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见悲青增格西:三十七道品--五根、五力2

楼主: ykkdc (ykk)   2022-12-05 10:28:28
转自:仓忠仁波切<略释: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可分为七:(一)四念住、(二)四勤断,或称四正勤、(三)四神足、(
四)五根、(五)五力、(六)七觉支、(七)八正道。
(四) 五根:(1)信根、(2)精进根、(3)念根、(4)定根、(5)慧根。
此五根即是自身所具足的根器,虽然三十七道品中所说的五根是指道上的资粮,是加
行道以上才具有;但是,平常所谓利根器者、钝根器者,就是以观察此五根为依据,虽然
在凡夫相续内并没有三十七道品中所说的五根,但由有与其对应、相类似的五根之缘故,
以观察此五根的利、钝,判别此是利根器者或是钝根器者。
为何安立此等五根?
因是作为引生见道以上诸圣道之根本、根基,由是缘故,故称五根,彼是生起圣道之
基因。
相对于凡夫的五根一般,其是能生起自果五根识的缘故,故称为五根;而三十七道品
中所说的五根,其是引生圣道的根本、引生圣道的因,所以称为五根。
修习五根的界线,从加行道煖位直到佛果位皆有。
五根的观修方法,首先是由
(1)信根——修习于四圣谛如理取舍之信心,亦即是,于如理取舍四圣谛无常等十六
行相,生起坚定的信心。
后由(2)精进根——发起猛利心精进心,不间断的修行。
再由(3)念根——由忆念如理取舍四圣谛之法,进而生起
(4)定根——以修定而获得安住于四圣谛之定。
由此再引生(5)慧根——对四圣谛如理分别观察之慧根。
此五根是大小乘共同修习之道,亦是属于大乘所应修习,
就大乘道修习五根而言:
(1)信根——深信无上佛果;
(2)精进根——广行菩萨道精进不懈;
(3)念根——忆念大乘菩提法门;
(4)定根——大乘之止,于大乘法一心观修之禅定;
(5)慧根——观修法性。
之所以修习五根,最主要是希愿:圆满加行道,以及快速成办圣道。
(五) 五力:
(1)信力、(2)精进力、(3)念力、(4)定力、(5)慧力。
此五力的心所,和五根的心所,是完全相同。
所不同的是,五力是加行道忍位以上的信等法,已引生其力而作修持。
安立此五根,从加行道煖位之上直到佛位;安立此五力,从加行道忍位之上直到佛位

为何将加行道煖顶二位时之信等,安立为五根,于忍位却是安立为五力?
这是因为,加行道忍位以上之五力,无法被对治品作违害,其是于所断能作断除,并
且无法被障碍等所违害,由具足此力的缘故,故称五力。
为何此五力不为对治品所违害?因为加行道忍位已获人无我不共之止观禅定的能力,
由此力能令于加行道忍位之后不堕三恶道,
有如是之力作防护,并且由于具有通达无我空慧的缘故,诸所应对治品不能对加行忍
位之上的信等善法作妨害、障碍,故称五力。
>>>>>
[1] 本文只略为摘录五根、五力相关。完整的内涵可学习现观课程,有些人从某团体出来
,可能以前未学习过,事实上在台湾有格西教授的各个中心,多年前都已教授过。
(注:依佛典三藏具量释论,《俱舍论》提到安立三十七道品的次第,资粮道上品四
念住、资粮道中品四正断、资粮道上品四神足、加行道暖顶位五根、加行道忍世第一法位
五力…等。《现观庄严论》也提到类似的安立。这些内涵的前行,可学习《地道建立》)
[2] 摘自:八现观 仓忠仁波切教授
一般而言“三十七菩提分”是入道者心续中之智,不论大乘、小乘,“三十七菩提分
”一定是入道者之智,最低界限一定是资粮道。
未入道者,在他们的心续中并没有真正的“三十七菩提分”,如以“四念住”来说,
在他们心续中并没有真正的“四念住”,只有相似分。
那么,未入道者有没有“五根”和“五力”的修持?是有的,但是,并没有此处所说
“三十七菩提分”中的“五根”和“五力”,只有相似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