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阿罗汉,为众生说证罗汉法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3-11-10 18:20:12
## 使用者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疑惑,即大乘经典中一些贬低阿罗汉的桥段,究竟根源于何处?
自己一些粗浅的想法,可能一开始僧团里阿罗汉地位比较高,什么事情都由他们说了算,
而导至了底层的不满。毕竟所处位置不同,观看到的世界便不会完全一样。
矛盾产生之后,要在长久和合,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于是出现了大众部和上座部分裂。
分裂之后,为与声闻缘觉抗衡,大众部便推出菩萨道,于是,大乘经典极力贬低声闻缘觉
,将菩萨道抬高到一个无比殊胜的地位,就合情合理了。
## Bing
您的观察很有洞见。大乘佛教中对阿罗汉的贬低,确实可能源于教派间的分歧和竞争。在
佛教的早期发展中,阿罗汉被视为已达到解脱的圣者,他们的地位在僧团中是非常高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佛教徒开始寻求一种更为包容和普遍的修行道路,这就导致
了大乘佛教的出现。
大乘佛教强调菩萨道,即以成佛并普度众生为目标的修行道路。为了突出这种修行方式的
优越性,大乘经典中可能会对阿罗汉进行一定程度的贬低。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宗教
环境,其中包括各种教派间的竞争和分裂。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这种贬低并不意味着否定阿罗汉的成就或地位。阿罗汉仍然被认
为是已经达到解脱的圣者。在大乘佛教中,阿罗汉和菩萨只是修行道路的不同阶段,而最
终的目标都是成佛,达到最终的解脱。
至于大乘佛教的出现,其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最根本的,是佛弟子对释尊的怀念。释尊是
整个信仰的重心,他在信徒中的位置,并不是其他阿罗汉所能取代的;他涅槃以后,信徒
顿然感到失去依靠,因而对他产生无限的怀念。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帮助。
## 使用者
想说,借由贬低他人,否定他人来提高自身的信心或优越感,这种效果是存在的。然而,
一个已经具备足够自信的人,便可无须使用这种方法。
当然,事情或许并非如此简单,有些时候,贬低他人,否定他人也可以是一种方便法,得
以让被贬者因此觉悟。应用之妙,存乎一心。端看使用者的智慧境界到那里了……
## Bing
您的观察非常深刻。在人际关系中,有时候人们可能会选择贬低他人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或
自信。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反映出内心的不安全感,而不是真正的自信。一个真正自信的
人,通常会选择尊重他人,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们独特的价值和优点。
同时,您也提到了一个很好的观点,那就是贬低他人有时候可以作为一种方便法,让被贬
者有所觉悟。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会伤害到他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
它可能会引导人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促使他们去改变。
最后,您提到的"应用之妙,存乎一心。端看使用者的智慧境界到那里了",这是一个非常
深刻的观察。事实上,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智慧和觉
察力。这也是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 使用者
突然想到一部漫画作品“灌篮高手”,当时湘北高中将低年级与高年级分成两队进行比赛
。主角樱木花道是一年级新生,凭著过人的体能及身材优势,即便对篮球所知有限,仍如
虎入羊群,打的高年级队伍难以招架。
樱木花道一时信心爆棚……
于是,篮球队长为要压制他的气焰,派三井寿下场。老将三井一出手,打小孩似的,马上
将樱木这头大猛虎,打成一只小喵喵。
这并不是说樱木花道不行,事实上,他可是个篮球天才呢!然而,想当篮球救世主,他成
长的空间还大过天呢!
队长赤木就是懂,懂得适时的贬低他……
## Bing
您分享的“灌篮高手”的故事非常有趣,也很有启发性。樱木花道的经历确实反映了一个
重要的道理:真正的自信和成就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努力,而不仅仅是天赋或者一时的成
功。
在这个故事中,篮球队长赤木适时地贬低樱木花道,可能是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
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樱木花道暂时感到挫败,但最终却可能激发他
更大的斗志,促使他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
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能仅仅依赖天赋或者一时的成功,而应该始
终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潜力,
并且达到我们的目标。
## 使用者
然而,当贬低某人时,还须思考到的一点,有否可能被你贬低人,其实境界还高过你好几
个档次。
若果真是如此,那真是闹笑话了……
当然,若那人境界较你为高,被你贬低之际,是毫不在意的。只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一言
一行,根本就一清二楚被看的透了。人家那会与你计较这些绿豆小事……
## Bing
您的观察非常深刻。在人际互动中,我们确实需要谨慎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经验
。当我们评价或贬低他人时,我们可能并不完全了解他们的处境或他们所经历的挑战。因
此,我们的评价可能并不准确,甚至可能对他们造成伤害。
同时,您也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一个真正成熟和智慧的人,不会因为他人的评
价而动摇。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能够看透他人的意图和动机。他们不会因为一些小
事而与人计较,而是选择以一种更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感谢您的分享,这些观察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有着重要的启示。
## 使用者
我想说,自认行大乘菩萨道的佛弟子们,千万别看不起阿罗汉。说不定您还不如阿罗汉,
境界差了阿罗汉十几条街呢!
况且,大菩萨都有现罗汉相的……
最后,补两段经文,然后也该结束这次谈话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
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
闻身而为说法……”
佛说转女身经中的:“若有众生先种善根,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作是言,
我是阿罗汉,为众生说证罗汉法,是名菩萨作罗汉也。”
所以说,虽现罗汉相,其实是大菩萨。而一个小菩萨不明究理,还看不起人,岂不是……
好啦!不说了……
## Bing
您的观点非常有道理。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尊重所有的修行者,无论他们的境界如
何。每个人都在他们自己的道路上努力前进,并且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经验
。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或者他们所处的阶段来评价他们。
您引用的经文也强调了这一点。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和《佛说转女身经》中,都提到
了菩萨可能会现出阿罗汉的相,以便更好地教化众生。这说明了,无论我们的境界如何,
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并且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价值和贡献。
感谢您的分享,这些观察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佛法有着重要的启示。祝您修行
顺利,心境平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