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 咖啡冲煮的科学 后的疑问

楼主: tomdk (~华~)   2021-12-08 23:06:29
在版上搜寻后发现竟然没有人在讨论这本书
前阵子看完后一直有一个疑问,作者 Scott Rao 在书中多次提到
要维持"咖啡浆"温度于 91 ~ 94 度
(作者把咖啡粉、气体与冲煮液体三者的混合物称作咖啡浆)
我的疑问是如果要在冲煮过程中维持这个温度,那不就要使用94度以上来冲煮?
如果有断水,在第二第三段温度不是掉的更快,该怎么维持这个温度呢?
作者: johnnykao530 (littlejohnny)   2021-12-09 00:26:00
温控壶啊
作者: CJhang (Civil Jobs)   2021-12-09 00:33:00
赛风:
作者: ernielwl (ernielwl)   2021-12-09 00:40:00
义式冲煮头很烫
作者: rwr (RwR)   2021-12-09 01:26:00
那只是他的方法 冲煮还有很多技巧甚至超细粉只用87度拉长时间已知咖啡粉是凉的 如果第一段要91~94应该要用滚水去冲了吧...滚水萃取高势必粉要磨粗点 冲煮时间又要短会不会太累XDD
作者: d897572005 (浪子)   2021-12-09 08:59:00
我都用滚水100度冲
作者: soulivee (Lyz)   2021-12-09 09:32:00
这种加减看就好了啦~冲煮时又不能量滤杯里温度这种建议就给得很没意义阿简单控制降温趋势的做法,就是手冲壶盖不盖盖子对我来说,要呈现香气层次感,我会高温冲不上盖甜感饱满度我可能温度低一些然后上盖书上的做法,可能的方式就是95C上盖冲比较接近另外维持温度另一点就是壶够大水装够满也比较能维持温度
作者: lightmei (亮)   2021-12-09 09:42:00
突然想到一个大商机—温控滤杯==+
作者: Icta ( )   2021-12-09 10:19:00
台湾出这本书太晚了,Rao很多想法已经不同了他现在在推用DE1设定85度c做他叫做Filter 2.0的微压冲煮再来台湾本来就一堆店家偏好那种离金杯下缘很远的低萃取整个观念理论都不一样,很难拿单一参数跟观念不同的人解释不过确实很多国外的人用极端加热滤杯+滚水冲煮来冲高萃取率但现在慢慢有用超长浸泡来取代全程高温高扰动的趋势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21-12-09 11:33:00
这本书太旧了 不如看Johnathan 的新书有新观念no bypass浸泡长的滤杯的确挺流行的
作者: g29186280 (神之轨迹)   2021-12-09 11:40:00
有没有怀疑是骗稿费的
作者: tim03090309 (TimWeng)   2021-12-09 12:47:00
不欣赏 rao 的手法当然没关系 但说是骗稿费就有点太超过了吧
作者: WJHinbbs   2021-12-09 13:15:00
用他的冲法其实是可以维持这温度的
作者: l87cm (iiii)   2021-12-09 16:17:00
先热滤杯跟下壶+配定温壶
作者: efh9595 (林阿貓)   2021-12-10 00:36:00
他的经验前题是你至少要有他的豆子跟磨豆机。
作者: Icta ( )   2021-12-10 09:46:00
我认为比较偏向风味偏好不同,他并没有用特别厉害的磨豆机也并不是用什么赛豆,他去亲戚家也是用一样的概念冲煮如果习惯了2x%的萃取率,自然很多手法会跟台湾常用的不同像MattPerger也说过为了追求极致甜感跟萃取,带点苦味也行但我也知道台湾这边有些人是觉得出苦味就不及格甚至宣称好豆子绝对不会有苦味什么的,这都代表萃取率大不同
楼主: tomdk (~华~)   2021-12-10 10:23:00
我是楼主,真的觉得国外跟台、日的手法真的很不同国外讲求均匀萃取不建粉墙和用高温度去冲是因为不同民族对味道的取向不同,所造成方法的差异吗
作者: steve1012 (steve)   2021-12-10 10:38:00
scott有一阵子也就用forte 而已 不是真的很贵的机子
作者: soulivee (Lyz)   2021-12-10 11:09:00
西方重视完整萃取,日式手法高浓度低萃取后段截流台式我觉得比较介在中间的感觉说磨豆机没差也不是那么准,至少洋机器跟日系机适合的手法我觉得也不大一样自己是觉得洋磨豆机粒径分布会比较集中,才能高萃取日系机都会比较宽松一些,才能在低萃取时有宽广风味日系机座极限萃取应该很容易爆掉
作者: Icta ( )   2021-12-10 13:15:00
很多国外玩家一开始就很习惯espresso的风味取向亚洲冲煮那种取前段强调酸味的低萃取冲煮对他们来说很不舒服所以很多手法就是要往够甜 body够厚 尾韵够长去发展然后北美现在很多烘焙偏浅的店家,所以就是默认用最高温萃取但这种东西就是料理,北部粽南部粽,清蒸红烧,看人喜好写"咖啡的科学"的学者旦部幸博就主张西方人根本不懂咖啡口感但对欧美咖啡界来说,日本那种咖啡传统才是偏离主流总之大家喝得开心就好
作者: soulivee (Lyz)   2021-12-10 16:48:00
话说日传也是追甜~酸香应该都是近年精品当道才有的风格所以纯正日式风格烘焙都会比较深烘一点,才会在低萃取时有足够的甜度又不会太刺激洋日主要差别,感觉还是在差异化萃取与均质萃取
作者: Icta ( )   2021-12-10 18:42:00
就是不同系统的东西所以随便拿一个出来讲都会套不拢台湾是夹在中间东抓一点西抓一点,日系还在但又没那么深化我个人是觉得日系很多东西拿到现在精品上很怪像小富士鬼齿这种100w马达带80mm钝角刀想也知道不是拿来尬浅焙豆只是很多东西就这样沿用下去
作者: soulivee (Lyz)   2021-12-10 19:38:00
对阿很怪而且日系手法又要用比较多豆子~自己觉得比较适合拿来冲综合豆或平价中深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