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游湖后是结亲 说许 酒变,再接盗草
白蛇传(颜雅娟,廖亮慈,王玺杰)
白蛇传的故事,早在唐朝就有,但是里面的白蛇完全就是一个妖怪,凶残邪恶,专一害人
。到了明朝,冯梦龙所着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白蛇虽然还是挺凶悍的,但是
已经有一点人性,青儿还不是蛇,而是一只鱼,男主也不叫许仙,叫许宣。直到清朝,方
成培写的昆曲雷峰塔传奇,白蛇才变得柔情似水,这出戏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戏,其中
的水斗(就是金山寺),直到如今仍然常常见到。至于现在大家尊为圭臬的田汉版白蛇传
,根据京剧老本及昆曲改编,从游湖到合钵毁塔,一开始叫金钵记,后来几度删改(例如
把青蛇的盗库银去掉),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据说是因为杜近芳问田汉明明是白蛇的故事
,为什么却用法海用的钵当名字?)。演出形式上,刘秀荣是最早演出这个版本的白蛇,
但是现在大家都以杜近芳的演法为依归,赵燕侠则是以合钵的徽调“小乖乖”让大家印象
深刻。
台湾演的白蛇传呢,最早的当然是顾正秋了,现在留存的录影是从金山寺开始到祭塔,金
山寺唱昆曲,断桥的大段唱是南梆子转二六接流水(词当然不是“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
”),合钵出场唱四平调,没有“小乖乖”,最后祭塔的反二黄。然后就是徐露了,她是
从游湖到合钵,祭塔唱不唱不一定,那个时候田汉版已经在大陆红遍大江南北了,自然也
有管道流进台湾,但是匪戏是不能照搬上演的,被爱国人士检举了可不得了,所以有传统
的,有自己研发的,还放进了一些田汉的,算是综合版;而且也不是一个定本,每次演都
会有或大或小的不同。再后头的也都大同小异,直到现在,被田汉杜近芳版一统江湖,顶
多合钵加个小乖乖。
由于剧幅长,又有文有武,所以通常都是几人分演,若是一人到底,团里那么多旦角,让
她一个人唱整晚大戏,表示要么她是当家头牌,不然就是正在被剧团捧为当家头牌的路上
;而且还不能是纯青衣,除了盗仙草要持剑与鹤鹿二仙童打一场,金山寺也不能只让青蛇
打,自己最后出来喊一声许郎就没事,虽然坐科时出手是武旦练的,但是最好也能自己来
两下简单一点的,这才显得文武双全。
这次演出是颜雅娟的白蛇,廖亮慈的青蛇,王玺杰的许仙,都是一人到底。有游湖借伞,
盗仙草,金山寺,断桥,合钵。大家应该都知道故事,也都看过不知道多少次了,我就简
单点,只写我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吧。
游湖借伞的演法是台湾独有,二蛇看西湖风景时的身段美不胜收,后面避雨还有一段流水
“大雨倾盆一阵阵”,三人同跑园场,二蛇各有两个滑步,我觉得比中国的演法,三人傻
站着要好看的多。白蛇的扮相就是大头,白水钻头面,穿白帔,青蛇是抓髻,蓝水钻头面
,服装则有好几种,杜近芳年代的青蛇是裤袄加长坎肩绑腰巾,现在的青蛇是穿彩裤,素
褶子加长坎肩绑腰巾,也就是有水袖,颜色则都是一身的蓝的;复兴的传统青蛇扮相则是
蓝裙袄,加红的短坎肩绑白腰巾。还有一点中国看不到的,台湾的二蛇会在大头上戴蛇形
代替包头莲,是传统老路子的扮相,目的就是告诉观众她们是蛇。这一折如果照着田汉的
版本,表演上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若是复兴的版本,就完全可以单独演出,因为的
确是唱作并重,值得认真欣赏,所以大家切勿迟到。
接下来是酒变,重点就是白蛇要去盗草前嘱咐青蛇的快板“含悲忍泪托故交”,我非常喜
欢,也期待听到这段唱,所以虽然这次似乎没有这段,我还是忍不住写下来。
盗仙草,仙童们或二或四,走边出场,翻滚一阵后唱曲牌,这牌子有的唱折桂令,唱词我
忘了,有的唱词是“奉师命”,曲牌名我忘了(后者我还能唱出来呢,就是名字怎么也想
不起来),然后白蛇穿白战衣战裙(也有人下半身还是裙子),戴白蛇额子加三个白彩球
(这额子也有两种,一种是现在大家都戴,有许多绒球的,一种是布额子,没什么装饰,
尺寸较小,梅兰芳,杜近芳,还有王芝泉都戴这个),手持拂尘,唱腔也有两种,田汉版
唱高拨子,复兴版唱西皮,导板后走边出场,唱完了与仙童们撞个正著,软求不成硬要,
打将起来,最后抢到仙草,得胜而回。这里的开打,视戏的篇幅而定,如果单独演出,就
有打出手,如果在全本里,后面还有金山寺,就意思意思打两下,免得连续两折都是出手
,观众觉得腻。
金山寺,田汉版是唱西皮,复兴版则是唱昆的,也就是最老的,清朝时的版本,水中妖怪
们出场唱二犯江儿水“纷纷水宿”,然后二蛇出来,白蛇还是盗草的扮相,青蛇戴青蛇额
子,穿战衣战裙,老扮相二蛇还戴渔婆罩。过江,跟法海要人,二蛇唱多支北曲,如醉花
阴,喜迁莺,出队子,刮地风等等,边唱边作,动作都要对称,法海也以南曲还击,最后
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既然青蛇是武旦廖亮慈,那么这里的出手应该就是看她的了,最后白
蛇腹痛起来,只得狼狈败走。金山寺这折,喜欢昆曲的观众,前面可以听个过瘾,喜欢武
打场面的观众,后面可以热血沸腾,应该是两面讨好的。
断桥,这折职业演员也好,票友也好,只要是旦角或小生,应该没人不会,上演机会也大
于白蛇传中其他各折多多,不止白蛇唱不停,青蛇及许仙都有唱,而且都是讨好的唱段,
也有身段,不是抱肚子傻唱,可听可看。再提一下白蛇的扮相,穿白褶子加腰包,头上则
有文扮武扮之分,武扮是金山寺的戴额子加白彩球,也是现在的普遍扮法,文扮则是不戴
额子,只有白彩球,以前比较有人这么来,现在是看不到了。
最后是合钵,白蛇改回大头,包绸子,表演的重点当然就是赵燕侠创造出的徽调二黄三眼
“小乖乖”唱段,现在似乎凡是唱合钵就一定有这段,一来展示演员的能耐,二来若是不
唱这一大段,这折份量不够,攒底有点弱。田汉版的全本演到这里,即使加上毁塔,的确
也只是交代剧情,表演上面属实较不够,不过赵燕侠的嗓音条件,还有自由奔放的唱作,
真的很难学,看赵的录影,会觉得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是看别人的这段,明明知
道演员很努力,可是就觉得要么学的不像,别扭做作,要么学的过头,让人起鸡皮疙瘩,
只好掷笔长叹,演员难为啊。
下一次的复兴剧场是7月29日,演出挡马和穆柯寨,八月除了5日复兴剧场的四郎探母,还
有月底大稻埕的演出,复兴剧场要现场购票,大稻埕已在两厅院系统开卖,欢迎大家来看
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