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以戒为师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22-07-26 16:08:15
文殊菩萨最值钱的宝珠扔地上都没人捡,是什么原因呢?(宣化上人)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
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尔时:当尔之时,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劝持品〉,在这〈安乐行品〉一开始的时候。
文殊师利:这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有的翻译成“妙德”,有的又翻译成“妙吉”;
妙德、妙吉,意思都是一样的。
文殊师利菩萨出世的时候,有十种的祥瑞,与其他的菩萨不同的;这十种祥瑞,代表大智
文殊师利菩萨的十度波罗蜜。
十种祥瑞──光明满室、甘露盈庭、地涌七珍、神开伏穴、鸡生凤凰、猪产龙儿、马生麒
麟、牛生白泽、仓变金栗、象具六牙。总而言之,这一位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位菩萨修菩萨行的时候,他不打妄语,也不杀生、不偷盗,谨守戒律。由什么证明他
守戒律而不偷盗呢?
有一次,他对其他的菩萨说:“我从一发心修行,就持不盗戒;所以现在我所有的东西就
没有人偷盗;不但没有人偷盗,就是我把最值钱的东西放置在路上,也没有人会捡的!”
有的菩萨就不相信他讲这话,说:“那我们现在来一个实地的试验,你把最值钱的东西拿
出来,放到城门前的路中间,因为那地方来往的人最多。经过三天的时间,如果没有人拿
取,这证明你所说的是实在的。”
文殊师利菩萨说:“好!我们就试试看囉!”把他最值钱的一粒宝珠拿出来──菩萨都有
宝珠,有很多宝贝的;就放到城门的路中间了。
人到城外去,或进城里边来,都必须要经过这城门;虽然这样多的人,熙来攘往,络绎不
绝,可是经过三天,果然没有人拿,宝珠还在原处。一般的菩萨才相信文殊师利菩萨守持
这个“不盗戒”是真的。
还有,这位文殊师利菩萨智慧最大,为什么他智慧最大呢?他就是修般若行修的;从一开
始修行菩萨道,他就修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修这三般若,所以他智慧最大。
释迦牟尼佛没成佛以前,都跟这一位菩萨来学佛法──在《妙法莲华经》前面,讲到“妙
光菩萨”,就是这位文殊师利菩萨。
所以,我们现在修行,受戒之后,一定要认真来守戒律;你现在不认真守戒律,将来成道
的时候也会不真实。
我们应该要学文殊师利菩萨这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法王子:佛是法王──法中之王,是天中天、圣中圣。菩萨呢?就是法王之子,所以这叫
文殊师利法王子。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为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善
能觉悟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都得到觉悟了。
又,这位菩萨,他和我们这一切众生都一样,不过他觉悟了,所以就是在有情之中的一个
觉悟者。
摩诃萨:摩诃,是个大;萨,是菩萨,就是在菩萨之中,他又是一个大菩萨。大菩萨也就
是个“老菩萨”,老菩萨就不是一个“小菩萨”。
初发心的菩萨,叫小菩萨。初发心的菩萨,不一定就可以成菩萨;为什么?因为初发心的
菩萨有的发心一天、有的两天、三天,就退菩提心,跑回来了!
好像舍利弗行菩萨道,初发菩提心,遇到考验就向后转了。所以,在古人有这么几句偈颂
说得很好:
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
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
“鱼子”就是鱼产的卵、fish egg。鱼产卵产得很多,不一定个个都变成鱼。“奈摩罗”
这种果实只在印度有,其他地方很少的;它开了很多花,但不一定结一个果。
“菩萨初发心”,初发心的菩萨很多,一听说行菩萨道不错,都发了菩提心;过了一个时
期,遇到考验了,觉得行菩萨道很不容易的,莫如不行!所以这初发心的菩萨是很多,真
正成了老菩萨的,也是不太多。
“三事因中多”,这鱼子、奈摩罗果和初发心的菩萨,这三种,在因地就是种的因很多;
“及其结果少”,真能成就的,是很少的。
所以这老菩萨,都是受过煅炼来的;好像在水火里头,火烧那么痛苦,水淹那么难受,经
过这么多不容易忍的魔考,煅炼成功了。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不单是老菩萨,又是大菩萨,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大菩萨。(恭录自
《妙法莲华经浅释》)
https://i.imgur.com/AeO1Tzj.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