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发菩提心。” (3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3-09-04 16:47:32
补充:佛教四部宗义主张种性的差别
摘自:2006年《摄类学》洛桑却佩格西教授/法炬法师翻译
学生问:非生灭的是为常,在意根生起意识,它是有生灭的,在中国佛教里面所说的
觉性、佛性,是常还是无常?这和无为虚空的常,二者是相同还是相异?其异同为何?
格西答:意识或心识属于生灭法,是刹那坏灭(刹那转变)的法。若佛性指的是藏文
的“攘心内哩”,一般译为“自性住种性”,对于这点,四部宗派的主张不太一样。
若站在唯识宗来看,“自性住种性”是无常(有为法),是实事;若站在应成派或自
续派的角度来看,“自性住种性”是常(无为法);若站在毗婆沙宗、经部宗来说的话,
他们根本不承许这一点。
站在应成派及自续派而言自性住种性属于常,这个常和无为虚空的常虽然都是常,可
是不一样。自性住种性属于有情心相续上的法,无为虚空的常是外在的常法,不太一样。
为什么唯识宗认为自性住种性是无常,是实事呢?因为唯识宗认为补特伽罗心相续当
中的意识,未来都有生起无漏心的能力,无漏心就是远离贪欲、烦恼的心,这个能力(心
识能够生起远离贪欲、烦恼的能力)就是自性住种性。
能力是有生灭的,因此它是无常。自性住种性的这种能力(心识的觉性能力),是不
是经由努力(修行)而得来的呢?不是,在我们出生时,它(心识的觉性能力)就与我们
同在了,但是须要经过一番努力(闻思修),才能成为无漏心(无漏智)。此种能力(心
识的觉性能力)并非努力(修行)得来,而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才称为“自性住种性”。
(注:唯识宗说自性住种性的无漏智种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