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最初获得灭谛,是在见道时获得3

楼主: ykkdc (ykk)   2022-09-11 16:55:52
: 摘自:达赖喇嘛尊者《觉灯日光.皈依三宝》
: 现证(现量)空性之前,要以比量一再串习空性。
: 在(比量)修空性时,有所谓义共相,这个义共相要透过加行道(比量缘空性止观双
: 运)的煖、顶、忍、世第一法,慢慢稀释,最后才现证空性。
补充
转自:正法解行林佛学讲堂 2017年5月3日
https://www.facebook.com/zinss.tw/
学生问:若全然无分别(没有分析观察)的观心或观照是错误的,然分别心又定有错
乱的义共相及显现自性有,如何了解由有分别而进入无分别现量証空性或明心见性呢?
师父答:在修学般若论著,且获得通达空性的正理,依此正理,闻、思所成慧,分别
心空性义共相的显现以及自性有的显现,在分别心虽都是错乱的。
但是,要从比量渐渐现量证空性的时候,分别心当中的错乱显现空性义共相,从加行
位的煖、顶、忍、世第一地,依次慢慢渐次增长时,
此执持空性分别心的比量,对于显现自相空的义共相,会越来越细分,慢慢变为明显
,而转为现量,是就这角度来讲,而不是就义共相来讲。
所以,从证到空性的比量,当要转为现证空性的现量时,其所要泯灭的、或慢慢依次
第消失的相是什么呢?即是显现为自性有这一分,而不是指空性的义共相。
为什么?因为当分别心要趣入某一事物时要有多清晰,那么,现见这法的义共相,就
要刚好以有那么的清晰来引领趣入。
如分别心趣入境上瓶子的时候,是要依瓶子的义共相。同样的,依此分别心要趣入多
少程度的明晰,也只有依于它有现见多少程度的明晰度的此法义共相,才能说这分别心是
趣入这样明晰程度的法。
依此可知,就证空性的比量来讲,对于空性显现义共相的这一分有多少分的明晰,此
比量所现见空性义共相其所要呈现的,也要有多少的明晰。
所以,真正观待于要获得佛果,亦或是要获得解脱,所要压伏的就是自相有(自性有
)显相的泯灭,由大到小,而不是指义共相的泯灭。
当转成现量的时候,此自性有泯灭的同时,义共相也消失了,仅止于如此而已。
故依正理,次第思惟修持空性,其自相有会慢慢的衰减,义共相不会变得那么障蔽,
此衰减并不是就义共相的角度来讲,而是就自相有的角度来说。
又,既然是泯灭自相有的显相会慢、慢、慢、慢的衰减,但并不是就义共相的角度来
说。
当成就佛果时,佛是以一个现量的心识(意知),同时刻见二谛,为什么能够这样?
要成办佛果位时,最主要是泯灭分别心的趣入,当所有一切分别心的趣入全部泯灭的
时候,就会获得佛果。(佛果的第六意知,完全是无分别心的现量。)
其最主要是说:事实上,分别心会显现义共相。
所谓(分别心)显现义共相是指,不论哪一法的义共相,此义共相虽不是此法,但是
现见类似此法的那一分增益分,即为义共相(分别心的显现境是此法的义共相)。
和义共相跟水融于水显现的就是自性有。
何谓自性有?即是不观待识体从其不共自境而有在前方的这一分,这二个(分别心义
共相的显现和自性有的显现)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仍旧可以区分出来。
它们(分别心义共相的显现和自性有的显现)是融合在一起而现见的。
既然如此,有学者问难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要泯灭分别心成就佛果时,不仅仅是要断掉分别心的执著(分别
心执取自性有属烦恼障),连二显的显现相都要断除(分别心显现自性有属所知障)。
因为阿罗汉不会执著,但会有〝自相有的显相〞和〝义共相的显相〞。
(阿罗汉于后得位时,仍有分别心显现义共相、自性有,自性有的显现属所知障。)
因此,如果是这样,就成办佛果要由一个心识双运二谛(佛果位已断除显现自性有的
所知障,故能一个心识同时刻现证二谛,即一个心识现见"无自性"同时现见"有法"),
那获得最究竟的果位(佛果)来讲,是不是就不一定要缘空性或不以自性空作为最主
要的修持,而可以以一切法如幻有一般的来作修持呢?
因为只要证成一切法幻有(一切法无自性但显现为有自性,故称如幻),为什么不能
以幻有为最主要修持来获得佛果呢?
因为所谓幻有是原来一切法存在是自性空而不是自性有,所以不如同其所显见,故一
切法是虚幻的,唯分别心所安立。
(答难:)因为唯分别心所安立的这一点,并不是无遮法。
既然不是无遮法的话,用心识去缘一个不是无遮法的时候,识体智慧的惯性作用是无
法破到无始劫来心识往前方趣入的习气(此习气即所知障显现为自性有的习气),因为不
是无遮法。
既然不是无遮,唯分别心所安立,就是成立法。
总之,即使缘到一个非遮的事物,此中即有一个成立法的显现。既然成立法显现,识
体再怎么缘成立法,还是会以自相有趣入。
故缘这样的一个非遮的事物时,会有一个成立品在前方被缘到,依此来现证它,仍旧
是不能遮除引起烦恼的习气(所知障习气显现自性有,由此显现执取自性有引起烦恼)。
因为引起烦恼的心识所缘的是自性有,以其所成立的幻有,非以无遮而趣入。
因此,心识就没有办法跟所缘的境如同水融于水一般,如此心识就会有往前驱动的力
量,这就是类似分别心驱动的力量存在。
此分别心一往前驱动的时候,依于此心识就会往前。所谓的贪、瞋等,都是基于前面
这样的基础,而往前方显现、往前驱动。
因为这样的关系,心识无法变得清明,这就是无明的驱动力。
所以,不论空性、真如、如来藏、佛性,必须以遮遣之无遮来理解,因为它们都是遮
遣法。若仅仅言说空性、真如、如来藏…等名词,内心没有遮遣的作用,这仍然是于空性
等不明之愚痴。
摘自能海法师问与答
>>>>>
[1] 成立法与遮遣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