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订这题目实在诚惶诚恐
先不说前辈有楷书大家施春茂先生和侯吉谅大师有过关于九成宫的出版品,
就是书法社之内,也有不少人接触过欧体
更遑论校外不知凡几的欧体专家和大陆田氏兄弟的视频教学。
可是正因为它是最流行的书体之ㄧ,不谈谈它似乎说不过去
所以我不揣浅陋地试着讲讲自己的观感
谬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方家鞭小力一点
接着,我打算以八方出版的 "弘一大师李叔同谈艺" 一书里
谈论九成宫醴泉铭的内容来作延伸阅读。弘一大师是近代的艺术成就者,
取法乎上,应可使初学者对此碑有一定的认识
书中一开始写到此碑:
用笔方整
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
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
间架开阔稳健
这里 "方整" 的 "方" 是说此碑以方笔为主,难免会使用到侧锋或铺毫等技法
"整" 是说笔画粗细为渐进式变化
清朝包世臣曾说:
"欧字指法沈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 即是指此。
我们可从笔画无激烈跳跃之感看出沈实的笔法,
与褚遂良柔美的 "雁塔圣教序" 形成对比
当然,"指法沈实" 也可能是指 "推笔":
笔杆微微倾斜,笔尾落后笔尖,感受用拇指推着笔杆缓缓行进。
至于文本中谈到 "笔力劲险,森森然若武库矛戟",
应是方笔的锐角加上笔画由中心向外延伸的效果。
此牵涉到第二句: 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
"险绝" 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 指有弯度的笔画。如:撇,平心钩,浮鹅钩,戈勾,背抛,耳朵旁
譬如骑机车经过发夹弯时最容易出事,
所以转弯的角度能给予观者直接的感受
(二) 指出锋三角形的锐利感
锋芒容易刺人,属于危险的东西。
(三) 指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a) 紧凑点在中心偏左上,造成右上角较空。如:持,德
b) 体势呈倒三角形。如:记,镜
c) 竖划上粗下细。如:山,求
d) 平行四边形的造型。如:乃,力,方
e) 重心偏上。如:来,水
(注1:结构部份节录自 郑聪明 前辈 "九成宫醴泉铭书体的特征"
此书由蕙风堂印行,极有见地,学欧者不可不读。)
第三句的 "紧凑" 是由于采取了避让
"匀称" 可能是讲等距间架。如:书,此
(注2:"间" 是空白,"架" 是笔画。)
"开阔" 是指字中布白,笔画与笔划之间若即若离,笔断而意连
"稳健" 则由于采取了欧阳询三十六法,所以书中称它法度森严。
接下来大师用 "高华庄重" 来形容九成宫醴泉铭
"高" 者:欧体有些字采纵长方形外廓
"华" 者:有些字局部用夸张的方式处理。如:极,武,鹿
"庄重" 的感觉则类似上文提到的 "稳健"
文章中还提到元朝赵孟頫形容九成宫: "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清”来自法度森严
“和”与 "四面停匀,八方平正" 有关
“秀”指结构 "易方为长,以就姿媚"
“健”的意象为 "书如凌云台,轻重分毫无负"
如果读者了解这四字,就不难懂 "有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 这句
前者属于 "秀健" 部份,后者属于 "清和" 方面
它们都是说九成宫醴泉铭兼纳南派的和雅与北派的雄劲
我们可以从有些字略带行书笔意(南派)
略带隶书笔意(北派) 看出
(注3:略带行书笔意的有:从,走字旁,壮与将的偏旁,有些三点水和糸字旁的写法
略带隶书笔意的有:右,有,瑞及浮鹅钩有雁尾的味道)
面对这么多的形容词,相信不少人会发出和宋四家米芾一样的牢骚: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
或遣辞求工,去法愈远,无益学者。
我大胆地推断这是因为南朝书家王僧虔在 《笔意赞》里谈到: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神采关乎精神层面,不好具体说明,只好用大量的形容词去描述它
例如:明朝陈继儒评九成宫说
此帖如深山至人
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
非他刻可方驾也
如果要我用白话文作类似的评论大概会是
此帖有如飘浮在白云与春风之中的木叶清香,
沁人心脾而三日不绝,能令人徘徊留连
不是其他碑帖可以比拟
(谜之声:噢!杰克,这真是太神奇了!)
