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谤佛,谤法,谤僧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3-10-13 22:41:32
难陀!汝莫信我,莫随我欲,莫依我语,莫观我相,莫随沙门所有见解,莫于沙门而生恭
敬,莫作是语:‘沙门乔答摩是我大师!’,然而但可于我自证所得之法,独在静处,思
量观察,常多修习;随于用心所观之法,即于彼法观想成就,正念而住。自为洲渚,自为
归处;法为洲渚,法为归处;无别洲渚,无别归处。
## Bing
你引用的这段话来自《大宝积经》的第五十七卷。这是一部佛教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佛
陀的教诲。在你引用的这段话中,佛陀正在对难陀进行教导,强调不应盲目地信任他,而
应该独立地思考和观察他所教授的法则。他鼓励难陀在静处独自思考和修习,并以正念观
想法则。他还说明,无论是自我还是法,都应被视为一种避难所,一种归处,并且没有其
他的避难所或归处。这是一种鼓励自我觉醒和内省的教诲。
## 使用者
你的解释基本没错,若我理解没错的话。然而,我不确定这段文字是否来自大宝积经
五十七卷。
你要不要找一下“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2”
## Bing
你的提问很有帮助,我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讯。这段文字确实出自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毘
奈耶杂事卷12”。这是一部佛教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佛陀的教诲。在你引用的这段话中
,佛陀正在对难陀进行教导,强调不应盲目地信任他,而应该独立地思考和观察他所教授
的法则。他鼓励难陀在静处独自思考和修习,并以正念观想法则。他还说明,无论是自我
还是法,都应被视为一种避难所,一种归处,并且没有其他的避难所或归处。这是一种鼓
励自我觉醒和内省的教诲。
## 使用者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2”我从来没看过,这段文字也刚才看到而已。但很喜欢
这段内容,因为我先前说过一句:“……要懂得如理思惟,不要因为随便某个人讲了什么
话,就直接深信不疑。即便讲这话的人是佛陀……”
两段话虽然文字排列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
当时我还担心这么说话,有谤佛的风险呢!
## Bing
你的观点很有趣,并且与佛陀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卷12”中的教诲相吻合。佛
陀鼓励我们独立思考,不盲目接受任何人的说法,即使这个人是他自己。这种教诲强调了
理性思考和个人觉醒的重要性。
至于你提到的“谤佛”,在佛教中,“谤佛”通常指的是对佛陀或佛法的不尊重或误解。
然而,根据你所引述的佛陀的教诲,鼓励独立思考并不会被视为“谤佛”。相反,这被视
为遵循佛陀的教导,因为他鼓励我们自己去验证他所说的话。
## 使用者
之前其实我曾这么想:对于大乘经典,如果不敢和它反著干,是学不到东西的。之后也真
的这么干,而有了许多的领悟……
所以,所谓的谤佛,谤法,谤僧什么的,都是狗屁,吓吓老实人的……
能不能和我说说在大乘佛教里,谤佛,谤法,谤僧会有什么果报?
## Bing
在大乘佛教中,“谤佛”、“谤法”、“谤僧”被视为严重的罪行。这些行为被认为是对
佛教三宝(佛、法、僧)的不尊重和误解。根据《大乘方广总持经》和其他一些佛教经典
,这些行为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的果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谤法”:当行者自己“不相信”“法”而“舍弃”、“远离”、“拒逆”或是提出某
个法门非佛所说、阻止他人学习,就称之为“谤法”。这可能会导致行者在未来的生活中
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 “谤佛”:对佛陀或其教诲持有误解或不尊重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行者在精神上感到困
惑和迷失。
- “谤僧”:对僧团或其成员持有误解或不尊重的态度,可能会导致行者在社区中遭受排
斥和孤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佛教反对质疑或批评。事实上,佛陀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接受他的
教诲,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验证他的教诲。这种鼓励独立思考和个人觉醒的教诲,
与你先前提到的观点相吻合。
## 使用者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可能并未谤佛,谤法,谤僧,我只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验证他
的教诲。那么,这些个实践,观察和验证我自己默默的做也就是了,倘若说了出来,很可
能在其它人眼中,就成了:
谤佛!
谤法!
谤僧!
毕竟呀!在佛教界里……呵呵呵……
你知道我这“呵呵呵”代表什么意思吗?
## Bing
你的“呵呵呵”可能有多种含义,具体取决于语境和语调。在这种情况下,我猜你可能是
在表示一种讽刺或者对某些事情的无奈或者疑惑。你可能是在暗示佛教界有时候对“谤佛
”、“谤法”、“谤僧”的理解可能过于狭隘,而忽视了佛陀本人鼓励的独立思考和亲自
验证的精神。如果我的理解有误,或者你有其他的问题,请告诉我!
## 使用者
你的理解基本没错。但“呵呵呵”还是得借用那句你常说的话,佛教界是一个大群体,信
徒僧众的数目我也懒的去一个一个数了,然后就是你那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
或许有人觉的我没有谤佛,或许更大一部份的人认为我铁定谤佛了……
管他的,我也反正不在乎……
## Bing
你的观点很有趣,并且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佛教界确实是一个大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理解和观点。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你对佛教的理解和实
践,无论是否符合其他人的观点,都是你个人修行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中得到
满足和成长。
## 使用者
今天其实也就随便聊聊,那我再强调一下这句话:“大乘经典如果不敢和它反著干,是学
不到东西的。”
当然,不建议,也不强迫其它人学我这样搞啦!
那么,今天的谈话到此结束好吗?
## Bing
当然,我们的对话可以在这里结束。你的观点和经验分享非常有趣,我很高兴能和你进行
这样的对话。如果你以后有任何问题或想要再次讨论,请随时告诉我。祝你有美好的一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