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大师用 "高华庄重" 来形容九成宫醴泉铭
"高" 者:欧体有些字采纵长方形外廓
"华" 者:有些字局部用夸张的方式处理。如:极,武,鹿
"庄重" 的感觉则类似上文提到的 "稳健"
文章中还提到元朝赵孟頫形容九成宫: "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清”来自法度森严
“和”与 "四面停匀,八方平正" 有关
“秀”指结构 "易方为长,以就姿媚"
“健”的意象为 "书如凌云台,轻重分毫无负"
如果读者了解这四字,就不难懂 "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 这句
前者属于 "秀健" 部份,后者属于 "清和" 方面
它们都是说九成宫醴泉铭兼纳南派的和雅与北派的雄劲
我们可以从有些字略带行书笔意(南派)
略带隶书笔意(北派) 看出
(注3:略带行书笔意的有:从,走字旁,壮与将的偏旁,有些三点水和糸字旁的写法
略带隶书笔意的有:右,有,瑞及浮鹅钩有雁尾的味道)
面对这么多的形容词,相信不少人会发出和宋四家米芾一样的牢骚: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
或遣辞求工,去法愈远,无益学者。
我大胆地推断这是因为南朝书家王僧虔在 《笔意赞》里谈到: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神采关乎精神层面,不好具体说明,只好用大量的形容词去描述它
例如:明朝陈继儒评九成宫说
此帖如深山至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
如果要我用白话文作类似的评论大概会是
此帖有如飘浮在白云与春风之中的木叶清香,
沁人心脾而三日不绝,能令人徘徊留连
不是其他碑帖可以比拟
(谜之声:噢!杰克,这真是太神奇了!)
其实,这不算什么,古人更夸张的评论还有:
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注4: 囧...rz)
附录:九成宫醴泉铭:http://www.9610.com/oyx/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