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Satoman (沙陀曼)》 之铭言:
: 最初将东亚病夫一词引用自中文的人是梁启超,他在著作如此写道:
: “夫中国一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 至于将病夫一词联系到中国人体质的,则也是梁启超本人:
: “二千年之腐气败习深入于国民之脑,遂使群国之人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
: “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
: → TED781120: 其实“中华五千年”这个说法近代的来源也是梁启超。 01/11 15:11
: 饮冰室主人就是乱源www
顺便借题发挥一下,以前就很想讲这家伙了。
梁启超在未当官之前有一个很有名的事蹟叫做“公车上书”,
就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刚败、要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
梁启超发起21省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想要阻止签约,
但清朝没有理会,为了怕事情有变,于是提早核准签约,
都察院再以合约已经下诏核准为由拒绝接受上书。
事后梁启超跟康有为成为清朝当时在野读书人的意见领袖,
整件事又被康有为写成《公车上书记》,
由于康梁名气太盛,后来讲到这件事的人几乎都用这本书当依据。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多少猜得到怎么回事了。
2005年,北京大学历史教授茅海建发表研究,
认为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事件完全在吹牛,
所谓的清朝怕事提前签约根本子虚乌有,
事实是康梁二人发起连署后根本没有送件,
只是同时京城高官发起了另一份上书,而且这份上书有送到光绪手上。
而且所谓的21省联名上书中其实大部分是别人进行的连署,
康梁只募集到了80人的签名,
但同时同为广东人的陈景华独自一人就募集了280份连署,
康有为梁启超根本在事件中只是小咖,完全无足轻重。
而公车上书记说清廷在4/8日提前批准了合约签订,
但实际上签约谈判完成的日期是1895年4月17日,
还争取到了赔款降低跟割让范围缩减,
就算讲农历也是3月23日,完全跟公车上书记讲的不合。
你可能觉得“蛤?如果他们那么无足轻重,那怎么抢到话语权的?”,
的确,就算孙文后来被说这是到处嘴砲没有打仗,
但他在当时革命党中有相当话语权是事实,
而且也确实是为了革命党运作到处筹钱,
如果真的影响力很低,那不可能抢到话语权。
所以康有为梁启超确实是有影响力,不过康梁二人得到影响力是后来的事。
康有为从1882年就开始考科举,但是落榜到1895年才考到第五名成为进士
(这也是个旁证,如果当年他们公车上书真的朝廷不愿意接纳,
怎么可能同年上榜?),
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学生,也是一直跟着康有为1891年开始去考试一直没上榜,
最后靠康有为得到光绪信任,1898年不经过考试直接面见光绪。
现在网军盛行,公司企业要带风向都会用上网军在网络上嘴砲,
就连低消到底是不是一定要一杯饮料都要上网带风向,
在19世纪末要带风向要怎么带呢?
答案是办报纸。
在康有为上榜为官不久,康有为就让梁启超帮忙办报纸,
创办了《万国公报》,故意跟当时上海美国传教士发行的另一个万国公报同名,
想要混淆视听,可惜当年没有商标法,想告也告不成,
这个借壳上市的做法果然可行,越卖越好,
畅销之后马上把报纸名字改成《中外纪闻》以作区隔,简直不要脸。
之后又正好慈禧太后听说康梁二人办报纸散布反动言论,
在同年12月强行接管,导致中外纪闻停刊。
这下可不得了,这些舆论领袖最爱的就是政府这样半调子的打压了,
于是梁启超发上跑到上海继续办《时务报》跟《知新报》延续知名度,
顺便结交一堆名流,期间一些大臣想要他去当顾问,比如当时的外交官伍廷芳,
梁启超一开始答应,但想想不对,我老师可是在京城当官,
以后机会大的很,现在去当小顾问根本自断前途,于是又反悔拒绝了。
接着就是前面提到的,1898年在康有为介绍下,梁启超得到光绪接见,
光绪这时候打算变法,也就是著名的百日维新,
不过这边又闹了笑话,因为梁启超没学过北京腔,
但光绪也听不懂他的广东话,所以接见最后不了了之,
梁启超只把文件交上去,没得到重用,梁启超也就继续在老师底下当幕僚了。
在百日维新的初期,康有为其实是温和改革派,
但梁启超当风向网军当久了习惯战狼风格,
反而反对温和路线要求康有为走激进改革路线,主张用雷霆手段打破既有局面,
结果也就如大家所知,保守派大反扑,光绪被慈禧囚禁,变法宣告失败。
事后众人各自逃亡,梁启超逃到日本在早稻田大学与孙文搭上线,
两人惺惺相惜其不自禁,自此梁启超主张推翻清朝,
于是与仍想匡扶清廷的康有为产生分歧,
后来1900年孙文起义,其实是康有为先提出要举兵勤王救出光绪,
但到后来梁启超跟孙文把口号从扶助清灭洋改成救国自立,
康有为非常不爽,于是举兵物资推迟发出,
梁启超这边没收到物资也根本没办法动作,只好通知干部推迟,
但有部分人没接到通知仍然起兵,因此事迹败露,二十多个干部被杀。
梁启超跑去找康有为理论,
康有为反骂他跟孙文在坛香山只顾谈情说爱不积极募款,
还不懂兵法乱分兵才会导致勤王失败,
更后来梁启超募款不利,康有为怀疑他中饱私囊,
两人终于彻底决裂。
此后康有为坚持当个保皇党保守派,一生不支持共和,
后来还跟张勋发动复辟意图让溥仪归位,
1927年死于食物中毒。
而梁启超呢?有趣的是他在海外逃亡几年,居然又改了思想,
宣布自己“放弃共和”,决心推动君主立宪,
当然被矢志推动共和的革命党唾弃,
梁启超于是回归办报本职,创办《时报》,
除了各种小说与散文诗词外就是各种地摊谣言,
之后更是跟同盟会的《民报》互相笔战争议君主立宪与共和的优劣。
很显然的,同盟会这边文笔就是不如梁启超,反而越战越多人跑去支持梁,
此时清朝也在思考往君主立宪的方向走(起码能留皇室的位置嘛),
于是秘密接洽梁启超,并于1905年宣布立宪,
但是清朝的立宪改革把官员大量撤换成满族人,
汉满比例比以前更糟糕,于是汉族为主的立宪派不爽了,
梁启超继续办报纸带风向,但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被采纳,
最后梁启超也放弃了,但他突然又觉得“救中国要从财政开始!”,
于是办了十几年报纸的梁启超突然又摇身一变变成会计专家,
写出大量关于财政经济的论文。
1911年6月,梁启超看风向不对,
于是发表文章说我以前反对革命是有苦衷的,因为外国都虎视眈眈中国不能大乱,
但是如今清朝烂到底了不如推翻的好,
这风向真的看有够准,大家知道中华民国1911年年底革命成功嘛,
隔年年初溥仪就被袁世凯逼退位了。
风向看对的梁启超成为革命党与袁世凯两边势力都认同的对象,
袁世凯不希望国民党在内阁占太多威胁自己地位,
于是暗自赞助梁启超组党,给了他五十万,
而梁启超怎么做呢?
他拿那笔钱盖了间房子,放了一堆书后取名“饮冰室”。
袁世凯:“梁老贼你……”
理所当然的选举惨败,国民党占内阁大多数,袁世凯钱白给了,
而这就是梁启超自称饮冰室主人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