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cf板时有看到您的求评文,上次C洽点进去只有粗略一看,这次则看到了第四章。稍微
简单说一下我的看法。
有看到您在回文时强调希望读者专注于剧情而不是文笔和文风那些比较主观的感受,但毕
竟你的目标是超越黑暗骑士的神作(虽然电影和小说两者间还是有差别),而神作两字我
认为是不管从哪方面挑惕、检视都能有90分以上的作品才有资格冠上的词,所以我还是想
说一下剧情以外我认为的问题。
以下都是个人拙见
Ok,第一是很多人讨论的双主角。不少作者会采用这种方法来创作,不只双主角,甚至是
三、 四或更多。目的何在?引用布兰登 山德森所言,在大长篇时选择采用这种切换角色
的方法才能推进剧情。故事太庞大了,有太多事件和人如果不给主角的戏份和视角,会没
办法让读者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些角色的动机和想法。
有得必有失有失,缺点则是会打断读者的注意力。当你成功地将读者拉近你的故事和角色
身上后又马上切到下个人物,这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力。
说故事功力。
角色的个性、动机和目的;还有时空背景、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个小说世界地理位置的哪
里......诸如此类的东西都被记住,故事也告一个小段落,作者才会切视角。大致上是这
样。
回到你的作品,第一章姑且可以算是完成了一个段落,道出了黑衣人的目的。我个人认为
这边不该切到第二章的,黑衣人不惜绑架人,大费周章引来癫狼,只为了写传记?有趣,
你勾起我的兴......嗯,这个贺啥的是谁?
就如同钻木取火刚冒出点烟,你却大力一吹,说:“嘿,换下一根木头了唷!”
第一章整体上看起来很不错,是我前四章最喜欢的一章,开头开得好,最后的目的也引起
我的兴趣了;但就如同上述所言,最后我被打断了。
说真的,我不在乎另外三个角色如何,就算黑衣人有可能是侦探千寻也一样(我还没看到
后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得而知)。
第一章结尾能算是个段落,真切了,也行。我就来看第二章,毕竟第一章还算有趣。第二
章出场角色为三,也算是在介绍新角色,但这个姓贺的还说到一半。戛然而止。换角色了
。
这边怪怪的,我没有成功认识这个充满谜团的贺先生,没有了解千寻小姐,他们出场干嘛
的?动机?目的?一切都不明。那为什么要切上一组?为什么又要把这组切了?
照编剧常用的三幕剧构造来说,第一幕该结束了,你试着拖出全部的角色来让读者认识,
但一个都没有介绍完成——没有动机,目的只说了一个——这不是个好兆头。特别是评审
都是专业小说家、编剧、导演。对于影响观赏体验的整体乃至于细节,他们一定比一般读
者还要敏锐。
重点是,第三章特别长,而且还变成第一人称了。
人称的变换暂且不谈,那是第二点。回到第一点,第三章很长,全由两人的对话撑起;有
没有撑起先不提,但节奏慢下来,我的感觉是,作者要让读者在这章认识癫狼——他的动
机、个性、想法、回忆......诸如此类的。但,第二章的故事只进行到一半,第四章又跳
回第二章,那中间插入第三章一整串无关二、四的对白,这个用意在哪?有更简单、更优
秀、更有效的方法,为什么要强硬地破坏节奏和读者的专注度?
