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被现代遗忘的凉州-甘肃武威

楼主: ruby32123 (宇宙深海大怪兽)   2016-11-06 17:51:55
图文好读版:http://ruby32123.pixnet.net/blog/post/26103594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
这首词便是在描写那个曾经苍凉的边疆孤城-武威。
武威市,古称凉州,现为甘肃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
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要冲,与张掖、酒泉、敦煌齐为河西四郡。
此地曾为十六国中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朝古都。
宋代时党项族占领凉州建西夏国而治。
元代成吉思汗攻陷西凉府纳归元朝。
交通上有火车、高速公路等经过,但却独缺高铁动车(西北高铁线路从兰州行至西宁而转
至张掖,不经武威)
九月中的武威气温大约15度左右,但还好这里干冷,这个气温一件长袖配一件厚一点的外
套差不多。
此处著名的包含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西夏博物馆、文庙、大云寺、罗什寺、天梯山石
窟、天祝藏族自治州的文化与自然景观等等。
火车抵达武威站,车站的风格在中国颇具地域特色。
说道车站,在中国有许多较早年修建的火车站,还有近年来快速新建的动车组(动车和高
铁)列车停靠的新式车。
新式车站大多风格一致(也有少数较具特色的),充满现代感。
而旧式的车站则比较保有地区色彩,或是年代感(建造年份的建筑特色)
车站广场上有武威地域特色文化为主题的浮雕装置艺术。
一下火车饥肠辘辘的我们随便找了车站对街的小摊贩。
点了一份忘了是什么名字的锅烧。
里面的廖还满丰富的,有丸子、肉片、腐皮、粉条等,口味还可以。
还在隔壁摊要了一份肉夹馍,味道一般,饼有点微干配汤还可以。
住处的选择因为在武威没有找到青旅,所以选择住进西夏博物馆附近的如家快捷酒店。
价格还可以,也还算干净整洁。
在准备前往西夏博物馆的路上,途经一条小路,两旁的房子呈现似有人住又似无人住的状
态,
这样风格的街道与房舍确实震慑了我,土色的坯房,砖瓦木头率性的露在外面,
看得出充满了年代。
跟外面街道上现代风格的建筑落差感极强烈。
以为走错了路,却在穿越小径后来到一个热闹的广场,整段路程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般。
西夏博物馆内详细的介绍了西夏这个神秘异文化的国家兴亡。
管区不算太大,但内容丰富,约一小时可以逛完。
西夏博物馆紧邻文庙,而两者间的广场是长者乐队们的表演舞台。
在广场上有一群演奏著国乐曲的长者们们,和不断交替上场的歌手。
如果你不太敢时间,来这里聆听一曲也是颇具雅致的。
一转而入文庙。
武威文庙建于明正统四年(西元1439年),历经多次重修。
此处最闻名之处莫过于在经历文革后依然保有多数匾额。
文革时管理文庙的人,将这些匾额皆以布覆蓋,使得这些充满历史的文物们不被破坏,
得以成功护得44面匾额留存。
除匾额外,文庙中也有许多小的展馆,有屏风、石碑等文物展出。
还有许多头次部被破坏的石雕佛像。(碍于文物保护不便摄影)
离开文庙,步行至鸠摩罗什寺。
寺院只建于东晋后凉时期(西元386-403年),鸠摩罗什曾在此安身弘法十七年。
圆寂后舌舍利亦供奉于此。
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文化珍贵遗存。
鸠摩罗什寺的对面是一市场。
市场最能体现当地的饮食生活文化。
肉店上挂满一只右一只的羊咩咩。
这里的水果很便宜,两公斤的葡萄只要台币50元。
各式炸面点的小摊。
这碗被称为凉面,酱汁是热的,面是冷的,拌了吃起来温温的,我个人吃不太习惯。
脸那么大那么大的馒头!!味道就是一般的馒头,除了大以外并没什么差异。
回到住处附近,路经大云寺,但由于邻近关门的时间所以就没有进去了。
这一带的建筑物多如去西夏博物馆路上所见,可能是被遗存的未被更新的旧住宅群。
黄土色的坯房、黄土街道,与周围的现代建筑相印成了苍凉的反差。
好似这里的时间忘了前进,被遗忘的旧时代孤单地躺在萧瑟的角落。
途经一家小店,要了一碗随处可见的豆腐脑,
豆腐脑就是我们所谓的豆花,
在中国大部分的地方豆花都是吃咸的,
但每个地方的口味与佐料都不太一样。
这碗豆腐脑加了花生与辣油、酱油、乌醋、香菜。
口味还不差,像是柔软的豆腐汤,完全无法与甜豆花是不同的食物呀~~~
在这个季节,路边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摊子。
一个个像绿色奇异果的植物到底是什么呢~
答案是-核桃!
在台湾吃到的核桃都是核桃干,在这里却可以在秋季吃到新鲜的核桃。
绿色果实拨开就是我们认识的核桃了。
把核桃壳拨开,新鲜的核桃有褐色的薄膜,拨开薄膜的果肉是白色的,
吃起来甜甜脆脆,跟干核桃差很多,
香味较但较清爽,口感较湿润甜脆。
雷台汉墓中的雷台是古时祭祀雷神之地,而汉墓则是指汉代“张将军”之墓。
这里的入口很华丽,里面占地不算小,但大部分都是人为营造的类似公园的地方,
进到这里还不需要收门票,只有参观汉墓遗址才需要收取门票。
而这个汉墓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出土的铜奔马造型神态飞扬,
是甘肃闻名的“马踏飞燕”出处。
这里以出土出土铜奔马而闻名,
本来的铜奔马仪仗队很小,这个是放大放大再放大的版本
在照片最前方的就是甘肃著名的“马踏飞燕”还原像。
接下来进到这个汉墓遗迹的时候就要收门票了,这里范围很小,开放参观的仅有两个墓穴

在墓穴入口有后来补强搭建的长廊,在长廊左右有对于这个汉墓的介绍,
墓穴约在西元186-291年间建造。
这个汉墓多次被盗墓者所到,文物多数遗失,
且当初这个墓会被发现是源自于1969年挖掘防空洞时意外所致。
当时的人对于文物保存并无概念,
所以就将里面遗留的陪葬品们取出打算变卖,
因此现在已经无法确实还原当时仪仗队的队形了。
而这些文物现已被取出,多数由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展出。
现在参观这个墓穴主要是了解当时墓室的样态。
但毕竟是别人的墓穴,所以不方便摄影。
参观完离开收票区后园区内还有雷台汉墓文化陈列馆,
收票的汉墓本身仅有墓室没有文物(仅有还原复制的仪仗队示意),这个陈列馆内的介绍更
详细也留有文物可以参观。
对于汉墓整体而言,如果你不是古墓控的话,可以不进收票区也没有关系因为陈列馆里就
有详细的介绍了。
但难得出行,也没有看过汉代时的墓室的话还是可以体验一下的,
如今的武威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苍凉的边疆孤城了,
现在的姿态与西北的地极是并无太大差异。
现今探访丝路的旅途上却鲜少有人在此停留,
一部分原因是交通并不那么方便,
另一部份则是现在的武威留存的文物不多,且大部分移转至兰州的甘肃省博,
所以来到武威只能站在曾经的这片土地上,看着毫无关联的现代建设依着想像力追忆当年
他在丝路上发光的身影了。
武威,如同被现代巨流淘尽的石,那曾经的风华已被磨成与他人无异的圆滑了。
作者: nerevian (I GET YOU)   2016-11-07 14:46:00
很文化
作者: ksvincent (黄公子)   2016-11-09 00:20:00
金张掖银武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