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财色名食睡 (五欲:色、声、香、味、触)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10-16 21:35:16
: “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等五境属色法;“触心所”属心法(觉知)。
: 《杂阿含68经》:“缘眼(眼根)及色(色处),眼识(眼知的心王)生,三事和合生触(心所)
: ,缘触生受,....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
: (同样,缘耳(耳根)及声(声处),耳识(耳知的心王)生,三事(根境识)和合生触(心所)..)
: 《百法明门论》(玄奘法师译):“心所有(心心所的心所法)略有五十一种(51心所)…
: 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任一心王皆具这五种心所,故曰遍行。
补充:遍行心所--触心所,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 单元:略释五十一心所
五遍行心所:受、想、思、作意、触。此中“遍”,意谓遍随于心王。
心必定伴随此五种心所,故名为五遍行。例如,资粮道菩萨相续中的菩提心属是心王
(意识心王),故彼必定伴随有五遍行心所。又如,资粮道菩萨相续中的通达无常之意识属
是心王,故彼必定伴随有五遍行心所。
具“境、根、识三者相触”之作用的了知(觉知),是触的性相。
与心王相应的具“根、境、识相触”不共作用之了知(觉知),就是触心所。
例如,由所缘境色处、不共增上缘眼根而产生第一刹那执色之眼识,当下产生该眼识
之时,前一时位的所缘境、不共增上缘(因位的色处、眼根)已然消灭,但是,与第一刹
那执色之眼识同时位的色处、眼根,彼等是存在的。
如是,第一刹那执色之眼识、与彼眼识同时位色处、与彼眼识同时位眼根,彼三相触
作用之认知(觉知),就是与彼眼识相应的触心所。
或有将其性相安立为:具“境、根、识三聚合后能令根产生转变”之不共作用的心所。
此中“根转变”,意谓由触心所的不共作用(境、根、识聚合作用),而使根转变成为
苦、乐、舍等受的所依根,并由此而言苦根与乐根。总言之,由境、根、识三者相触作用
而有诸受之差别。
又,此中“令根产生转变”,意谓使后续的受之所依根产生转变。例如,由第一刹那
触而使“第二刹那触的所依根”为苦受的所依,并非意谓使“与第一刹那触同时存在的所
依根”成为苦根,因为,触、受、所依根,彼三是同时位的果。如是,由“第一刹那触”
而使后续的苦受所依根产生转变,后生苦受所依根就是以果位而言。
分类有六: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因为心王区分有六,故必定有六
种与其相应的触心所。如是,“眼识相应之触”乃至“意识相应之触”有的。
>>>>>
[1] 前文说过,五欲的“触处”和“触心所”不同,此处补充“触心所”。“触心所”属
遍行心所,任一心王皆有,例如,佛陀的心也具有“触心所”等五种遍行的心所法。
(注:五欲的“触处”,遍行心所的“触心所”,十二缘起支的“触支”,各不相同)
[2] 本文提到,触心所分类有六: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因为心王区分
有六,故必定有六种与其相应的触心所,如是“眼识相应之触”乃至“意识相应之触”
六种触:“眼识相应之触”不是“耳识相应之触”乃至不是“意识相应之触”,同样
的,“耳识相应之触”不是“眼识相应之触”乃至不是“意识相应之触”、“鼻识相应之
触”不是“眼识相应之触”乃至不是“意识相应之触”....以此类推,有六种触的差别。
[3] 《心类学》学习:量与非量、分别心与无分别心、自证与他证、心王与心所等单元。
[4] 《摄类学》:有误以为五欲是五蕴,非也。五欲色声香味触,和五蕴色受想行识,差
很大。色声香味触属五蕴的色蕴,且属色蕴的外色,眼耳鼻舌身五根则属色蕴的内色
为何误以为色声香味触是五蕴?因为误将色声香味触的色等于色蕴,然而,色声香味
触的色指色处,色处属色蕴(色法),余声处、香处、味处、触处亦都属色蕴(色法)。
(五蕴的受蕴、想蕴则是遍行心所的受心所、想心所,属心法(觉知),佛陀的心亦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