。
诚,实也。
意者,心之所发也。
‘致知’
朱熹曰:“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 致知在格物。
要想增进自己的知识,在于能做到即物穷理。
‘格物’
即物穷理也。
朱熹曰:“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郑玄曰:“格者,来也; 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 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
言事缘人所好来也。”
王阳明曰:“为善去恶是格物。”
蒋中正:“格就是分析,物就是事物,格物就是分析事物之理。”
: 物格而后知至,
: 知至而后意诚,
: 意诚而后心正,
: 心正而后身修,
: 身修而后家齐,
: 家齐而后国治,
: 国治而后天下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事物的道理能穷尽,知识就无所不到了; 知识能无所不到,意念也就真实无妄了;
意念能真实无妄,心情也就平正了; 心情能平正,本身也就端正了;
本身能端正,家庭也就亲睦了;家庭能亲睦,国家也就安和,天下也就可以太平了。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全都以修身作为根本。
‘壹是’
一切也。
: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如果连己身也不能修治,而想使国家天下奔驰,是不可能的。
对修身应该是为首要的反而视为次要,对治国平天下应该视为次要的反而视为首要,
这样要想使恩泽及于天下,是不会有的事。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言身既不修,而欲国家治者,不可能也。
本,指修身。末,指齐家治国平天下。
///////////////////////////////////////////////////////////////
: 传十章
: 一 释明明德
: 〈康诰(ㄍㄠˋ)〉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ㄕˋ)天之明命。”
: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尚书》〈康诰〉篇说:“能彰明自己的德性。”〈大甲〉篇说:“经常审视天所赋予
我们的德性。”〈尧典〉篇说:“能彰明大德。”这都是告诉人要自己来彰明天赋灵明
的德性。
: 七 释正心修身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ㄓˋ),则不得其正;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 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修身在于正心的意思,是说心有所忿怒,便不能做到平正; 有所恐惧,便不能做到
平正; 有所爱好,便不能做到平正;有所忧患,便不能做到平正。如果一个人的心不专注
,另想别的,就会开着眼在看,却没看见东西; 竖着耳在听,却没听到声音; 张著口在吃
,却不知道滋味。这就叫做修身在于正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