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年参加了三位长辈的“做七”往生超度法会 2

楼主: jason4qq (共构共构~柯P社会宅澳购)   2024-04-03 23:16:12
※ [本文转录自 Buddha 看板 #1c3N8Zn8 ]
作者: jason4qq (杨子颉 Charkha店长) 看板: Buddha
标题: 我一年参加了三位长辈的“做七”往生超度法会 2
时间: Wed Apr 3 23:13:37 2024
【我一年参加了三位长辈的“做七”往生超渡法会】 2
这篇文章是写给对佛法如何能够帮助我们从痛苦中解脱有期待,但充满疑惑的人看的
或者觉得佛教只是在烧香拜佛,不断的念佛的名号,好像很迷信不知道在干什么的人看的
。因为我过去也有这样的疑惑。
如果你对于自己的信仰已经十分坚定,无论是妈祖、科学或者是基督、阿拉,也会对认识
我们的社会有所帮助,了解二千余年来,影响亚洲东半部各国文化甚深,深植人心的究竟
是什么。
前一篇写完后,收到了来自“内观中心”认识的软件工程师,余兄;以及台湾的佛教徒朋
友曾兄的回应,觉得很有意思。这两回应刚好反应了佛教历史中的两个面向,以及它们流
传到现在的面貌。
余兄认为如果这些仪轨能够启迪参加的人更深入了解佛法就好,但是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
认为法事的形式本身就是全部了。诵经的“功德”,他猜想或许在纸笔不发达的年代,对
经典的背诵是传播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当时会特别强调背诵。先诵读,才有机会传播。随
著千年的时间流传,形式本身却成为了目的。毕竟背诵就能得法,远比用智慧来理解要方
便得多。
曾兄则是先贴了一位出家师父对印顺长老的批评影片,认为以学术方式研究佛教对佛门的
伤害会很大。但批评的点却明显多与事实不符,但显然是他的宗教情感与信仰认知基础受
到伤害了,所以才会制作影片传播。
另外曾兄劝我可以看法华经:“多宝佛是证明有二佛的缘起,有二佛才可以说无量佛,才
会懂三乘为一佛乘,慢慢搞清楚时念佛才会产生信心,然后去皈依三宝。现在是以声闻法
界为初步了解的状况居多,但许多菩萨外现声闻的样态,内秘菩萨行,才有缘分。”
虽然都是汉字,但是资质驽钝的我在搜寻前是完全看不懂的。在把每个生字都查了Google
后,可以理解我在上文的态度,被看成是“声闻”小乘了,然后期待能够归于大乘佛法,
这样才好。
〈我的信仰比你的信仰好!那是人性,不是佛法。〉
基本上从上次发文之后,为了真实正确地把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说出,避免引起争议,厘清
佛教的历史与传承。从印顺的著作,一路看到鲁柏‧葛汀(Rupert Gethin)的《佛教基本
通》,乃至乔瑟夫坎伯的神话学研究;从圣严、法源、善戒、性空等法师的说明,以及铃
木大拙。现在终于敢分享点自己的学习心得了! 然后才发现自己著了我相太深,担心弄
错被骂,而拖稿太久。(头脑里不同教派的本位主义在诤战不已)
事实上,佛教本来就不是一个佛教,而是时间轴纵深2500年,空间横跨南亚到东亚,同时
存在许多不同的佛教修行团体。他们的共通点是尊释迦族的牟尼(圣者之意)为师。
我在恒河边的印度教圣地瓦拉纳西(波罗奈、Baranas、Varanasi、都是它的名字)时,深
深地体会到了那种人人虔信而好谈宗教的风气。各种不同信仰的人们、婆罗门祭司、苦行
僧、阿南达玛迦、基督教会,以及因为到鹿野苑朝圣而经过此地的佛教徒,纷纷在恒河边
