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篇文章估计要连载四、五期,写到两万字左右,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讲讲还有哪些可以补充的,我好再去补充,全部写完后,再另行发表。
目前这里刊出的稿子,图片还有些不清楚,我已传档过去请他们再修一下。这
第一篇里面,有很多还没讲到,如历史上墨家衰微的原因,近年有了更可信的说法
,和以前我们读过的不一样,后面会慢慢讲到。
http://www.storm.mg/lifestyle/83446
墨家在现代创作中的复活
--课本、漫画、游戏、小说、布袋戏、史学论著里的墨家
前言
墨家,一个沉埋了两千年的宗派。
在我们的历史上,它在战国时代,曾一度与儒家并称显学,拥有高尚的理想、刻苦的
门徒、严谨的纪律,更有精良的武学、兵学与工程技术,在乱世之中帮助弱国,以战止战
,为著遥不可及的和平,付出宝贵的生命。
这不是什么少年漫画、电脑游戏、绝地武士的设定。这些都是真的,全部都是。
然而到战国中晚期,它就不明不白地消亡了,只剩下一部《墨子》、昔日论敌三言两
语的否定与感叹,及史书里几笔带过的模糊叙述。有人说汉代以后的游侠,以及延续到近
现代的民间社团与侠义传统,是墨家在精神上的传人,但也没见几个社团、门派有真正奉
墨家为祖师;至于那部《墨子》,虽然只亡佚了一部份,还有大半流传下来,但也乏人问
津,直到两千年后的晚清,才渐渐有学者去考究、发掘它。
墨家为什么被重新提起了?一部份原因是清代考据学兴盛,《墨子》这部经典虽然冷
门,但读书人都还知道有它,自然迟早会有人来考订它,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时事话题。墨
家被重新提起,最主要,还是因为鸦片战争,因为西方人来了,把儒家思想和天朝上国的
自信心打掉了。新一辈读书人在开始学习西洋历史、政治、哲学与科学思想时,也自然会
想回头看看春秋战国时代,有什么相近的学说与宗派,可以拿来作文章的,墨家就这么被
想起了。
看那刻苦自律,无私以利天下的精神,不是我们今日所该有的吗?看那对物理、光学
的初步理解,竟没有继续发展出科学文明,不是太可惜了吗?还有那组织,虽然不清楚到
底是怎样,但是有理念有纪律,不是比帮派好得多吗?再进一步就是真正可以影响国家的
政党了!你看看,我们先前,比西方好得多啦!……这样的想法,在清末民初政论家、学
者的文章里,出现了很多次。
但当然,这种空谈,都是说来容易。如果要做,科学找已经发展成熟的西方就好,政
党也有国共两党,共产党且另有祖师,没必要再来祖述墨学;民间社团、学会帮会也已多
不胜数,你要再建一个墨门,先自己带头来做些实事看看?于是到抗战、内战、改朝换代
以后,这种言论也就又消沉了。
然而,教科书里总还要提一下墨家的;墨家的精神与事蹟,也仍然能让今人生出种种
想像。于是,渐渐的,墨家再度在我们的漫画、电脑游戏、小说以及金光布袋戏出现;另
一方面,1980年代,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海内外学术界连通以后,最新且富有启发性、翻
案性的先秦史研究也相继出炉。我们这些文艺创作,是如何翻修墨家的面貌,又能如何让
它与现代人对话呢?近年的历史研究,又能给我们创作者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与帮助呢?就
让本文来作一探讨。
一、漫画和课本里的墨家
我想,我可能是最适合写这篇文章的人了,因为我的生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讲中
国历史故事和传统思想的台湾漫画,正在一本接一本地出;读到五年级,社会课本介绍了
墨家,而就在不久之后,一部以墨家弟子为主角、影响深远的电脑游戏《轩辕剑二外传-
枫之舞》出世了。
1990-91年,我七八岁的时候,开始看起家里的一堆“时报漫画丛书”,其中就有蔡
志忠的诸子百家系列,当年他把这些古书画成漫画,不知卖了几十万套,一直卖到现在,
