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初易学传承系统中,离不开田何一系。田何一系的主要贡献在于传承易传一书,
即将易传通过师生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而这种师师相承,前后相因的传承方式也成为两
汉易学传授方式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在传《易》和习《易》过程中,由于师承而
形成的师法与家法就变得极为森严,每家每派,必须严格按照授《易》老师所传治《易》
,不得更改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甚至连一个字也不得更改,更不能够发挥己见,创立新说
,以保证本派学统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连续性。重师法一方面在一定阻碍弟子们发展《易
》学,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情背景下,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易学。
汉初田何传《易》系统中田何本人有五位直传弟子: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
项生。田何一系着力于对《易传》的传承,只是各自著作《易传》,思想性著作甚少,而
各自所著《易传》今天也多已经亡佚,因而在此只能对其各自生平进行考证。
田何,生卒年月不详,字子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作子庄,《汉书‧儒林
传》中作子装,《高士传》中作庄汉),西汉初期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迁徙杜陵
(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因为在齐地为田姓而迁徙到杜陵,因此号“杜田生”。孔子易
学经六世之后传至田何,而田何亦成为西汉《易》的创始人。其后西汉易学传承,多本自
田何,田何东武人王同、雒阳周王孙、丁宽、齐人服生,诸人都著有《易传》数篇。汉惠
帝亦曾亲自临幸其草庐受业。《史记‧儒林列传》: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
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 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
人杨何。又《史记‧儒林列传》:汉兴,言《易》自淄川田生。《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
,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兴,田(和)〔何〕传之。《汉书‧儒林传》:汉
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
《易传》数篇。要言《易》者本之田何。著有《田氏易传》,今已亡佚。
王同,西汉东武(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字子中(《颜师古汉书注》:子中,王同
字也。中读曰仲,《史记》作子仲),生卒年月不详。西汉《易》学创始人田何的弟子。
著有《易传》数篇,并将其所学传授与弟子淄川人杨何、广川人孟但、鲁人周霸、齐人即
墨城和临淄人主父偃。《史记‧儒林列传》: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
。《汉书‧儒林传》: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
数篇。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王同是汉代易学传授系统中的重要
人物,著有《王氏易传》二篇,今已亡佚。
周王孙,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以字行,生卒年月不详。汉初受《易》于
易学大师田何,《汉书 儒林传》: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
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以其学传于卫人蔡公,《汉书艺文志》:《蔡
公》二篇。卫人,事周王孙。著有《周氏易传》二篇,今已经亡佚,《汉书艺文志》:
《易传周氏》二篇。精通《周易》古义,田何的另一位学生丁宽读《易》非常精敏,
曾至洛阳向周王孙学习“古义”,号为《周氏传》。
丁宽,西汉梁(今河南商丘)人,字子襄,生卒年不详。景帝时曾为梁孝王将军以
拒吴、楚七国之乱,史称“丁将军”。青年时期曾作为梁人项生的从者,项生跟随田何学
习《易》,丁宽也跟随项生一起听讲,但是项生学习《易》才能不及丁宽,丁宽读《易》
比项生更为“精敏”,才气高过项生,于是正式投入田何门下。学成后田何令其归去。丁
宽东归后,田何对门人说:“《易》以东矣。”东归经过洛阳,又向田何的另一名弟子周
王孙学习《周易》古义。好学不厌,见善如不及。后来以其所学教授同郡人田王孙,田王
孙又教授施仇、孟喜、梁丘贺。于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丁宽是汉代易学传授系
统中的重要人物,是西汉初期《易》学界极为重要的人物,汉代儒家称之为
“《易》祖师”,丁宽不仅得到西汉《易》学创始人田何的真传,而且造就各成一家之
说的施、孟、梁丘学派,足见其影响之大。
丁宽作《易说》三万言,以“训故举大谊”为特色,学者视为《小章句》,
《汉书‧艺文志》列《丁氏》八篇,《隋书‧经籍志》不着录,大概已经亡佚很久。
服生,西汉齐(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及胶东半岛地区)人,生卒年不详,学者
称服生,又号服光(“先”或者作“光”),陆德明先生在《经典释文序录》中引用刘向
《别录》中记载:“齐人,号服先。”《汉书艺文志》颜师古注中引用刘向《别录》中的
内容:“服氏,齐人,号服光。”“光”字可能为“先”字的误写。杨树达《汉书管窥》
:吴承仕云:服光,《释文序录》作服先,是也。先者,先生之省称,其名字今已无考。
汉初《易》学创始人田何弟子,与王同、周王孙、丁宽等同门。《汉书‧儒林传》:杜田
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汉书艺文志》
有《服氏》二篇,今已亡佚。
项生,西汉梁(今河南商丘)人,名字不详,生卒年不详。在田何门下学习《易》
学。当时丁宽为项生的侍从,后来因为学习《易》更为精敏,成就超过项生,于是拜入田
何门下学习易学,其余无过多记载。《汉书‧儒林传‧丁宽传》: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
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著述亦无记载。
西汉初期,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多数儒家经典受到破坏,虽然《周易》作为
卜筮之书保存了下来,但是由于历经战乱,毕竟还是有所影响,此时当务之急不是对《易
》学思想进行发展,而是要将从孔子那里传承下来的《易传》保存并流传下去。因此田何
一系为后来易学的发展保留了第一手的文献资料,为后世《易》学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2008年
[2]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2008年
[3]张善文.历代易家与易学要籍.[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4]边家珍.汉代经学发展史论[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