交杂着。各自热切地向他人分享著自己的信仰与修行方式。而我发现不同宗教之间最大的
共通点,就是人们普遍都有种“我的信仰比你的更好”的心态。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看法被
接纳、被尊重;相信自己对外在世界的观点,对“我”来自哪里,为何处于当下的解释是
最正确的。这是一种人性需求的习惯,延伸到宗教实践的层面上的。
也不仅是宗教信仰,延伸到其他的信念上也是如此。例如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台湾史
观、中国史观、民主、...(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我现在认为,我们都应该如实地观察它们,重视真实的情况,并非因为权威或经典怎么说
,而是必须要自己如实地去体验。
于是,我们海边的巫女,可以随着众人的心灵寄托,在千年的发展下成为妈祖。传法说法
的的菩萨,也可以成为救苦救难的菩萨信仰。有人说东方宗教的重点不在于考证,何时何
地是否真有观世音或林默娘其人,他们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事情。大家重视的是在信仰过
程中与自己是否有感应,心灵的寄托能够有所倚靠,而在宇宙与自己之间不会是孤单的
。 消融了人自身与外在、世俗与神圣、日常与祭典,物我二元间的对立的紧张关系。
神话则应从隐喻的角度去解读,别把事物看成它本身看待,把它看成一个奥秘的展现。所
谓智者以手指月,愚者见手指不见月。
〈从一元到多元兴盛的绚烂佛教们〉
随着阅读,我看到两千五百年前来自西方的吠陀文化侵入下,印度的东方出现了鼓吹人人
平等,鼓励出家修行的沙门苦行运动。吃素、出家、苦行、禅坐、仪式、祭拜、轮回、与
宇宙合一...等观念,都是佛陀出家以前就有的背景,并不是他发明的。但为何他的宣说
和读特教法,可以引起这么大的旋风呢?以下从时间沿流的角度,稍微说明。
自佛陀开悟以来宣说佛法,出家僧人背诵他的教导而形成僧团。上师口传而背诵记忆是当
时的风气,佛法以背诵口传的方式传播,被形容如线一般可以一直延长。佛灭后僧团开始
结集而成原始的圣典,佛陀的教导成为了“经”藏,即四部阿含经与小部经典。僧团的生
活规定则成了“律”藏。这是在西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情况,此时佛教僧团还没有分裂。
在印度本土时僧团便因为戒律见解,而进入了分为“大众”与“上座”两部的“部派佛教
”时期。此时上座部中开始集结出了“阿毘达摩”,也就是“论”,这是弟子们在禅修中
所理解的及各种见法的经验,加以系统化的理论。传统上都会说这是由佛亲自到天上为母
亲所说,再由已得禅定的弟子舍利弗传承下来的内容。
大众部系的经论基本上失传,所以我们跟他不熟,它也不是我们后来所熟悉的大乘。网络
上很多影片乱说一通,信誓旦旦地说这是大乘的起源,满幽默的。
这时是西元前三百年到西元前二五零年。
后来佛教旋风蓬勃地扩大,各部派在印度不同教区大扩张,因此部派一再分化为十八部,
各自有自己的三藏经典。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将佛教立为国教,并将皇家僧团派到四周邻国
宣教,这是到西元前一百年左右的阶段。
西元二世纪左右,佛教“大乘”运动兴起,哲学层次丰富的佛经和论开始蓬勃地发展,自
龙树学说开始有了“一切皆空”的说法。西元四世纪后半,“瑜伽唯识”派兴起。最后则
是“秘密大乘”,“密宗”的时代,这些内容传入了藏地。如果有人对大乘佛教兴起的背
景,印度教的差别和“瑜珈”的起源,或是“观音菩萨”与“湿婆”的关连有兴趣的话.
