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张爱玲从来传奇(上)

楼主: chsort527 (小天)   2022-04-21 17:15:15
原文首先刊载于关键评论网: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literature-of-taiwan/163011
张爱玲在华语文坛无人能够企及的影响力,使台湾出现了不同世代的“张派作家”,曾经
我们以为“张派”指的是一种文字语言或内容形式,然而,在张派作家纷纷“叛离”张爱
玲写出一条自己的路以后,今天所谓“张派”,更近似于一种精神上的依归——相信文字
、共感“华丽苍凉”,以及,对孤独一无所惧。

张爱玲从来传奇。
上篇,我会先谈语言的政治性,对所有作家而言,使用母语写作绝对是最有优势的,但张
爱玲离开中国后选择以英文写作,这选择有其时代背景,但对华语文坛绝对是一大损失;
张爱玲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华语作家,她的文字是珍贵遗产,同时也成为作家们的心魔。
下篇,张派作家是否后继有人?张爱玲作品的改编翻拍何以困难,我们或许可以从“文字
语言”和“影像语言”的迥异逻辑,理解李安《色戒》、许鞍华《第一炉香》。作为读者
,你期待下一位张爱玲出现吗?作为书写者,你期望成为张爱玲接班人吗?——在这个众
声喧哗的时代。

大一时,见朋友MSN(古代通讯软件)暱称改为“白流苏与范柳原”,好奇问他,对话框
传来“倾城之恋”四字,于是我去了高雄前火车站光南找到这本书(现在回想深感离奇,
光南真是卖什么都不奇怪),初次照面张爱玲。
做了太久升学主义体制下的顺民,张爱玲的小说着实吓了我好大一跳,她文字的精刮利索
和国文课本上那些文以载道、忠孝节义,简直平行世界;如同歌者必须开口唱给你听,关
于张爱玲作品的论述早汗牛充栋,翻开书页,文字骗不了人。
曾偶然在批踢踢上看到这番言论:若没有夏志清的拉抬提携,张爱玲不会有今日的文坛影
大一时,见朋友MSN(古代通讯软件)暱称改为“白流苏与范柳原”,好奇问他,对话框
传来“倾城之恋”四字,于是我去了高雄前火车站光南找到这本书(现在回想深感离奇,
光南真是卖什么都不奇怪),初次照面张爱玲。
做了太久升学主义体制下的顺民,张爱玲的小说着实吓了我好大一跳,她文字的精刮利索
和国文课本上那些文以载道、忠孝节义,简直平行世界;如同歌者必须开口唱给你听,关
于张爱玲作品的论述早汗牛充栋,翻开书页,文字骗不了人。
曾偶然在批踢踢上看到这番言论:若没有夏志清的拉抬提携,张爱玲不会有今日的文坛影
响力……刘德华之成为一代巨星,仰仗的是天份、才华、努力及运气,若有人跳出来夷然
评述,要不是星探某某何来今日天王,这归因多错谬,完美诠释“评论者的傲慢”。
-离开中国,选择用英文写作-
近年有个怪异现象,权且定调为儒家“忠君爱国”的遗绪——谈创作、谈文学,先问“爱
台湾”与否。本来,政治无所不在,但对作家而言,有什么可以高过“文学”?我尚在教
会时,便曾遭小组弟兄群起“围攻”,企图说服我把神置于写作之上才是“正确”的;在
我看,但凡一个写作者认定爱台湾更重要(这莫不是中国“政治审查”的对照?),他永
远无法成为“用作品说话”那种作家。
艺术家亦如是,“创作的自由”必须凌驾一切。
以罗马拼音/注音符号习写简/繁体中文,两种通往中文的路径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如
果只谈传达思想或表述意义,大抵殊途同归;然而,谈及对中文这个图像文字其丰富丽致
的深刻洞察与体会,繁体作家必胜过半筹。
因此,我个人当然对于张爱玲离开中国后,一去不返地以英文写作(除了为筹丈夫赖雅医
药费返回香港写作剧本时期)这件事深感遗憾,但这个选择因时代背景能够理解,二战后
是英美国力巅峰,英文从此一跃成为霸权语言与“文明”二字鹣鲽情深直至今日,身为作
家,用(当时的眼光)更先进、高级、文明的语言写作,在情在理,张爱玲也具备足够的
语言天赋;我遗憾是,张爱玲的中文写作已竖立难以攀比踰越的高峰,若她苦心孤诣再写
下去,很可能就这么写出一座中文世界的通天巴亦未可知。
遗作《小团圆》、《易经》、《雷峰塔》俱以英文写就,出版时译为中文,文字风格确实
张爱玲,但毕竟是译笔,读时我总感觉译者“过度努力”地拟仿张腔。
“落叶归根”四字大概已被编写进华人的基因里,文学作品也有一脉“怀乡文学”,经常
悲叹身为“无根漂萍”的无奈;然而,张爱玲是“最不思乡的中国人”,一九九二年三月
十二日她去信宋淇、邝文美:“中国人内大概是我最不思乡。要能旅行也要到没去过的地
方,这话也跟你们说过不止一次。”;早在一九六八年更曾说过:“我很惊奇,台湾描写
留美的学生,总觉得美国生活苦,或许他们是受家庭保护惯了的。我很早就没了家庭,孤
独惯了,在哪儿都觉得一样。而且在外国,更有一种孤独的借口。”如果我们深受张爱玲
“孤独美学”吸引,也同意“孤独而能真正自由”,或许就会理解张爱玲的“不思乡”。
一个不思乡的人会“爱国”吗?大作家如张爱玲也有被定调为“反共文学”的作品《秧歌
》、《赤地之恋》至今未能于中国出版,不爱国(党)在对岸遭封杀,是稀松平常,但,
爱国与否从不能作为作家作品的评述依据。今日,自由台湾的文坛居然存在政治审查,多
教人啼笑皆非。
-再难复制的影响力-
资讯爆炸网络世代,已经习惯了社群、串流平台无休止的讯息,我们的注意力被切割得更
为细碎。老三台年代,1985年潘迎紫主演《一代女皇》最高收视来到51.48;第四台出现
后,极具影响力的传奇谈话节目《康熙来了》最高收视3.59;其后,电视已非Z世代必需
品,追剧有Netflix,短影音有YouTube、抖音,这说明了要缔造“时代共同记忆”愈发困
难。
今日台湾文坛作家的水平不如张爱玲吗?小说语言妖异幻丽的邱常婷,意象氤氲的言叔夏
,荒谬、哀伤与幽默并行的陈栢青,我们有太多太多好作家,但一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文
学奖反稀释了奖项的价值,无处不能发表的网络时代也让这些作家难以获得相对应的关注

