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佛教的基本见解“四法印”(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4-02-23 10:45:44
: 摘自:2012年《入菩萨行论.佛子正道》日宗仁波切教授 如性法师口译 道宽比丘尼笔记
: 数论派他的见解当中有提到“胜性”(自性)以及“神我”这两个名相。数论派的宗义
: 师,他们认为“胜性”(自性)遍一切的万法,并且它能够变出各种的外相(幻相),当一个
: 修行人,他透由修学数论派的宗义,到最后不需要受用外在的外相时,他就获得了解脱。
: 更进一步的,在数论派的宗义里面提到了神我。“神我”是指它既是我、又是心,而
: 这样的神我,它能够受用“胜性”(自性)所变现出来的外相(幻相)。
补充:数论说除了五蕴之外有个常一自主的神识是自我(神我),这样的神我既是我又是心
摘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宗义宝鬘》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第三章 略说外道宗义之建立
【宣说宗义者之中,不归依三宝而承认有其他归依处者,就是外道说宗义者的定义。
外道的派别虽多,却可简略地分成遍入天、自在天、胜者、黄头仙、木曜星神等著名的思
辨五部。也有人说是根本六部(如《优婆塞戒经》云“外道六师”),即胜论派、理论派、
数论派、伺察派、裸形派和顺世派。其中,前五派属于持常见者,后一派属于持断见者】
外道宗义者有多少?会说颠倒见无边,即正确的想法只有一个,错误的想法则无量无
边,如同1+1=2是正确的答案,错误的答案就无法计数。错误想法虽多,归类下来就只有
为常见、断见。断见是指不够,像1+1=0.5;常见是指太多,像1+1=4。
以顺世派为例,他们如现在的科学家般,眼见为实,测不到的就不承认。顺世派不承
认解脱、前生来世,认为五根看到的才是事实,不相信推理。顺世派不承认前生来世、解
脱、因果等,因此是断见,其他派别则是常见。
这边所说的外道,在佛典中有提到都是佛教盛行时与佛教争论的宗教。了解外道的宗
义,有助于我们认识典籍的内容,即典籍中在破除外道时,到底在破除什么。另一方面,
外道中,数论派、胜论派是逻辑最强的部派,所以就把他们的观点说出来,再加以驳斥。
一、胜论派和理论派
【胜论和理论二派,分别是食屑仙人和婆罗门足目的信徒。这二派学说的特点虽略有
不同,但整体的宗义却没有什么差异。】
“食屑仙人”:“食屑”是指别人丢弃的食物。印度很提倡苦行,食屑仙人是指到处
去挖圾圾桶,吃人家剩下来的食物,算是很辛苦的修行。他们以这种修行方式出名,因此
被称为食屑仙人。
“婆罗门足目”:婆罗门足目是位很俊美的男子,大自在让婆罗门足目当他太太的侍
者。大自在的太太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也很喜欢婆罗门足目,一直和婆罗门足目聊天,
但是婆罗门足目很守规矩,就一直看着自己的脚,完全不看其他的—“足目”指的就是这
个意思。婆罗门足目因此获得大自在的赏识,受到大自在的加持,所以婆罗门后来变的很
有名气,写了很多的论,变成教主。
【又,胜论和理论二派,主张将一切所知归纳为六句义,而且认为洗礼、灌顶、断食
、供奉、烧施等是解脱道。有一天,遵从师长的口诀修习瑜伽。由于了知“我是异于根等
的另一件事”而亲见真实性,并证悟六句义的自性。这时,将会通达“我是一种周遍的自
性,然而却无造作。”如此,将不再积聚任何法与非法之业。因为新业不积而旧业已竭,
