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滤杯不知道为何都被认为很容易一致
其实变量跟赛风壶手冲之类的也没差多少
是有少一点啦
以上不是对原po说的,只是随便发点牢骚
==
你控制的变量是浸泡时间、粗细、豆量、水量
如果味道还是有很显著的差异的话
最严重的变量大概是
1. 豆子的状态不同
排气量不同、吸水速度不同、干湿度不同等等
这是我认为最可能造成你觉得味道不一样的因素
也是最严重的一个
影响豆子状态变化速度的是豆子的保存方式
这个没办法囉~
只能在你觉得豆子很好喝的状态下尽量维持豆子的状态
所谓的尽量维持豆子的状态就是
a. 保存空间不要比剩余豆量大太多
b. 密闭 (有压力的保鲜罐 > 无压力的保鲜罐 > 密封条 > 橡皮筋)
c. 保持干燥 (放除湿用品,不过如果豆子用比较久的话这要常换很麻烦)
d. 温度不要太高、尽量不要被太阳光照
其他就只能接受豆子味道会变化这件事了
如果希望每次泡味道都比较接近一点的话
等豆子排气变少再开始使用豆子
还有刚开封的豆子放几十分钟再开始用之类的
这样至少不会一开始跟后来差异非常大
(大概就是烘好之后放两个星期到一个月之后再开始使用)
(刚烘好前一个礼拜变化超大的喔XD)
2. 注水方式、注水时间长度不同、注水后搅拌时间及强度
影响初期粉吸水的速度、被搅拌的程度
还有计算外的萃取时间(假如你计时是水倒完才开始计时的话啦)
这个好像常常被忽略 但实际上影响蛮大的
3. 最后流下去的时间(或称为速度)
这跟豆子状态以及磨豆粗细有关
除了这个以外的因素我不太确定,搅拌阿或温度阿之类的
可能有影响但我没研究过
之前在玩聪明滤杯时被客人直接嫌弃是用聪明滤杯受到了心理创伤(?
就没玩太久了
很多东西都还没实验
4. 环境温度
这个我觉得影响比较小一点点,但多少有点影响
环境温度越高,滤杯内水温降得越慢
想测试这个影响程度多大的话可以在同个时段内
确认其他变因尽可能地控制了的情况下
泡一次正常的跟泡一次用抹布将滤杯包起来的喝喝看
(聪明滤杯不好包的话用法压壶试也可以,好包很多)
其他可能的因素嘛~~
磨豆机清洁程度不同阿 (残粉量多寡之类的)
你喝咖啡之前吃的东西啊
你喝的时候的心情阿
之类的吧
我是觉得
就放宽心去喝吧~
把味道弄到一模一样不是很无聊吗
而且其实咖啡店也做不到让味道一模一样阿XD
豆子本身的变化是没办法停下的
==
这是一个似乎常常被小看的器材
※ 引述《DearAmanda (长不大的喵喵猫)》之铭言:
: 我是咖啡新手
: 只会用聪明滤杯
: 我有电子秤 每次都是20克
: 我有量杯 每次都是325ml
: 温度也差不多是95-96左右
: 没有动过磨豆机的刻度
: 每次都是泡4分钟
: 可是....为什么还是出现不一样的味道?
: 举例
: 有次肯尼亚AA泡出来特别好喝
: 有次哥斯达黎加黑蜜泡出来特别不好喝
: 我把变因都调到最低了
: 照理说
: 一样的豆子 泡出来的味道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
: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差别呢?
: 就是因为是新手
: 我怕泡出很难喝的咖啡
: 所以才会尽量都一致化
: 这样我泡出来的咖啡都有一定的水准
: 结果....没想到还是有差异
: 唉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