而张爱玲在华语文坛无人能够企及的影响力,使台湾出现了不同世代的“张派作家”,曾
经我们以为“张派”指的是一种文字语言或内容形式,然而,在张派作家纷纷“叛离”张
爱玲写出一条自己的路以后,今天所谓“张派”,更近似于一种精神上的依归——相信文
字、共感“华丽苍凉”,以及,对孤独一无所惧。
-黑色幽默袁琼琼,明月前身朱天文-
张派作家并非张爱玲的“复制体”,他(她)们分别取径张爱玲文字的不同面向,一个字
一个字,写出自己的天空。
袁琼琼以〈自己的天空〉获联合报短篇小说奖,在女性极受压抑的年代,成为倡议女性自
主权的名作,可与吴尔芙(Virginia Woolf)《自己的房间》相呼应;直到《恐怖时代》
,王德威评袁琼琼写出了张爱玲较难学的“黑色幽默”;行至暮年,《或许,与爱无关》
对“爱”的多样诠释,引人深思;《九歌109年散文选》年度散文〈普通人结弦的神话〉
,更展现她对于现实世界的深情注视与洞察力。袁琼琼前夫诗人管管在台风天淹水时独力
扫水,仍要她安坐在桌前写稿,这来自另一半对自身才华的肯定,或许是许多人求而不可
得的。
朱天文“文字炼金术”曾招致批评,但中国作家阿城如此评论:“也只有朱天文才挥霍得
起。”比如羽生结弦于北京冬奥挑战花式滑冰四圈半跳(4A),成为史上挑战此动作的首
位滑冰选手,尽管失败,但运动项目是如此,你如果要理解这个动作的组成对运动员的难
度多高、挑战多大,你必须非常关注这项运动,做得到、做不到,是肉眼可见的画面。
但文字不同,文字是意识的产物,而意识是人类身上唯一不被三维物理空间限制的东西,
因此尽管一样是用眼睛看,它还存在“解读”这个程序;因此,许多人以为所谓“文字炼
金术”就是词藻华美地故做卖弄,但具备相对应鉴赏力的同业阿城,却说朱天文“挥霍得
起”——因为她拥有的更多。
下篇,我将续谈朱天文其人其文以及不知是否后继有人的张派作家、张爱玲作品的改编。
最后,我们可以一起思考,张爱玲的美学及精神,如何影响我们这个时代。
---
https://direct.me/chengtian-ga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