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译自《杂阿含经》第273经
乔正一白话译于西元2021/8/1农历六月二十三日布萨八关斋戒日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佛陀暂时住在古印度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林中。当时,有一个比丘在独自
静修时思索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我?我存在的目的为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真正
的我在何方?”
这个比丘决定去请教佛陀,于是他起身来到佛前,跪地稽首顶礼佛足,然后起身退坐
于一旁。
他把他的问题当面提出来,请佛陀开示。
佛陀对比丘说:“我先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为你解析你的问题,你可要仔细地听好!
并牢记在心!这两个角度必须分别从以下六种现象来说明:眼与色;耳与声;鼻与香;舌
与味;身与触;意与法。
假设有人说:‘沙门瞿昙所说的两个角度,不是以上六种,我还可以另外再增立其他
两种不同的角度。’,那么,你大可以请这个人再进一步去解释他所谓的其他两种不同角
度,我敢说此人一定答非所问,只能徒增疑惑,因为那已超出他的认知与经验范畴,他绝
不可能回答得出来。
首先,因眼根接触色尘而缘生眼识。
比丘!眼根是肉身的一部分,是内六根之一,是一种因缘法,是一种固态的物质,可
以触摸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因此,眼根又称作肉形内地界。
比丘!因为眼睛是肉体的一部分,是内六根之一,是一种因缘法,它会产生如眼泪等
分泌物,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湿性与黏稠性,因此眼睛又称作肉形内水界。
比丘!因为眼睛是肉体的一部分,是内六根之一,是一种因缘法,它有温度,可以明
显感受到它的温度,因此眼睛又称作肉形内火界。
比丘!因为眼睛是肉体的一部分,是内六根之一,是一种因缘法,它可以灵转活动,
可以明显感受到它的轻飘动摇的特性,因此眼睛又称作肉形内风界。
就好比拍掌,一个巴掌拍不响,必须两个手掌和合出力拍在一起,才能发出拍掌的声
音,同样的道理,因眼根接触色尘方能缘生出眼识,换言之,眼识的产生必须有眼根接触
色尘为其缘生的相对条件,必须有眼根、色尘、眼识等三个条件因缘和合相触才能完成,
缺一不可;当三者因缘俱足之后,接着便缘生出受、想、思等心理活动,然而此等诸法没
有一个是‘我’、永恒不变,是无常之我,是非永恒不变、非安隐、变易不定之我。因此
,才有所谓的生、老、死、没,再世轮回转生等现象。
诸行因缘生灭聚散如海市蜃楼的幻象,亦如骄阳曝晒地表时所冒出的炎焰蜃景,刹时
间全都尽朽,从来就没有真正来与去的问题。
是故,对于诸行生灭聚散的现象,当知、当喜、当念以下的真谛:‘诸行皆空,一切
因缘聚合的现象都是无常、非永恒不变、暂时、不安稳、瞬间变易,缘起缘灭,无我、无
我所。’
譬如有一个视力正常的人,手执一盏明灯,走入一间空房间内,他在这间空室内环伺
观察,同样的道理,应对于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用心观察,洞悉其无常、非永恒不变、不
安稳、暂时、变易等缘起缘灭的特性,体会无我、无我所的真谛。
其他如耳触声缘生声识、鼻触香缘生鼻识、舌触味缘生舌识、身接触缘生身识、意触
法缘生意识等等,都可以比照眼触色缘生眼识的道理,都必须三事因缘相和合接触,又因
触而缘生受、想、思等心理精神活动,这些现象皆无我、无常,……乃至无我、我所。
比丘,我问你,眼根、色尘、眼识等三者是永恒不变还是非永恒不变?”
“非永恒不变,世尊!”
“既然非永恒不变,也就是无常,那么是不是必然趋于败坏(苦)呢?”
“是苦(必然趋于败坏),世尊!”
“既然是无常、苦(必然趋于败坏),是变易的现象,那么一个多闻的圣弟子还有可能
将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都认定是‘我’?或于十八界之外有另一个‘我’的存在?或
十八界中潜藏着一个‘我’?或十八界都是‘我’的所有物或一部分?”
“不会,世尊!”
“若多闻圣弟子真能切实体会到以上的真谛,他就必然对于六根、六尘、六识不生执
著、抓取,因为不执著抓取就必然没有贪爱、喜乐、依恋,因为没有贪爱、喜乐、依恋,
便能臻解脱,因为已臻解脱便有解脱知见:‘此生已是我历劫生死的最后一站,我已成就
无上的梵行,我该修的功课(八正道)皆已完成,我自知此生寿命结束之后便不会再有下一
生。’。”
这个比丘在听闻世尊为他解说的《鼓掌譬喻经》之后,便独自一人觅得一个僻静之处
,专精禅修思惟,不放逸住,……终于他自知不受后有,修成了阿罗汉。
https://i.imgur.com/meGfkVP.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