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佛教的基本见解“四法印”(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4-04-26 14:02:59
摘自:《佛教见解明集》仓忠仁波切教授
* 补特伽罗、有情、众生、异生、轮回、轮回者-各自的定义
  1.“补特伽罗”的性相(定义):依于自身五蕴随一而假立的士夫。
  其性相中“依于”二字就是“依靠”的意义,藏文上就是以此明示“能、所”的相关
性,能依是“假立的士夫”,所依是“自身五蕴”。
(注:《杂阿含经》:“此四无色阴(受想行识四蕴的心)、眼色(色蕴),士夫所依,
此等法(五蕴)名为(名言施设安立)人。”士夫和自身五蕴,能依、所依的关系,自身五蕴
是士夫能依赖安立的施设处,五蕴是能依,士夫是依著自身五蕴的能依,所安立的。)
  其性相(定义)中安立有“五蕴随一”等字,因为必须含遍无色界的补特伽罗,无色界
众生是补特伽罗,但是没有色蕴(只有四蕴)。“假立”就是分别假立,或说名言安立。
如何理解“依于五蕴随一而假立”的内涵?
我们生活中能经验到,当下看到某人是先看到他的色蕴(如朱自清文章看到某人背影)
,下一刹那才知道这个人是谁。由此可知,先缘到某人的蕴体,然后分别知安立彼是某人。
(注:此处以眼睛看到为例,另也可举耳朵听到为例,比如,听到某人的声音,声音
是色蕴,而知道安立彼是某人,比如你听到母亲的声音(色蕴),缘此而安立彼人是母亲。
又,也不一定依色蕴安立,比如某某人忧郁症,依著忧郁症的苦受(受蕴)安立彼是病人。
或者,某人皈依信仰佛教,依他内心的信仰(信仰属行蕴),缘此而安立彼人是佛教徒。)
又如,父母先见到新生婴儿的身体,然后取一个名字“昂旺”,当下分别知取名的同
时,“昂旺”就存在,也就是说,先缘到蕴体,后再由分别知假立。
  或有将“补特伽罗”的性相安立为:具有感受者、具有觉知(心识)者。
补特伽罗、士夫是同义。是“补特伽罗”周遍是“具有觉知者”,非“具有觉知者”
周遍非“补特伽罗”。是补特伽罗必定是具有觉知者;不是具有觉知者必定不是补特伽罗。
  2.“有情”的定义:未成佛之具有觉知者。....(下略)
>>>>>
[1]《杂阿含经》:世尊告彼比丘:
“谛听善思,....此四无色阴(受想行识四蕴的心)、眼色(色蕴),此等法(五蕴
)名为人,于斯等法作人想、众生、士夫、福伽罗(补特伽罗),....此四无色阴(受想
行识四蕴的心)、四大(地水火风四大的色蕴),士夫所依,此等法名为(施设安立)人”
如本文课文提到,补特伽罗(人、众生)是依著自己的五蕴身心而被施设安立的士夫。
佛典讲到人无我的智慧,就是说,不存在不依赖观待自己的五蕴身心施设安立的我。
因为,每个人(每个人都自称自己为我)都是依著自己的五蕴身心而被施设安立的存在。
系列文之前po过,尊者一再反复教授,外道认为我是除了五蕴身心之外有个常一自主
的我,然而,佛教说无我,不存在外道所说的我,不存在外道说不依五蕴身心安立的我。
[2] 尊者提到:佛教说我仅仅只是依著五蕴身心而被施设安立的存在。
初学者易把"依五蕴施设安立的我"看成五蕴是我,并非如此,依五蕴施设安立表示五
蕴不等于我,若五蕴等于我就直接说五蕴是我,但五蕴不等于我,而是说我是依五蕴安立
五蕴当中,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心(心无形无色),五蕴是施设我的施设处。
又尊者常提到,一般说你我他的我,和佛典说无我的我,字同义不同,并非混为一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