有目的,再切。如果你想制造悬疑感,让第一章断在那边确保角色不会说出太多动机和目
的是可以的。牺牲了一些,换到了一些,又一次,有得必有失;但第二章到第三章无论是
什么目的,在我看来都是B>Z。
隐藏一个角色的目的和动机制造悬疑感是个很大的赌注,一次隐藏四个主要角色的动机和
目的是自掘坟墓。
第三章的结尾作为一段来看,故事可以结束了,就缺个断点,像是把事情交代完了就好了
,而没有个好的收尾。
第四章,我已经被切换人称和变化视角的cross over晃开,只是大略看了一下而已。如果
你说第四章后才是精彩剧情的展开,那我很抱歉,专注力有限。
说到我想说的第二点,人称转换。
第三章几乎都是对白,可能是这个关系本来的第三人称变成了第一人称——小说的大忌。
确实,如果是突然进入回忆世界,要切第一人称也是不是不行,但这边有回忆,又穿插了
两人的对话,还有癫狼的OS以及旁白叙述,全部都搅在一起。
认真看的话,真的很累。
而且第一人称要用得好真的极其困难,一不小心就会透漏出第三人称的资讯。用第三人称
写不好吗?你第三人称写得明明就比第一人称还好上很多。
我一直认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让角色说出我很难过,不如让角色流一滴泪;让角色说
出他的过去,不如让角色回到过去演给读者看。
毕竟“我很愤怒”和猛一挥拳,那个强烈我想大家都知道。小说作为带入感相较其他媒体
更薄弱的说故事媒介,最重要的就是让读者感同身受。
当然,依据程度轻重有别,这不一定成立。
个人建议,这边直接用第三人称回去写癫狼小时候,不管他小时候有没有记忆,演出来就
对了。一小段后再跳回癫狼跟黑衣人的对话,然后再跳回不同时间的回忆。
真有想要用第一人称写的强迫症也行,至少第一人称讲完一个故事,明确地切回第三人称
来到两人对答,结束。第一人称说故事,切,第三人称对答,结束。至少不会这么混乱。
我能理解刚开始创作时想要强调自己的剧情、人物刻画和所想说的寓意,谁不是呢?这是
无可厚非的;但小说家在做的事是包装。故事包装寓意、思想;文笔包装故事;跪求绘师
包装外观让人买。这非常现实。真正重要的是让人看得下去,甚至是让读者开始看,这也
是为什么小说的名称越来越直白,先骗进来就对了。
当然,这次比赛不在乎人气奖的话名字和封面可以不用,我自己是认为评审比较不在乎这
些。
最后说到黑暗骑士,我想我试着用你的方法来描述黑暗骑士,看看会变怎样。
电影全长两小时半,开场是媒体在采访民众对于蝙蝠侠的想法,第六名被采访的人说了一
些比较攻击性的言论(通常这个人要带出一些东西,不只是蝙蝠侠或是癫狼,最好是电影
比较浅的主题,这个城市不需要蝙蝠侠诸如此类的,我有些忘记了)。再次一提,透过第
三者来说明的开场非常加分。
接着镜头拉远,来到在大楼顶端的蝙蝠侠与高登。警长高登说:“听到他们说的了吗?你
不能再这么一意孤行了。”
两人有一些意见不同,小争吵后,高登说:“不如我帮你写一本传记,至少让大家了解你
作为英雄的想法。”
接着切画面,来到小丑的出场。到这里都还能接受,虽然多半小丑和蝙蝠侠在第二章就会
有些冲突,来表现两人的对立、动机和目的,但先略过。小丑进银行要抢劫,抢到一半外
面警察来了,拔枪要胁小丑。小丑走出银行双手高举。
镜头仰视,拍着警车车底黏上的遥控炸弹,也拍到小丑的脸,接着小丑的脸特写。他开口
说:“我要像大家宣布,我打算制造混沌,来揭......”
切画面。
蝙蝠侠坐在大楼的边缘,黑色披风随着楼顶的大风翻舞著,像极了展翅的蝙蝠,但在白天
阳光明媚的高谭市却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高谭市真的不一定需要蝙蝠侠?高登心想,但他当然没说出口,而是开始和蝙
蝠侠聊。聊过去。
接下来20分钟的场景都是蝙蝠侠和警长的对话。场景没转移,镜头只有在两人脸上交换。
这就是第三章的问题,也是第二章没有癫狼的问题——谁会听一个刚认识的人聊心事、聊
过去?除非是在约跑软件带着目的性去认识这个人,不然谁在乎著多达万字(?)的对话?
蝙蝠侠又是谁?呃......刚刚被采访的人有说,但我其实不知道,因为电影里没啥戏份,
而且已经四十分钟,我旁边的人睡着了。
这样演在你心中还会有9.5分吗?我想恐怕没有,不管他后面拍得再好,也只会得到瑕不
掩瑜的评价,而不是神作了。
这篇评论多少有着调侃的成分,毕竟打出了“神作”、“超越黑暗骑士”,那就得用检视
神作的标志去检视作品;而我想您也是认真求评,所以我也是认真回复的。
不过还是得说,如果这篇是您第一篇小说,那我是真心觉得非常厉害了。想当初我的第一
篇小说......真的是惨不忍睹。
而且我也能看出您是个有些坚持的人,除了每个章节的名称都要用四个字外,还有些小细
节——费多拉绅士帽是啥?我看完后马上去查了,这点小地方是很多创作会略过的。
希望彼此在未来都还有持续创作,也能在这条路上有所收获。
(P币对我来说没用,如果真要讨论的话请不要私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