所以我便与身、根、觉、苦乐、贪瞋等分离,并且不再获得新的身、根,犹如薪尽之火,
生命之流于焉断灭,唯我独存,这时便是所谓的证得解脱。】
他们(外道)也讲解脱,会说透过洗礼、灌顶、断食、火供、供奉……等得到解脱。
“遵从师长的口诀修习瑜伽”:从师长处,得到修止观之法。
“由于了知我是异于根等的另一件事而亲见真实性”:
佛教说了悟空性—了解没有我就证悟,他们则是了解我是异于根等,也就是眼根、耳
根等是我的受用品,就好像是我的衣服般,一方面是肯定我,而且我是与眼根等别别分离。
“我是一种周遍的自性,然而却无造作”:
我是无所不在的自性,涵盖一切,如表面的房子、桌椅等,它的本质都是我,但是我
并无造作。也就是我是独立于根等,普及于一切,但是不创造。了解这个就不再造善、恶
业。变成新业不积,而旧业透过断食等消尽。
即佛教讲的是证得无我,他们说的是证得我,证得我就不再造业了,如同脱掉衣服的
身体一样,只剩下我独立存在。
二、数论派
【数论派是黄头仙的信徒,他们主张把一切所知定数为廿五,也就是我、主、大、我
慢、五唯、十—根和五大种。五唯就是色、声、香,味、触。十一根就是五种感觉器官、
五种行动器官和意根。五种感官就是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器官。五种行动器官就是口
、手、足、肛门和生殖器。五大种就是地、水、火、风、空。其中,士夫是知,其余廿四
谛是物质体,因为它们是聚合而成的。又,其中的主和士夫是胜义谛,其余是世俗谛。】
数论派将一切所知分成二十五个内容,最基本的元素是我(神我)和主(自性)。
我、知、了别、士夫是同义异名。主(自性)是因素,会生大、我慢、五唯、十一根、
五大种,其他二十三个元素都是由主(自性)所产生。
也就是佛教的分类是,所知分常法、无常法,无常法又分色法、心法、不相应行法。
在数论派来说,士夫(我)这个部份是心法(觉知),主这个部份是色法。
二十三个元素都是由主(自性)所产生。主是最终的,没有其他的可以生它,它会生大
、我慢等,而大会生我慢,我慢会生五唯等,即后者是由前者所生,但不是互相产生。
【如果依照因果关系来分类,廿五谛又有是因非果、是因亦是果、是果非因、非因非
果等四种情形。总或主(自性)是因非果,觉、我慢和五唯这七谛是因亦是果,士夫(我、
心)非因非果,其余十六谛是果非因。如《自在黑之续》说:“(数论派认为)根本自性非
所变,大等七谛性能变,士夫非自性非变,余十六谛是所变。”】
【复次,根本自性、总、主是同义,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六种特征的所知。士夫、
我、知和明了是同义。其余廿三谛生起的方式是这样的:在某个时候,当士夫生起想受用
境的欲念时,根本自性就变化出声等各种现象。又,从主产生大,觉和大是同义,而且它
被认为是像双面镜一样的物体,由外可现出境的影像,由内可现出士夫的影像。从大生我
慢,而我慢分为具变易的我慢、具精力的我慢和具昏暗的我慢。从前者生五唯,再从五唯
生出五大种。从第二者生出十一根。第三者能影响其余二种我慢。】
【复次,此派主张,根本自性犹如有脚的瞎子,士夫犹如有眼的跛子。由于众生将二
者误认为一,不了解各种现象是根本自性所幻变出来的道理,所以才会轮廻。如果有一天
,听闻上师开示的口诀,并依此口诀而卓然地生起一种定解—这些现象仅仅是根本自性的
幻变而已,于是就会逐渐脱离对外境的贪恋。这时,便能依止禅定而产生天眼通。当主被
天眼通观看到的时候,宛如另一妇女,羞怯地将各种幻变的现象收摄起来,唯独自性留存
。这时,在瑜伽师的心灵上,一切世俗的显现都消失了;士夫无法受用外境,心住无为,
这时就是解脱。】
总主(自性)的意思是可以生果,其现象是生出来的果。佛教的用语是因、果,他们的