也不知道第几版了。我还记得我读的第一本是《自然的箫声-庄子说》,立刻喜欢上了里
面的道家,从此结下了我与思想史的不解之缘;《墨子说》我家倒是没有,我后来才在学
校图书馆看的,印象不深。我看到的第一个墨子,是在1993刚出版的郑问《东周英雄传》
第三集中。
郑问融合硬笔、水墨的画功,至今无人出其右--天下之大,应该也有能画得一样好
甚至更好的人,但他们没有来画漫画,或者没有来台湾出(据了解,近年台湾、大陆有几
个画功强大的漫画家在欧美发展得不错)。延续前作《刺客列传》,《东周英雄传》也是
把《史记》里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些传记画出来,当年它在日本连载,引发了轰动;我幼小
的心灵初见之时,看到这和其他漫画完全不一样的表现,也是非常震撼。
《东周英雄传》不只画王侯将相,也把不畏强权的齐国太史,以及孔子、墨子这样的
思想家算作英雄;这样的观念,确实相当中国。在墨子一篇中,郑问先自编了一段墨子为
富人砌墙赚取旅费的故事,然后在旅程中带出他与弟子耕柱子的对话,再到他劝阻公输般
助楚攻宋,重头戏是墨子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竹片和模型上演模拟攻城战,郑问
在此用图画把这场攻防表现得活灵活现。
(图)
最后,一如史书记载,成功阻止了楚王攻宋的墨子师徒,回程经过宋国城门,欲进入
避雨,却被守门士卒视为落魄宵小赶走。郑问以这段记载收尾,画出一个仍不气馁、继续
冒雨前行的墨子,允称经典;而旁白又说,这样刻苦的生活,不是常人可以忍的,所以战
国以后,墨学就渐渐式微了。这样再加一道对比,更令人低回不已。
郑问从原著里揣摩人物神情,设计相应场景的表现力,实在杰出。他也偶有令人亮眼
的改编,如墨子假意说要雇请公输般帮他杀人时,公输般一时激怒,手误触机关,连忙抄
起木板和铜锣,挡住自己设下的机关弩箭,同时答复墨子说“我秉持仁义而行,怎能随便
杀人”,这便巧妙展现了其机关造诣,及机关害到自己的可能;而墨子再接着说可是你帮
楚王设计攻城武器:“你不肯去杀一个人……却准备去杀很多人,这算什么仁义?”说服
力也就更增了。
可惜的是,郑问的画功,必须要有好的剧本才能发挥,而他本人的编剧能力和文史知
识都不能算高。《东周英雄传》里有许多令人不忍直视的历史错误,有些是国中水平即可
抓出,如某一篇的开场居然有少林和尚;有些要大学水平才能抓出,如秦穆公与三百野人
一篇,郑问把野人画成披头散发、赤裸上身的野蛮人,但读过中文系、历史系的就知道“
野人”是居住在郊野的人,相对于住在国都内的“国人”,都是同族的文明人,地位较低
而已,不是蛮夷戎狄;如果是戎狄,史书记载会注明。小时候还不懂,长大以后回头再看
,便不免叹息。
至于墨子这篇,开头的墨翟先生打工记,也编造得太过刻意:富人得知这位修墙老头
是墨子,连忙上前拜见,欲献二十两黄金(币制错误--先秦时的“金”多是黄铜,不是
黄金,单位也不用“两”),墨子则只取一日工钱走人。之后,富人向仆人说明墨子是多
么伟大的人,“要不是我吃不了苦,我一定去当他的弟子”,然后还可笑地说墨先生修砌
的墙壁要好好保存下来,不准破坏,不准使用。这样编,虽然也不是不可以,但就是很平
庸的造神笔法而已;而且,如果富人是真诚要捐钱给墨家的,这可以算是一点“兼爱”的
表现,我们凭什么认为墨子会不收?如果不能从墨家经典和传记里找出依据,那这便不能
说是合理的编造。
此外,它也没有进一步点出,墨家主张实用,富人把墨子修的墙当成文物保存,恰恰
违反了墨子的理念--本来,这个矛盾,在稍后是有机会点出来的--墨子见公输般演示
木鸢时,说你精工做出来的木鸟,无利于人,还不如我片刻就能造好的车辖实用。郑问在
此没有再多探讨,便转入主线剧情了。
我们眼尖的现代读者,看到上段,大概就会觉得大有讲头了:文物的价值不比普通墙
壁高吗?鲁班祖师的木鸢,刚做出来,当然很难比工艺已经成熟的车辆实用,但它可以带
动多少基础的知识与技术,归纳出多少理论?墨子在此貌似务实而高尚,却是短视的一方
了。难道我们不想让公输般多辩几句吗?不应该把这段辩论再推深一层,推出个当代性吗
?
