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inyurl.com/435c29k5
台中饮食有三宝,就是东泉辣椒酱、大面羮和麻薏。
东泉辣椒酱号称台中庶民的神酱,工厂在台中市北区东兴市场的巷子内,老板年届耄耋,没
有大规模生产的打算,原料都是就地取材,以糯米、辣椒、酱油、食盐、砂糖和甘草粉等酿
制而成,色如红砖,食来甜而不辣,还有股咸味与香味。
传统台中人的早餐就是来盘炒面,再豪迈的淋上一大片酱汁,然后来碗猪血汤,这才叫淋漓
痛快,炒面之外,食菜头粿、肉粽、面羮、包子、水饺等等,几乎百味皆可搭,而且就算吃
到一口血红,也无伤大雅。
第二宝为大面羮,其实应作大面碱。二次战后百废待举,台中出现这种因含大量碱粉,形体
粗大而色黄的面条,称作大面,烹煮时会吸水涨大,汤汁也刻意调制的很浓郁,顾客上门时
舀面进碗再加入油葱、虾米、菜脯和韭菜等,其味甚美,在食粗饱的年代里,自然很受欢迎
,但因面条滑溜,所以享用时最好捧起一碗大面羮,以筷子拨进嘴喙边,就口呼噜噜的吸入
面条,不亦快哉!
大面羮有股很浓的碱味,外地人不习惯,所以出了台中就鲜之见也。碱之台语读成kinn,因
为碱水或碱油的味道是苦的,所以台语有句话说:“吃到碱”,就是吃到苦头的意思。本来
我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说“吃到kinn”是吃苦,台湾人不是很爱吃“羮”吗?慢慢的才知道
,原来碱、羮同音,所以“大面羮”应是“大面碱”之误。
最后一宝为麻颖,常见的写法是麻薏、蔴薏、麻芛,台语读音是muâ-ínn。这一味也是台
中特产,产区在丰原以北,彰化以南就少见了,尤其在台中的南屯区,地肥水质俱佳,大肚
山台地挡下冬季的东北季风,造就了黄麻生长的最佳环境,在黄麻长出嫩叶时,当地人便采
捡、搓、揉、洗四步骤去除苦味,取魩仔鱼(吃素者不加)、黄番薯(取其甜味冲淡黄麻颖
的苦味)等煮成消暑的“麻颖汤”来下饭
,保证胃口大开。
颖音为ínn,意思就是幼芽,“发颖”就是发芽
了的意思,黄麻长出嫩叶,照理讲汉字应书为“麻颖”才是正解,其他不管是麻薏、蔴薏、
麻芛等等,我用台语都不能正确发出台中人所说的muâ-ínn的音来。
https://i.imgur.com/NE0Qeu3.jpeg
漫画家鱼夫在个人脸书绘制了上图
https://i.imgur.com/gVaxi7i.jpeg
东泉已经成了著名网络梗之一
巴哈姆特@砂糖を捧げ喵
https://i.imgur.com/X63WzSY.jpeg
https://i.imgur.com/bVQOK5z.jpeg
大面羹听说只有台中人会吃
https://i.imgur.com/qtL9ETv.jpeg
麻薏印象中好像有在北部吃过类似的东西…
这台中三宝,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