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尊者-《般若经》:“心无心”7

楼主: ykkdc (ykk)   2023-03-07 17:30:39
: 摘自:《十住毘婆沙论》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
: 新发意菩萨,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思惟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诸相庄严)。
: 转深入得中势力,应以法身念佛(思惟佛的法身,即无上菩提圆满的道、灭功德)。
: 心转深入得上势力,应以实相念佛而不贪著(思惟色法乃至佛的法身皆无自性)。”
补充:佛果的无上菩提,具足究竟圆满的法色二身
摘自:《菩萨戒品释》教授:日宗仁波切 中译:如性法师 日期:民国98年3月8日 台北
印度的大成就者龙树菩萨,曾经在《六十正理论》有提到一个偈颂,在还没有介绍这
个偈颂前,提到龙树菩萨,菩萨菩萨不管是在印度,或者是西藏,所有的佛弟子,甚至任
何的派别,都承许龙树菩萨是一位证量的士夫。(注:在汉地龙树菩萨被称作八宗共祖)
而在他所造的《六十正理论》有提到一个偈颂,而这个偈颂的内涵,是我们平常在行
任何善行时,都必须要借由这个内涵来调整动机。
在这个内涵当中,第一句就有提到了,透由行善能够累积广大的福德以及智慧的资粮。
当中最主要提到的是大乘的“根(基)、道、果”的观念,在“根”(基)的部分提
到的是二谛,在“道”的部分提到的是方便与智慧,在“果”的部分提到的是二身。
而首先在“根”(基)的部分,所谓的二谛,简单的来说,就是分为世俗谛以及胜义
谛,而世俗谛指的是非空性的世俗法,而胜义谛指的是以空性为主的这些法类。
而透由思惟世俗谛的内涵,能够让我们积聚广大的福德资粮,它也可以称之为是方便
的资粮;而透由观修胜义谛(空性)的这些法类,如果能够透由证得空性的智慧,在智慧
(即空正见)的摄持下我们能够累积广大的智慧资粮。
而在二种资粮互相配合的情况下,最主要成就佛陀色身的资粮是福德资粮(慈、悲、
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属透过思惟世俗谛的内涵),
而成就佛陀法身的资粮是智慧资粮(通达空性的智慧资粮,属透过思惟胜义谛的内涵)。
所以当我们在行任何的善行前,都必须要先了解大乘的“根(基)、道、果”是什么
样的内涵?我们最主要所求的目标又为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成就圆满的佛果?这是
我们修学大乘法的人,必须要有的基本观念。
也就是因此,在还没有听法之前,我们都必须要先调整自己的动机,要知道我们最究
竟想要获得的果位,是圆满的佛果。
而佛果是具备有四身的本质,“四身”包含了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报身以及化身,
而这四身总摄起来,可以总摄在法身以及色身中。
也就是佛他透由断除了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让他的心续生起自性法身(佛陀内心意识
断障离系的灭谛属自性法身)以及智慧法身(佛陀内心意识本身成就一切种智)的功德。
更进一步的,由于要调伏所化机的缘故,由于所调伏的众生,他的种类,他的想法具
有许多种,所以佛会示现出报身以及化身等众多不同的面貌。
为什么佛能够借由宣说佛法而改善众生的心续,甚至让众生到最后也能够成就圆满的
佛果?这是因为每一个众生的心续都拥有佛性(心续自性空的空性)。
只要是拥有佛性(心续自性空的空性),就表示这位众生他有改善的空间,他能从恶
变成善,从善不断的增长而直至圆满,所以每一位众生他都有成长的可能性。
在之前有提到,如果我们想要成就圆满的佛果,佛果简单的来分,可以分为佛的法身
以及色身。
如果想要成办圆满的法身,就必须要累积智慧资粮,如果想要成办圆满的色身,就必
须要成办圆满的福德资粮,这是以显教的角度来作介绍的。
以显教的角度,以福德、智慧二方面互相配合的情况下,而成就圆满的佛的法身以及
色身。但是以密教而言,密教更进一步的提到,成就佛最主要的关键,最主要的因缘,在
我们的心续当中都是拥有的,我们都拥有这些特质。
以内心而言(我们的身语意三门当中,内心的意识而言),我们的心有认知“境”的
这种清净的本质,它是能够成就佛身的,甚至在我们的心相续当中,有极细微的风心,这
也是能够成办佛身的。所以在心的本质是清净,并且能够了知境界的情况,再加上我们拥
有极细微风心的缘故,只要肯努力我们都有成佛的希望。
也就是因此,由于想要成办的果位是圆满的佛果,而在这之前,必须要能够累积广大
的福德以及智慧资粮。而我们要借由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快速的累积这二种资粮呢?这
时候必须要修学六度的内涵。
虽然在提到六度时,它的数量并不会很多,就只有这六种,但是实际上它包含的范围
是相当广泛的。而六度当中前面的五度,是以累积福德资粮为主,而最后的般若度是以累
积智慧资粮为主。
也就是因此之前我们在提到菩萨戒当中的恶作,最主要的就是以六度的角度来作分析
,与六度的相违品有关连的这种恶行,是包含在恶作当中为各位作介绍。(...下略...)
>>>>>
[1] 《十住毘婆沙论》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
色身法、法身佛,不是说两位佛,而是说同一位补特伽罗佛圣者所具有的法色二身。
例如,阿弥陀佛是具足究竟圆满法色二身的佛圣者,唱言“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
明无等伦”属色身,阿弥陀佛内心成就一切种智及断除烦恼障、所知障的灭谛,属法身。
我们都具有身心,比如,你看到柯文哲,或你的父亲、母亲,以及你自己,各自都有
各自的身心。凡夫的身心,属苦集二谛所摄,我们的身是有漏的业报身,心未断除二障。
同样,佛圣者也具有身心,然而,佛的身是清净的圆满报身,心已无余断除二障。佛
圣者的身心,成就究竟圆满的法色二身,这里的身,不是身体,而是说功德的积聚。佛陀
的法色二身是由什么功德积聚的呢?由圆满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成就佛果圆满的身心。
[2] 佛果是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的果位,佛果无上菩提具足究竟圆满的法色二身
菩提,即断、证功德,菩是断功德、提是证功德,断功德属灭谛、证功德属道谛。何
以称无上菩提,因为,没有再超越佛果之上的断(灭谛)、证(道谛)功德,故名无上。
佛陀无上菩提断证功德的施设处为何?佛的身语意三门当中,依内心意识安立断证功德。
佛的身语意,内心意识成就智慧法身、自性法身,由内心意识展现报化身的意生身度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