无论你想法如何,郑问毕竟没有这样画,因为原作没有这样写。这段剧情是从《墨子
》原著来的,《墨子》是墨家弟子编的书,里面的论辩,都是墨子有理,没有别家占上风
的时候--或许这也是它算不上一部真正伟大经典的原因之一,它太执著于宣说自家主张
的正确。
郑问没有画到这一层,不是郑问的错,是参考书的错。郑问参考的应该不只有《墨子
》原典,也应有现代白话版的讲义,他甚至可能是大部份看讲义,因为《墨子》原典的文
辞颇为难读。他最可能读过的讲义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小学和中学课本。
我跑了一趟国立编译馆(现在叫国家教育研究院)查教科书,主要拍摄了我当年读过
的国编本小学社会、国中历史、高中历史。不过,查郑问生于民国四十七年(1958),我读
的小学社会是据六十四年课纲(1975)编订的第七版,郑问读过的版本应该更旧,改天我再
去补查。另外,听说初版于1982年的《汉声中国童话》也收录了墨子与鲁班模拟攻防的故
事,改天也去一并查阅。那个年代,教科书对传统经典的讲法没有多大变化,所以我读过
的那版应该也可参考。下面就来看看:
(图)
这个版型,有没有勾起你的回忆?
我真的是最适合写这篇文章的人--在我之后一两届,课纲与课本换了,小学社会课
本再没有介绍中国思想家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现代公民的理论,读起来很枯燥。
(图)
这段课文很多人都有记住,因为《又一夜,谁来说相声》里的卜学亮把它编成了一首
rap,后来还把它remix做成一首〈子曰〉,收在《我爱阿亮》专辑里。
看完这些,你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实?在这三本里面,对墨家介绍最详细的,居
然是小学社会课本,连图带文有整整六页!而国中历史,只有一段;高中历史,差不多一
页。或许这是得益与编者考虑到小孩子喜欢故事,而墨鲁攻防的故事很精彩。另外,那幅
墨子画像很帅,显然是现代人手笔,不知是哪位老师画的?郑问的墨子和它形神皆似,或
许也是从这一幅来的,只是更加刻苦沧桑一些。
重读一遍这些你大概早已忘光的课文,或者你没读过,有什么感想呢?你会不会觉得
:太可惜了,没有引导学生去讨论墨家思想的问题,去探讨它与别家思想、与社会现实的
冲突,或者去思考上文提到的木鸢的功利性?课文后的问题与讨论,也只叫你顺着这家的
思路去演绎一下,不教你反诘。虽然我们当年上课几乎都没有在上“问题与讨论”,但教
科书应该这样编才有意思啊。
一定有人想说“这是因为国民党愚民教育,不会想教学生思辨”,然而教改以后的版
本,似乎是把这些思想家的篇幅整个拔掉了,而且我翻了近十几年好几个民间版本的国中
、高中历史讲墨家的部份,也还没有看到较具思辨性的课文。如果有人读过,请告诉我,
让我去查。
这个教科书问题可以引申出一大串讨论,不过这里只是要说明,直到1990年代初期,
我们大多数人,对墨家的认识与想法,也就仅此而已,没有超过国小五年级上学期社会课
本的程度;蔡志忠、郑问的漫画,虽然可以远比教科书深入人心,但也没有超出原典和课
本的范围。或许他们也曾与一些专家学者讨论过,但我们目前看到的成品,并没有多少新
意。
可幸的是,1995年1月6日,在我们刚上完社会课墨子那一章后不久,大宇资讯DOMO工
作室的《轩辕剑二外传-枫之舞》出世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