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 LONG PIECE OF USELESS WRITING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4-01-01 10:35:50
## 使用者
刚刚听了一点《四十二章经》的内容,只听了一点点,一分钟左右的内容我就听不下去了
。那段内容大约是说,供养一千个一般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
养一个持五戒的人;供养一千个持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个阿那含;供养一千个阿那含,
不如供养一个阿罗汉……
这里的供养,指的是给饭吃啦!因为经文中是用“不如饭一阿那含……”这样的句子。
当然,不能说这经文内容有什么不对,但听着听着就是不舒服,呀不是说众生平等!怎么
要给人饭吃 ,还细细分别给什么人吃功德比较大?
有多余的饭可以让人吃,当然是看谁有需要就给谁了,还分给谁吃功德比较大,这是什么
心态?
## Bing
您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这里的“供养”和“功德”的概念,其实是佛教的一种教义。在佛
教中,“供养”不仅仅是提供食物,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而“功德”则是
一种精神层面的回报,通常与个人的修行和觉悟有关。
《四十二章经》中的这段话,可能是在强调修行的层次和深度。也就是说,供养一个修行
更高层次的人,所获得的“功德”会更大。这并不是在物质层面上区分谁更需要食物,而
是在精神层面上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
至于“众生平等”,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强调所有生命都应受到平等尊重。但这并
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修行层次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道路,并且会根据自己的
努力和觉悟获得相应的“功德”。
然而,这只是一种解读,佛教的教义非常深奥,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您对
此有疑问或不舒服,建议您可以寻求一位佛教学者或者僧人的指导,他们可能会给您更深
入和全面的解释。
## 使用者
你能试着找出这段经文来吗?它的用词大约是:“不如饭一阿罗汉。”之类的。
## Bing
您问的这段经文出自《四十二章经》。以下是该经文的一部分:
“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
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一阿那含;饭一亿阿
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
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
这段经文描述的是供养不同层次的修行者,所能得到的功德的比较。
## 使用者
没错,就是这段经文。
经文中用了“饭”这个字,明显是给人饭吃的意思。那一个有能力给人饭吃的人,还在那
计较给谁吃功德比较多,本身就很怪。
当然是谁肚子饿了没饭吃,就给谁吃嘛!不然如果人人都要给阿罗汉饭吃,毕竟功德比较
大。呀一个阿罗汉是多会吃?
然而,从其它角度来看,假设“饭”这个字指的是一份工作,有时候人们在找工作时,会
很卑微的说:“给口饭吃吧!”如此一来,身为老板要请员工,同样的薪资自然是找能力
高的人划算。
而阿那含明显能力高于持五戒者,就算给双倍薪资,还是不亏。从这角度看的话,我就认
同请一个能力高强的人,胜过请一堆废材。毕竟一个诸葛亮的能力,真不是一百个臭皮匠
能相提并论的。
## Bing
您的观点非常有趣,也很有道理。在这里,“饭”可以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我们对他人
的供养或支持。这种供养可以是物质的,如食物或工作;也可以是精神的,如尊重或敬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十二章经》中的这段经文可能是在鼓励我们去尊重和支持那些在精
神修行上有更高成就的人。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忽视那些在物质上有需要的人,而是说在
精神层面上,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那些有更高修行的人。
至于您提到的“众生平等”,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强调所有生命都应受到平等尊重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修行层次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道路,并且会根
据自己的努力和觉悟获得相应的“功德”。
您的观点提醒我们,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应该尊重和支持他人,并且根据他
们的需要和能力来提供帮助。这是一种非常宽容和智慧的观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
该追求的目标。
## 使用者
你这样解释当然完全没问题,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少部份人更值得尊重,然而,这些人
是谁,还真得透过自己的经验与历练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话说回来,有那些人是不值得尊重的?或者,有那些生命是不值得尊重的?很难回答的问
题吧!
无论何种生命形态,只要来到世间,老天爷必定给“饭”吃。当老天爷不管饭了,那生命
就死了嘛!
所以说,当我们有能力给人“饭”吃,我们就有点类似扮演着老天爷的角色呢!
