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开始出现首座大学倒闭,到现在各大学提出103学年度扣生减额1万,接着就要面对
教育界说的“105年大限”─而这一切,只是少子化问题的开始而已。如果没有对策,台
湾的高等教育学校─还有社会,要进入冰河期了。
台湾在民国71年以前,每年出生人口大致都能维持在40万以上,72年开始就再也未出现40
万以上的盛况,每年新生儿在30几万人,而且“稳定减少”。85、86年新生儿人数还有32
万多,87年则一口气减了5万多人,新生儿人数只有27.1万人,88年回升到28.3万人。
87年次是今年暑假高一要升高二
教育界所谓的“105年大限”,就是因为在87年出生者要进大学的那年,人数一口气减少5
万多人。以目前许多大专院校都已无法招收到足额学生,届时要入学者又大减5万人,许
多已经“边缘化”的学校,是否能撑下去,是一个大问题。
更严峻的当然不是那1、2年的问题而已。87年之后,除了89年意外出现30.5万的新生儿
87年次是今年暑假国二要升国三
其余每年的新生儿数都是往下滑,而且是快速减少─90年是26万人,91年24万、92年22
万、94年剩20万;97年则是连2字头都撑不住,新生儿只有19.8万,99年甚至出现16.6万
人的新低点。
97年次是今年暑假大班要升小一
新生儿数的时间数列,代表的就是大专院校─其实也包括教育体系、整个社会及经济体系
,即将面对的问题。如果以现在进入大学当年的新生儿还有32万为基准算,到99年低点的
16.6万人,或是这几年的20万上下新生儿,代表的就是现有包含大专院校在内的各级教育
体系,少则3分之1、多则近2分之1,必须要退出市场,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学生支撑这些
学校。
因此,“105年大限”的到来,不是单一年度或3、5年度出现的问题,大家“撑一撑”就
可熬过去,而是一场长时间的冰河期的开始。缺乏特色、评价较差的大专院校,慢慢的会
越来越招不到学生,最后除了关闭退场外,难有其它生路。即使是属学区制的国中、国小
,也是减人、减班─连人口集中度高的台北市,许多国小的同一年级班级数,都已减到只
剩下2班了。
少子化的问题当然不是只有影响教育体系,它会渗入不同层面、领域,影响着每个人。最
现实的影响就是,未来、逐渐的,我们的壮年工作人数减少,社会老化,人口红利消失,
扶养比恶化。不看幼儿、只看老年人的扶老比,20年前,10个工作人口扶养一名老人,现
在大概5个人要扶养一名老人,再20年则是2个工作者养一个老人。
整个社会工作生产者比重降低,结果是:经济可能萎缩、企业找不到员工、政府财政崩溃
(工作者少代表缴税者也少)、“原本说好的”退休金制难以支撑;而这些恶果又进一步
把经济与社会带入一个恶性的螺旋下沈循环…….。
如果,没有对策扭转此趋势,这一切都应该会发生。但至今,我们还看不到有任何良方美
策能改变扭转这一切。那,我们只能等待进入冰河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