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上篇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传授菩提道次第广论(第44讲)/蒋扬仁钦中译
由了相门修粗静相道,须得前说正奢摩他,在此就是讲到了依由世间道的毗钵舍那,
如何断除欲界烦恼呢?
如果我们讲到,世间道(世间道的毗婆奢那)去断除欲界烦恼的话,我们就要知道说
,这种断除的方式,不是从根本断除,而是暂时压伏的意思,但是取名的时候,具有断除
烦恼的名称。
是因为暂时压伏的意思,使烦恼不会现起,所以所说的断除,但并非是真正的从根本
上去断除。所以我们要知道说,虽然是讲到断除二字,但是他的意思不同,这个要知道。
从初禅的前行(近分定),一直到初禅的正行(正行定)当中,又大有学问了,所以
在此说到了初禅前行的,以因地上来讲的话,就讲到六支,加上果位的七支,而说到了要
去修学的初禅七相,为了获得正行的缘故。
所以七相是那七相呢?初禅前行的第一相,以因地上来讲的话六相,我们先讲六相,
再讲第七果位。
因六相是第一、了相,第二、胜解。
了相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地为粗分、为粗相,上地为静相的这种了知,而称为叫做了
相。
反复的去思惟自地的,就是现在所拥有的过患,而去反复的观察,上地的静相功德的
缘故,透过这种观察力而生起了毗钵舍那(世间道的毗婆奢那)的时候,那叫做胜解,所
以了相、胜解。
第三、远离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远离欲界的三品烦恼,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
,远离的缘故说了第三远离。
第四、摄乐,就是说远离欲界的中的三品烦恼,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
第五、观察的时候就是说,因为他已经远离了欲界的大部分的烦恼的缘故,所以他会
觉得好像是已经断除欲界的所有烦恼,但实际上他并没有,
所以这时候透过观察的力量,让自己察觉到原来我还仍有欲界烦恼,再次的会去行加
行,所以进入了第六相,叫做加行究竟。
在加行究竟的时候,断除了欲界的下三品烦恼,也就是欲界的下上品、下中品、下下
品。
欲界的九品烦恼,完全断除的时候,在此的完全断除、完全压伏的意思,而不是说从
根本断除,而获得了初禅正行,那就是加行究竟果作意了,所以说到了七相。
在此就针对整体的内容而来作解释。
我们现在可以看本文,由了相门,就是初禅的第一因相,由了相门修粗静相道,须得
前说正奢摩他,如庄严经论云:“由此令彼增,由增极远行,而得根本住。”
谓得前说第九住心及诸轻安,由此增长彼三摩地,依此引发根本静虑。
又从第九心乃至未得作意时,说名作意初修业者。从得作意,为净烦恼修习了相作意
时,名净烦恼初修业者。故修了相是先已得作意,如声闻地云:
这以上就是说,我们获得了第九住心,发起了奢摩他,可是还没有到达了相的时候,
所谓了相就是“自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的这种作意,还未生起的时候,这时候的
奢摩他叫做作意初修业者;另外一种亦名叫做第一静虑近分所摄正奢摩他,这两个意思都
是一样的。
可是获得了了相之后,那也就是为了压伏欲界的烦恼,而去作了相作意了,这时候的
奢摩他,叫做净烦恼初修业者。
所以作意初修业者,和净烦恼初修业者的内涵是不同的,净烦恼初修业者的这个奢摩
他,叫做了相的奢摩他。
可是作意初修业者,并不是了相的奢摩他,他只是身心轻安之后,而发起了这个奢摩