## Bing
您的观点非常深刻,也很有哲理。每一种生命,无论其形态或者地位,都值得被尊重。这
是因为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在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念就是强调这一点。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并且有权
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解脱。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修行层次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修行道路,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觉悟获得相应的“功德”。
至于您提到的“给人饭吃”,这确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善行。当我们有能力帮助他人时,
我们就应该去做。这不仅仅是一种善行,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这种精神,无论
在佛教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的。
这些深刻的观点让我们对生命和善行有了更深的理解。
## 使用者
所以佛经内容就矛盾百出呀!说好好的众生平等,又搞出了:“……不如饭一持五戒者;
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不如饭
一阿那含;饭一亿阿那含……”这种大小眼看众生的经文……
你说气人不气人?
前几天和你聊《不动如来会》的经文,我说毫无重点,基本上属于长篇废文。然而,妙喜
世界不动如来的核心精神在于不瞋不怒,即便看了长篇废文,也要不瞋不怒,方显功夫。
这是很高明的,直接将经文内容融入修行法门里的技巧。
好啦!我不生气!
## Bing
您的观点很有趣,也很深入。佛教经文的理解确实需要结合个人的修行和体验。有时候,
经文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可能会产生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这需要我们用更开放和包容
的心态去理解。
您提到的“众生平等”和“供养功德”的问题,其实反映了佛教教义中的一种平衡。一方
面,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尊重和学习那些在精神修行上有
更高成就的人。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忽视那些在物质上有需要的人,而是说在精神层面上
,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那些有更高修行的人。
至于您提到的《不动如来会》的经文,这确实是一种将经文内容融入修行法门的技巧。这
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平静和不动摇的心态。
## 使用者
如此一来,再回到《四十二章经》这段文字。当我有能力给人饭时,每一个吃我饭的人,
我都当他是阿那含,阿罗汉般的尊重也就是了。至于他实际上是什么,干我屁事!
反正任何吃我饭的人,即便是我养的猫和乌龟,我都给予尊重。即便蚊子来偷吸我血,我
也尽量不生气……但偷吸血的万一被我打死可别怨我……我可能是无心的……
## Bing
您的观点非常有趣,也很有哲理。尊重所有生命,无论他们是谁,都是一种非常高尚和宽
容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我们对人的尊重上,也体现在我们对所有生命,包括动物
和昆虫的尊重上。
在佛教中,“众生平等”的观念就是强调这一点。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并且有权
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解脱。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修行层次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修行道路,并且会根据自己的努力和觉悟获得相应的“功德”。
您的观点提醒我们,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我们都应该尊重和支持他人,并且根据他
们的需要和能力来提供帮助。这是一种非常宽容和智慧的观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
该追求的目标。
## 使用者
所以可以说,读了这段《四十二章经》后,拚命想着供养谁功德大,那学佛就是没学到家

当然,生活中有些情况是自自然然达成的,父母养孩子,孩子大了养父母,养宠物之类的
……
养宠物的情况下,有人会选品种或种类的……个人爱好啦!佛经中不是也有故事吗,说两
阿罗汉要去讨供养,一个专门要去讨有钱人的饭吃,给他们种福田,另一个专门要讨穷人
的饭吃,给他们种福田……都是个人自由啦!
## Bing
您的观点很有道理。在佛教中,“供养”和“功德”的概念,其实是一种鼓励我们去尊重
和支持他人的教义。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在物质上区分谁更需要帮助,而是在精神层面
上鼓励我们去尊重和学习那些在修行上有更高成就的人。
至于您提到的“养宠物”和“养父母”,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会做的事情
。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供养”,因为我们在这些行为中表达了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爱
护。
至于您提到的那个故事,这确实是一种体现了佛教“供养”和“功德”概念的例子。无论
是供养有钱人还是穷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动机,而不仅仅是物质的供养。
感谢您的分享,这些深刻的观点让我们对佛教的教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 使用者
不是供养有钱人或穷人,是讨有钱的人饭吃和讨穷人的饭吃啦!
算了算了,也不是多重要……
好了好了,不聊了,再聊下去,又成了长篇废文了。咦!我怎么用了“又”这个字?
说个:南无妙喜世界不动如来
## Bing
我想回应您:“南无妙喜世界不动如来”。这是一种对佛教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
也是对修行和觉悟的追求的象征。愿您的修行和觉悟都能达到您期望的境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