其实,这不算什么,古人更夸张的评论还有:
欧阳询书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金刚嗔目,力士挥拳
(注4: 囧...rz)
但是我们不应完全忽视这些评语,倘若不能准确地掌握神韵
便分辨不出米芾与吴琚的差别;而认为颜真卿近乎周钧亭,
甚至觉得黄山谷和沈周类似。
所以,我想再聊些古人的论述,元朝虞集题此碑时说:
楷书之盛,肇自李唐
若欧,虞,褚,薛 尤其著者也!
余谓欧公当为三家之冠,盖其同得右军运笔之妙谛。
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实世之珍。
但学《兰亭》面而欲换凡骨者,曷其即此为金丹之供!
(注5:遒劲是刚健有力的样子。我想以此帖系碑刻,用笔方整脱不了干系
所以欧体适合用狼毫笔来书写,山马笔勉强可以。)
个人对这段话的受用与经验是:
有时写行草不免写滑了,写俗了,甚至写脏了;
如果此时能练一练九成宫,再去写行草,
便能回到清和秀健的神采。
而明朝王世贞则评云:
信本书太伤瘦俭,独《醴泉铭》遒劲之中不失婉润,尤为合尔
笔者猜想这就是所谓的 "融丰腴于瘦硬之内"
推其由有二:一是横画左低右高的取势没有那么夸张
其二是摩拓不绝导致的失真,所以笔画较为丰润
甚至起笔转折处有似方似圆的妙趣
此外,字体多向右扩展,其字主笔多向外延伸,
显中宫紧密严谨,尤其右边之竖笔,常向上夸张延伸,更显其超人的胆识。
我猜想这就是所谓的 "寓险峻于平正之中"
至于影响到后来文征明小楷的
【一】以横代撇。例:蹈,房,臻
【二】以点代短横竖划。例:出,垂,槛
【三】以长点代捺。例:能,不,分,欧
是所谓的 "含韵致于法度之外",
甚至像 马偏旁只写三点,
"庆","忧" 的心字少一点 .........等都是。
总结来说
九成宫结构布置精严,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紊乱夹杂处,亦无松弛感
《化度寺碑》少其变化之丰,《温彦博墓志铭》逊其温润之势
独此碑 寓险峻于平正之中
融丰腴于瘦硬之内
含韵致于法度之外
兼纳南派和雅与北派雄劲
所以 "笔备众美,翰墨洒落";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
值得注意的是九成宫醴泉铭为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
这件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个字的楷书无疑是人书俱老的力作
好东西就是这样,需要时间的酝酿与发展
随着岁月静好,和书法一起慢慢变老,是件再浪漫不过的事
想像假日的午后,无人知晓地窝在小书斋里:
砚台上的墨汁泛著淡淡微光而笔架上的毛笔静静地悬挂著
当空气中漂浮着墨香混杂着茶香,层次不一的墨沈渐渐蚕食着手工宣之时
仿佛全身的疲累与不快都消逝在小确幸的吉光片羽之中
墨条磨掉了棱角,用拇指推着笔杆缓缓而沈实地向着未来前进
有时和苏东坡游览赤壁,击空明兮溯流光
有时与黄山谷登上松风阁,山川光晖为我妍
不然就跟赵佶探访秾芳小径,舞蝶翩翩逐晚风
尽是天上人间,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若是玩到饥肠辘辘
不妨和杨疯子大啖韭花,或找怀素僧大嗑笋子一番,饭后别忘来颗王羲之送的橘子
酒足饭饱之余,
看是要陪着吴昌硕摩娑石鼓文,还是同米南宫把玩研山,
也可以访陆游试试猩猩毛做的笔,或跟董作宾一究甲骨文
一旦结下墨缘,便不会有无聊的时候
外头风和日丽时练著字,外面阴雨绵绵时也写着它
写到入神忘我之际,也无风雨也无晴
开心的时候笔歌墨舞,郁卒的时候笔走千里;
闲暇的时候笔耕砚田,繁忙的时候观碑读帖;
刹那间,在《快雪时晴》中瞥见了人生之真境
于《般若心经》处顿悟出心体之本然
然后,我可以感恩地说:我已不虚此生。
附录:九成宫醴泉铭:http://www.9610.com/oyx/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