用语是总主(自性)、现象。所以从其中又可以分出:是因非果、是因亦是果、是果非因。
是因非果的是总主(自性);大、我慢等,它也会产生它的果,所以我慢等既是总主也
是现象;五唯、十根再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所以只是现象,不是总主;至于士夫(我)是
另一个单元,所以它不是总主,也不是现象。
“根本自性非所变,大等七谛性能变,士夫非自性非变,余十六谛是所变。”:
根本是主,主是自性,而不是所变化出来的;大等七谛是自性,也是变化出来的;士
夫是非自性,也非变化出来的;最后十六谛单单是变化出来的,而不是自性。
以数论派来说,我们眼见的、耳听到的,都是总主(自性)的变化。没有人看到总主,
可是确定有总主,因为没有总主,现象是无法安立的。因为有这些现象,所以可以推论出
有总主。而我们将总主与神我混合为一,被表面的现象所左右,看不到总主这个自性,所
以才会轮回。透过上师,看到总主(自性),就能得到解脱。士夫(既是我又是心)与总主是
看不到的、最终的,所以是胜义谛;其他的是虚幻的,不是本性,所以是世俗谛。
“觉、我慢和五唯这七谛是因亦是果”:
既是自性也是现象,觉、我慢等对其余十六个来说是总主,对主来说是现象。这个说
法是自生的概念,即它的源头是总主,接下来也是总主,只是现象不一样而已,内容上一
样,都是总主。就像为了欺蒙他人装扮各种脸,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因为有现象上的差异
,所以才说什么生了什么。
佛教的观点则是:所谓的生是某物的出现与前面的坏灭是同时。如水果成为果酱,果
酱出现代表水果烂掉了,所以因的灭亡与果的产生同时的。因起了变化,成为另一个东西
,就称为生。
像外道所说的,如如不动、前后相同的,就不能成为生。如果如如不动还能生,就会
有无穷的生之过失。
这是月称菩萨破除数论师的方式。也就是说,数论师说自性是看不到的,是隐密的,
当被别人看到就称为生。如苗在种子中,现在看种子看不到苗,但是要说有苗,只是没有
显现而已(数论师说果在因中,因中有隐形的果,只是还没有显现),当苗显现在眼前时
就称为生。所以只是有没有显现在眼前的差别,除此之外没有差别,世人对这样的变化称
为生。对佛教来说,这样的话,生跟所生之间就没有一个坏灭而产生另一个的关系,如此
生就可以再生。
佛教认为生了就不能再生,讲的是刹那坏灭,生的第二刹那即是坏灭,在其中没有第
二次生,如果有第二次生,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入中论》中有说到破除自生的
方式,在《释量论》中也有破数论派的方法。
数论派说,我们不知道现象与本性,将现象与本性混淆,如果我们将二者分开,就能
得解脱。法称论师破除时说:凡夫都将二者分开了,凡夫都将我与我的衣服等分开,没有
混淆,照你(数论师)的说法,凡夫都解脱了。
三、伺察派
【伺察派是胜推度者的信徒。他们主张《吠陀》中所显示的任何事理都是自生自成的
。他们先无中生有地认为《吠陀》中所显示的任何事理都是真谛,然后便主张,唯有去做
供奉《吠陀》等事情,才能获致高等的生命层次。而获得高等的生命层次,仅仅是脱离恶
趣的解脱而已。然而,没有痛苦全然止息的解脱,因为污垢存在于心灵的本质之中。也没
有一切智者,因为所知渺无边际,因此,他们说再也没有真理之言了。】
伺察派会说脱离三恶趣的解脱,但是没有其他的解脱,原因是染污存在心性之中。又
认为没有佛,因为所知无边,而且很多《吠陀》中的内容,佛陀并没有讲出来,佛陀讲出
来的,也有很多是与《吠陀》相冲突的,由此说明佛陀没有懂那么多,不是遍知,因此没