..以后可以再写一篇跟大家分享。
依照佛教往外的传播途径,可分为藏传佛教(图博、蒙古等地),汉传佛教,以及南传佛教
(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泰国的上座部),三个脉络。
依照时代的演进,基本佛法时期的佛教,由南传佛教的主要传承了下来﹐成为了铜鍱部的
上座部。初期大乘佛法(龙树的中观)、后期大乘佛法(无著、世亲的瑜珈唯识论、如来藏
、阿赖耶识),这些成为汉传佛教主要的传承。秘密大乘(金刚乘、密宗),也有传至汉地
,也有传至西藏。大乘经典最早出现的年代是西元二世纪末,近来的学术研究认为大乘佛
法的出现不是缘自“部派佛教”,而是反应了当时佛教僧侣对于如何解说佛法倾向的新运
动。
流传于古代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汉传佛教,又可分为或多或少能直接
对应到印度者,像是律宗、俱舍宗(说一切有部)、法相宗(瑜珈唯识派)与密宗(真言宗);
和中国特有的禅宗、净土宗、天台宗与华严宗。净土宗重要的大师“善导”的著作在唐武
灭佛之时便失传,却在日本完整的保留下来,二十世纪初才翻译回中文圈。
1967年,国际佛教僧伽协会WSBC发表了《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承认佛陀
是我们唯一的导师,并且大乘佛教派别应称呼南传佛教为上座部佛教。以及以下九条共识
1.佛陀是我们唯一的导师;
2.我们都皈依佛陀、佛法和僧团;
3.我们都不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和管治的;
4.我们都认同人生的目标是:对所有众生培育无差别的慈悲,为众生的利益、快乐与和平
而努力,并培育能导向究竟真理的智慧;
5.我们都接受四圣谛,亦即是苦,苦因,苦灭,灭苦之道,以及缘起法则;
6.一切有为法是无常、苦的,及一切有为法和无为法是无我的;
7.我们都接受三十七菩提分法是佛陀所教导的导向觉悟之道的分别述说;
8.达至觉悟和解脱有三种:声闻、独觉、正自觉;我们都认同菩萨行和成就正自觉以拯救
众生是最高、最神圣和最英勇的;
9.我们认同,对于佛教,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和修习方式,但这些外在形式和表现不
可与佛陀教导的基本教义混为一谈。
〈观音跟佛陀谁比较大?你的菩萨是我的神〉
前几天邀请笃信观音,不吃牛肉的外婆到法鼓山的农禅寺走走。婆婆一到大殿,看到洁白
的佛像,便在参拜时流下了眼泪。后来,婆婆跟我说,听说观音是最慈悲的菩萨,会看顾
众生,对我们的大小苦难有求必应。释迦牟尼是比较不会理会一般人的需要,只是负责修
行的人。
“我有在听人家说法啦,我知道是这样子听说的。”婆婆这样强调。
“哦!真是有趣的说法呢!我没有这样想过...” 我当下想不到该怎么回应,只好先这么
说。
我心中响起了阿含经上的教导:
“你们不要说‘你不知这些法和律,我知这些法和律,你怎会知这些法和律呢!’
‘你的方法错误,我的方法正确。我有条理,你没有条理。’
‘你该改变想法了,你被驳倒了,你被斥责了。’
‘如果可以的话,去解困吧,去弄清楚吧!’ 这些争论。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说话没有意义,不是梵行的基础,不能带来厌离、无欲、寂灭、宁静、无比智、正觉
、湼槃。
你们要说什么是苦、什么是苦集、什么是苦灭、什么是苦灭之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说话有意义,是梵行的基础,能带来厌离、无欲、寂灭、宁静、无比智、正觉、湼槃
。”
过几天后,我想到了一个回应的方式,再去探访婆婆。
“观音菩萨的确是最慈悲的,她可以用法来度众生苦难。那婆婆您知道她是用什么法来渡
众生苦难的吗?”我这样说。
“不知道。”
“就是佛陀教她的‘佛法’啊!”
“原来是这样啊!谢谢你告诉我。”
后来我就找到和婆婆分享佛法的无常、苦、无我的切入点了,非常开心有机缘可以和她分
享。
以前我依寻着对佛法的兴趣,以及佛说是“真实言”的原因,在阅读时对于种种超自然“
神话”事蹟,总是抱持着一种不知如何看待的心理。 后来发现,十九世纪时期的西方佛
教学者,也存著跟我一样的心理,认为有一种只有纯粹理性的佛陀教法而无神话成分的“
超级科学”佛教存在。后来发现,这只是一种自己的妄心。因为即使在南传的阿含经里,
也会有梵天、天神、修罗种种的众生与佛对话,以婆罗门教的思想考验佛陀,而被佛的教
法给感动佩服,加入皈依的生动描述。
我们不妨也将神话传奇视为是种隐喻,象征四圣谛与三法印,与十种或六种波罗蜜能在人
群间起多大的变化,使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法华经》观世音普门品。
大乘佛教的学习者,常因为自己经典的说明,或者大师所说,认为自己所学是最殊胜的菩
萨道,而贬低不同传承的佛教。认为那是“声闻”、“小乘”,但是经典上所批评的对象
,其实是两千年前的部派佛教时期,那些重视出家离世的僧团,而不是现在南传的上座部
了。
下一集将分享怎么用佛法疗愈内在的创伤,解脱的方法。
(未完待续)
#佛法 #印顺 #人间佛教 #净土宗 #内观 #基本佛教 #大乘 #巴利语圣典协会
参考书籍:
释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以佛法研究佛法》《净土与禅》《成佛之道》《印度佛
教思想史》《佛法概论》
Rubert Gethin 《佛教基本通 ─ 佛教的修行路境导览》
(未完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