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之牡丹亭惊梦 ◎冯睎干
在新海诚第二部作品《星之声》中,女主角美加子对“世界”的定义是“电磁波能到达的
地方”,即是说,世界就是她能跟恋人用手机通信的范围。按照这个准则,新海诚与《牡
丹亭》无疑天各一方。一是当今日本动画大师,一是明代剧作经典,中间横亘着电磁波也
无法穿越的四百多年距离,然而我看完新海诚近作《你的名字。》后,实在无法不联想起
《牡丹亭》。
《你的名字。》的故事非常离奇,它讲述居于东京的男高中生立花泷,跟住在偏远小镇“
糸守町”(新海诚虚构的地方)的女高中生宫水三叶,彼此素不相识,有时却在梦中交换
灵魂,第二日泷会变成三叶,三叶变成泷,隔一日又回复正常,如是者一周几次。两个陌
生人的灵魂进入对方身体,过对方的生活,慢慢形成一种羁绊,互生情愫,可惜有朝一觉
醒来,两人不自觉流出一行清泪,从此无法再梦入另一半的世界。泷决定在现实世界继续
追寻她,甚至不惜一切改变过去……我不想剧透太多,想知道电影主题,不如看看电影歌
曲《前前前世》的歌词:“早在你的前前前世,我就开始寻找你了。以你那有些笨拙的笑
容为目标,一路追到了这里,哪怕你完完全全消失不见,灰飞烟灭,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从
1开始去找你的,或是不如就让宇宙从0开始吧。”《你的名字。》依然非常的新海诚,少
男少女主角,穿越了数个银河的尽头才得以相遇,所有新海诚关键字,包括寂寞,等待,
宇宙,都市,手机,短信,都一网打尽,保证粉丝们不会失望。
但新海诚与《牡丹亭》又有什么关系呢?古往今来的故事都有原型,原型埋藏着人类最原
始的渴望和欲求,《你的名字。》和《牡丹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属于同一原型
。《牡丹亭》故事昔日家传户晓,今天看新海诚的观众则未必知道:二八芳华的杜丽娘,
有天在春光旖旎的园中昼寝,梦会一位素未谋面的书生(柳梦梅),彼此一见钟情,惜丽
娘梦醒后,寻书生不得,思忆成疾,一命呜呼,其后丽娘的鬼魂找到梦中人,竟又死而复
活!《你的名字。》和《牡丹亭》的剧情发展何其相似:由梦遇到失散,由失散到寻觅,
最后Boom的一声发生奇蹟,乾坤逆转,破镜重圆。因爱情之名,杜丽娘穿梭幽明,立花泷
跨越时空,两者都用尽洪荒之力,追逐不可能的事,这种精神和意志永远令人动容。《牡
丹亭》题记有云:“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完全可借来形容
《你的名字。》──对我来说,汤显祖简直是明代的新海诚。
汤显祖用落花惊破了杜丽娘的梦,新海诚则出动彗星。电影中的彗星,每一千二百年回归
地球一次,名为Tiamat。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在巴比伦神话中,Tiamat是海的女神,象
征太初混沌,根据《埃努玛.埃利什》(巴比伦创世史诗),她的身体被战神马尔杜克(
Marduk)用剑劈成两半,一半为天,一半为地。电影中的三叶和泷,象征了一切被分隔的
恋人,彼此是对方的另一半,彗星名为Tiamat,新海诚显然刻意为之,旨在借用神话符号
来比喻电影母题。我以文字语言为业,特别留意到新海诚近年的作品,都流露出他探索日
语语源的兴趣。其中一幕是三叶在上课,老师絮絮不休讲解“黄昏”的语源,我初看不明
所以,但看到后来的剧情,才恍然这是画龙点睛的伏笔。老师在黑板写下《万叶集》的诗
句,“彼方为谁,无我有问,九月露湿,待君之前”,继而解释:“‘彼方为谁’就是‘
黄昏’的语源,黄昏既不是昼,也不是夜,人的轮廓变得模糊,对方是谁也分不清楚,也
许会和人外之物相遇,和死者以及魔物相会。”我不谙日语,看了字幕也如雾里看花,尽
管搞不清“黄昏”的语源怎么会是“彼方为谁”,却觉得这种说法很有诗意,事后也完全
意会到这段话是在呼应电影名称“你的名字”。名字,爱情,时间,三者本来都是有点抽
象的东西,刹那间竟神秘地打成一片。
我第一出看的新海诚是热门的《秒速5厘米》,之后看画质比较粗糙的《星之声》,还是
比较喜欢后者。《星之声》只有二十五分钟,但已经近乎完美地呈现了新海诚念念不忘的
主题:女主角是宇航员,飞到八光年外的星球打外星人,手机发一条短信给地球上的男主
角,要天荒地老的八年才可寄到,两者成为“被宇宙拆散的恋人”,孤单地长大。《你的
名字。》在这招牌菜上,添加了对乡土和传统的情怀,并藉语源和神话阐明主题,绝对值
得捧场。但或许最初总是最好,我终究还是更喜欢《星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