他而已,在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刻意去作意或者是观修自地为粗相,上地为静相。
如声闻地云:“云何作意初修业者?谓专注一缘勤修作意,乃至未得所作作意,未能
触证心一境性,是名作意初修业者。云何净烦恼初修业者?谓已证得所修作意,于诸烦恼
欲净其心,发起摄受正勤修习了相作意。”
第四瑜伽卷首亦说已得作意,次修世间及出世间离欲道故。又先具足如前所说正奢摩
他,次修世间及出世间毗钵舍那,暂伏永断烦恼之理,于余对法论中未见明显如此广说。
(394页)故昔善巧大小对法诸先觉等,于此先修专住一缘正奢摩他及依此故,暂伏
、永断烦恼之理皆未能显。
若未善解声闻地义,便觉静虑无色最下之道,是初静虑之近分,于彼说有六种作意,
初是了相。故起误解谓初生近分摄心,即了相作意,若如是计极不应理,以若未得正奢摩
他,必不能生初静虑之近分,未得近分定不能得奢摩他故。
所以之前有许多的瑜伽师,他们时常会误会说,一开始所获得的这个奢摩他,因为一
旦生起的缘故,就获得了初禅的近分了,所以他们时常把初禅的近分,和初禅近分的了相
,第一因相的了相,视为是一体的。
因为我们在讲到初禅的前行,有说到六相,第一者就是叫做了相,所以他们时常把了
相的奢摩他,也就是净烦恼的初修业者,以及作意初修业者,混淆在一起了。
所以在此宗大师就作了很详细的区别,也就是说一开始所获得的奢摩他,他并非是了
相作意,所以这时候的奢摩他叫做作意初修业者,
虽然那时候是初禅的近分,可是却并不是六因里面的第一相──净烦恼初修业者,这
必须要分开的,因为他那时候,并非是了相作意。了相作意是观察修,由修习此,若先未
得正奢摩他不能新生故。
又如先引本地分说,欲界心一境性无诸轻安,解深密经等说,未得轻安即不得止。
故未得近分即未能得正奢摩他,故初近分六作意之最初者,是修近分所摄毗钵舍那之
首,所以在近分的六作意,如果讲到近分六作意的话,那就从了相开始算起,而不是从作
意初修业者算起了。
所以近分六作意的第一者,当然就是了相了,这就是近分所摄毗钵舍那的第一者。
近分所摄的毗钵舍那的话,就是胜解。近分所摄的毗钵舍那是胜解,所以了相就是胜
解的第一因缘了。
所以近分六作意之最初者,就是胜解的前因,非初近分之最初,但不是静虑近分的第
一者,它只是近分所摄毗钵舍那的第一因而已,所以这个要分开的。
所以毗钵舍那我们要分,就是说由了相所生起的毗钵舍那,和初禅近分所摄的毗钵舍
那。
如果我们讲到六作意的毗钵舍那的话,那就是由了相作意所产生的毗钵舍那了。可是
如果是由,并非是了相作意,只是很单纯的奢摩他所生起的毗钵舍那的话,就不是在此的
六作意里面的胜解了。
所以六作意里面的胜解的毗钵舍那(属世间道的毗婆奢那),以及很单纯的由奢摩他
所生起的毗钵舍那(如内道以无我为所缘的出世间道毗婆奢那)是不同的,这个我们也是
要分开的。所以现在可以看到本文里面有说到,其(了相作意)前尚有近分所摄奢摩他故。
在了相之前,已经生起了初禅近分所摄的奢摩他,那就是作意初修业者。
未得初近分所摄三摩地前,一切等持(九住心阶段的等持),皆是欲界心一境性。
在还没有获得这个作意初修业者(正奢摩他)之前所有的奢摩他,都是属于欲界心,
欲界所摄的这个禅定(属随顺的奢摩他)。若依诸大教典之义,得奢摩他者(正奢摩他)
亦极稀少,况云能得毗钵舍那?(要清楚认识界限,才不会肤浅的未证言证、未得谓得。)
巳二、依奢摩他离欲之理
(...下略...)
>>>>>
[1] 初禅近分六作意,从了相作意开始算起,加上正行的果,称七作意。可是,若未得近
分初作意正奢摩他,不能生起了相作意,加上初作意正奢摩他,则完整安立八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