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usaku (yusaku)》之铭言:
: ※ 引述《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之铭言:
: : 把南郡转交给刘备 可以借刀杀人
: : 让曹操转移目标 分担面对曹操的压力
: : 还可以拉拢刘备一致抗曹
: : 孙权因此才同意此事
: : 当日后曹操重心放在争夺汉中 孙权的压力减少
: : 自然不需用刘备在南郡协防
: : 孙权便出兵夺取南郡
: : 刘备失去南郡 荆州南部四郡自然也断了联系
: : 至此 荆州便落入孙权手中 仅剩北方的襄阳属曹操
: 从这边就能知道东吴君臣全是战略眼光有问题的。
: 要从地形图分析就会发现东吴有够蠢。
: 
: 整个东吴的核心区就是江东平原(现在的长三角+钱塘江口)
: 在当时的海岸线大约在现在的江苏昆山附近。建业(南京)北边的长江是靠北宽,
: 所以还没有渡口。所以曹魏东路南下就是从合肥经巢湖走巢湖连通长江的水道。
: 所以东吴就算要偏安,没有合肥,那曹魏就能随时利用水路在长江各地骚扰。
其实他们也知道
所以后来战事就集中在濡须口跟合肥
: 然后荆州这边得区分,襄阳是位在汉水把武当山和大别山切开的隘口,只要守住
: 襄阳,南郡、江夏和荆南4郡才能高枕无忧。所以后来的朝代就可以发现,当南北
: 分立时,南方政权只要失去东边的合肥,西边的襄阳,那就大势已去,连偏安都做
: 不到。所以关羽从南郡北伐就是要拿下襄阳确保曹魏无法从南阳盆地进入。
: 如果孙吴不背刺,关羽大概也是打下襄樊就会停下来。
: 而当时东吴的最佳解本来应该是关羽打襄樊时,曹魏全力救援时,趁虚倾全力把
: 合肥打下来。确保江东的安全,在图日后发展。
你这蓝图跟猪哥亮一样
或著其实你就是在讲他的三分天下战略
刘占荆蜀,出蜀跟出荆的要地都抢到未来才有办法打大反攻
但是以吴的观点来看
刘备方成功达到上述条件就是笃定你吴只能当个陪打的
所以吴才会千方百计的要干荆州
再怎么说吴在刘备打挂刘璋前的大方针是推刘备去当西进弃子
之后自己一览整个南部甚至联合西凉
利益出发点永远都是自身
刘孙两家的最大目标从来就不是两人合力干掉曹家后,依旧和平
都是筹画"自己要怎么发展才能当干掉曹的那家"
: 可是东吴居然选择偷袭江陵,江陵拿了又拿不了襄阳,还不是得面对来自曹魏东
: 西两边的压力。
: 最后是靠向曹魏称臣换取不被曹魏打。等到魏灭了蜀,还不是得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