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尊者: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之发心9

楼主: ykkdc (ykk)   2022-09-04 18:05:04
接续上一篇 #1Z4rP28h (Buddhism)
* 菩提心希求成佛,成佛要有通达空性的智慧才能成就菩提
摘自:2012年 菩提道炬论释
讲述:达赖喇嘛尊者/中译:蒋扬仁钦
《般若二万颂》里面也说到了,“一切众生皆平等,所以如同父亲、如同母亲、如同
如意宝等”,说到这样一句话。
也就是说我们去看待一切众生的时候,因为实际上他们(无始劫来过去世)确实做过
我们的母亲父亲等等,所以我们只是看待一个实际发生的状况而已,所以叫做“知母”。
(“知母”是透过如理作意,了解实际的状况,舍离爱憎亲疏的贪爱、瞋恨等不平等
之后,于一切众生由了解实际的状况而平等的知母,不是透过非理作意的贪爱去知母。)
透过这个方式来修学,想要利益他人、爱护他人的心,就像我们爱(爱护)今世的父
母亲一样,感恩他们、感恩一切众生,透过这种的方式而来作思惟的。
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想要快乐的,可是,想要快乐的同时,却没有办法真正获得快乐;
不想要痛苦的同时,却又陆陆续续的、不断的,必须要去接受痛苦。
因此,希望他们获得快乐的慈心(慈心希望有情获得安乐)、希望他们不要得到痛苦
的悲心(悲心希望有情远离痛苦),这两者才有办法发起。
透过了知母、透过了念恩、透过了报恩的这种心态,于是我们不希望众生获得痛苦。
所以不希望众生获得痛苦、不希望生命体获得痛苦的这种心,我们称为叫做悲愍心,
悲心;希望他们获得快乐的这种愿望、或者这种的心态,我们把它叫做慈心。
如果只是单纯的希望众生远离痛苦的话,我相信这个其他的宗教信仰应该也是会有,
只是单纯的希望一切的生命都远离痛苦;
但是在此的悲愍心,不只是单纯的一种希望而已,而是付出于行动,我必须要承担起
责任,让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让一切生命体离苦得乐,
所以,这种的责任感,我们把它(我要承担起有情离苦得乐的责任感)称为叫做“清
净意乐”(清净的增上意乐)。
这个“清净意乐”要发起的时候,就跟空正见(通达空性的智慧)又撇不了关系了,
必须要透过空正见的思惟来生起这个清净意乐,这样的话才有办法产生强大的责任感。
所以由此而去建立了希求他利之发心,于空正见(通达空性的智慧)、还有清净意乐
(我要承担起有情离苦得乐的责任),让自己去生起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发心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希求成佛利益众生与空正见有关呢)?因为众生所遭遇的、或者生
命体所遭遇的这种痛苦,最主要的根本是来自于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来自于“无明”。
其实,“无明”就是“我执”,这个我执(即无明我执的颠倒心)就是与实际上颠倒
的了解。(因为无明我执对于实际状况颠倒了解而引生烦恼,由烦恼产生痛苦。)
所以,只有透过空性的认知、实际状况的认知,才有办法把这种错误的、甚至于颠倒
了解的一种我执(无明我执的颠倒心)澈底的拿掉,因此才有办法产生希求菩提之发心。
(希求成佛希望帮助有情远离痛苦,而痛苦来自烦恼、烦恼来自无明我执的颠倒心。
所以希求成佛利益有情,就是希望帮助有情去除无明的颠倒心远离痛苦,去除无明的
颠倒心需要空正见通达空性的智慧,首先自己要透过空性的认知,了解到烦恼是可断除的
、佛果菩提是可成就的。)
为了能够救众生,所以自己本身必须要先(透过空性的认知)知道说,“菩提”是可
以获得的、“解脱”是可以获得的、“一切遍智”是可以获得,这样的话才有办法真正救
众生;
所以为了救众生,我必须成就无上菩提的这种希求菩提之发心,是按照这样的次第才
慢慢、慢慢生起的。
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去除“所知障”的话(所知障是无明我执的烦恼障所留存下来的习
气,所知障是障碍获得佛果一切种智之障,去除烦恼障和所知障才能获得一切种智),
没有办法了解一切万物、一切世法的话(例如没有办法了解八万四千法门,佛果一切
种智同时现量通达诸法二谛的八万四千法门,究竟了达利益众生的因缘、根器、方便),
我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的了解到众生需要的是什么?什么东西才是最适合他的?这样就
没有办法澈底的、或者是圆满的帮助到他人,因为没有办法按照他的所需帮助他人了。
所以,如果我们是打从心里面的爱他胜过于爱己,想要让他真正的获得快乐、想要让
他真正从痛苦烦恼当中获得脱离的话,我有义务、我有责任必须要了解一切的法,了解一
切众生的想法,这样的话才有办法真正的帮助到他人。
这以上就是属于七因果的一种观修方式。(七因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