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的文不欢迎df31
本文主要比较两种解经的不同,并且说明哪一种是更合理的解释
pin的解释如下:
这个比喻中,
在不义的审判官有着“是否为妇人申冤的权柄”
但他却“没有马上这么做”
然而妇人“不断求告”后,他“最终答应”了。
“”处就是类似的要素情境阿!
其实这部分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比喻与实际相似到何种地步
pin的解释其实是这样
“不义的官有着是否为妇人申冤的权柄”
神也有着是否为信徒申冤的权柄
相似点包含了"不义"这个情况
因此在解释时就会变成是神暂时的不义,或者由人的角度看为不义
所以在这个解释中,官、妇人、对头都需要有解释,否则不完整
而另外一种解释则是
不义的官有着是否为妇人“申冤的权柄”
神也有着是否为信徒申冤的权柄
相似点仅有申冤的权柄
因此在解释的时候不会有神暂时不义的情况,仅有暂时未申冤
所以这个解释无须代入任何角色,仅需要代入情况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祷告的比喻
路11:5~8
耶稣又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三个饼;
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行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给他摆上。
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也同我在床上了,
我不能起来给你。
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他是朋友起来给他,但因他情词迫切的直求,
就必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
在这个比喻中其实也无须代入角色
只需要代入情况“情词迫切的直求”
如果代入角色则须要解释更多问题
这个行路的朋友是谁?
三个饼代表什么?
在房里的人,他的孩子代表什么?
代入角色的解释不但没有解明比喻,反而衍伸问题
回到不义的官这个比喻
其实耶稣已经做出说明
神的选民昼夜呼吁他,他纵然为他们忍了多时,岂不终久给他们伸冤吗?
神一直都是公义,没有暂时不义的需要
祂申冤或不申冤都是为了信徒
再者,这个比喻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并没有限定主再来审判这件事
因此当你代入了角色的时候
申冤这件事就限定了末日审判
但是大家举的例子却都不是指审判
“有时候我们向神祈求,神暂时没有回应”
但是有些时候神是有回应的,有些人有体验
或者有时只是你暂时不明了
那祂岂不是已经为你申冤,你又为何会是寡妇?
何况,有时候我们祈求的事情跟魔鬼毫无关系
他又为什么是我们的对头呢?
把所有问题都推给魔鬼,这样的解释不奇怪吗?
因此,事实上是这样
我们向神祈求,有些时候神回应了,有些时候神尚未回应
但我们并不是寡妇,神也不是不义的官
我们必须常常祷告不可灰心
时候到了必定会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