有成佛这件事,也没有解脱这件事。也就是说,伺察派认为《吠陀》是对的,多去供奉就
能不堕恶趣,其他成佛、解脱都不是事实。
四、裸形派
【裸形派(耆那教)是胜者大雄的信徒。他们主张把一切所知归纳成九种范畴,即命、
漏、律、定衰、缚、业、罪、福、解脱。其中的命,就是我。它的大小和人的身量一样,
它的性质是常,但它暂存的状态却具无常的性质。
漏就是各种善和非善业,因为业力会使人堕入轮廻。律能止漏,因为自我约束能使新
业不积。定衰是以不喝水和使身体痛苦等苦行的方式,清除宿世所积之业。缚就是邪见。
业有四种,后世的受业、名业、种姓业、寿业。罪就是非法。福就是法。
解脱是这样的:藉著裸身、禁语和依止五种火等的苦行,净除一切宿业。因为新业不
积,所以将升到世间顶上一个名为“世间聚”的地方。那儿方圆四百五十万由加那,形状
如撑起的白伞,颜色如乳酪或白水仙花。因为那个地方有命,所以是实法;因为脱离了轮
廻,所以也是无实法。身居此处,就是所谓的解脱。
胜者(耆那教)大雄说:“胜者说解脱,色如雪香花,霜酪珍珠白,状似撑白伞。”】
印度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裸行派(耆那教)的教徒,尤其在哲蚌寺、甘丹寺一带。裸行派
认为守戒可以使新业不生,旧业可以用折磨自己来清除。像燃指等苦行就是此派最提倡的
,所以在西藏,不喜欢燃指、戒疤等行为(在印度是外道才有烧戒疤)。
外道可以分为断见与常见二类,或说减损的与增益的二类。以上说的都是增益的一类。
五、顺世派
【顺世派主张没有从前生来到今生,因为所谓的前生,谁也没看见。就像从偶然存在
的火,偶然地发出火光一样,偶存的心是从偶存的身体产生出来的。从今生去到后世一样
不存在,因为身心是一体的,如果身体坏灭了,心也将随坏灭。例如,石头碎坏时,石上
的纹路也将随之而破坏一样。
因此,此派主张凡是所量都是自相,而凡是量都是现量,因为他们并不承认比量和总
相。有些较特殊的顺世派主张,一切事物无因,它们是从自性生起的,因为他们说:“旭
日东升、江河下流、圆圆的豆儿、长长耸立的锐刺,以及孔雀的翎眼等一切诸法,又有谁
去造作它们呢?它们都是从自性生长出来的。”】
“偶存的心是从偶存的身体产生出来的”:这个观点与现在的说法很像,现代解释什
么内容都从细胞、神经等去说。
在《释量论》成量品的前面有破除认为没有前生来世的说法。佛教认为有现量、比量
;顺世派主张只有现量,认为亲眼所见的、亲耳所听到的才是事实,其他的都不是事实,
所以只承认现量(或现前)所看到的东西。
结赞:恶见边上筑法台,一切外道宗义理,善辨明已能舍弃,是入解脱城阶梯。
第四章 总说佛教宗义之建立(..下略..)
>>>>>
[1] 摘自:2018年8月12日 达赖喇嘛尊者
如同经论所说的,外道婆罗门教里面,数论派是最早的。数论派说二十五种所知的论
述,所以有说到了共主相(自性),由共主相(自性)变出了各种的幻相,所以享受苦乐者,
称为自我觉知了知之士夫(数论说有个与五蕴无关的常一自主的神识(心)是自我的神我)。
无神数论派否定造物主,之后,又有耆那派(即本文提到的裸行派又名宿作外道,耆
那派称其教主为胜者大雄),耆那派的教义是否定造物主。在耆那派之后,就有佛教了。
(注:数论耆那都早于佛教,也都说涅槃解脱,如数论说要修习禅定止观,让自我不再
受用世间幻相,而让原本常一自主原始清净与蕴无关的神我(既是自我也是心)获解脱。)
[2] 《中论》:“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佛教破除的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