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13

楼主: ykkdc (ykk)   2022-04-24 16:30:41
《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三、以止修道之胜利。分二:
(一)非仅空慧,修余众善亦具大力;(二)修止成就无边众善,灭无边过失。
(一)非仅空慧,修余众善亦具大力
又,成就奢摩他已,非仅能遮正观无我性慧动摇过失,即修无常、业果、生死过患、慈悲
、菩提心等,凡此一切修观慧时,于所缘境散乱过失,亦皆能遣。各于所缘无散乱故,所
修众善皆有大力,未得止前多是散心,故所修善皆悉微劣。如《入行论》云:“诸人心散
乱,住烦恼齿中。”又云:“虽经长时修,念诵苦行等,心散乱所作,佛说无义利。”】
《广论》止、观章中,观章讲的是空性,事实上,任何法类,如无常、业果、悲心、
菩提心等,都可以是观的内容。
(修观的所缘,可以是二谛任一。修观时,如果以空性为所缘,即以胜义谛为所缘修
观。空性以外的法是世俗谛,例如无常、业果、悲心、菩提心、五戒十善等是世俗谛。修
观时,如以无常、业果、悲心、菩提心等空性以外的法为所缘,即以世俗谛为所缘修观)
若成就止,以止为基础来做观修,则所观的法类(二谛任一的法类)都不会动摇,且
能清楚显现。
“诸人心散乱,住烦恼齿中”:因为昏沉、掉举让心散乱,住在烦恼中,很难由烦恼
系缚中脱离。
“虽经长时修,念诵苦行等,心散乱所作,佛说无义利”:举凡依师、暇满等都要依
止来修,力量才会大。佛典中会说持咒有什么功效,但是我们持咒就没什么用,就是因为
我们没有止的关系,以散乱心来持咒,利益很小。
【(二)修止成就无边众善,灭无边过失】
前面讨论过归依三宝与修止哪一个利益较大,就本质而言,修归依、发心的利益远胜
于修止。即使修归依等没有止的帮助是动摇的,仍然对生生世世的帮助很大。下面就是在
谈这样的内容。
【如是成就无分别定,心于所缘不余散者,义为令心于善所缘,成就堪能如欲而住。此
复系心于一所缘即能安住,欲令起时,须于无边善所缘境如欲而转,如通利沟引诸流水】
“如是成就无分别定心”:指成就不被沉掉等分别所扰的定心。
修成不被沉掉所扰的定心后,心不会跑到其他境上,换言之,可以让自己的心在善所
缘上,达成想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想让心住在任何善所缘都能如意,如同沟渠所至之处
,水就可至。像观修资粮田,其中有很多排列,这就是“通利沟”。
止并不是安住在一个点上永远不出来,刚开始缘一个境修止,修出止之后,再怎么观
修都可以让心按计划走。
【故成止后,更须修集缘如所有及尽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进、净信及厌离等
无边众善,灭无边失。若唯安住一所缘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义,不能增长广大善行。如
是,若舍行品、观品妙观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其利极小。】
“施心”是布施,其行相为舍心。
“戒心”:在中观自续派、唯识宗来说,戒心等于戒;在中观应成派、有部宗来说,
戒心不等于戒。
“行品”指六度万行。“观品”指空性。
修出止之后,更须缘空性及六度万行,即《广论》中由依师至止观的一切法类而修。
只安住在一个所缘境上,是完全不了知修止的义利。不去修六度万行、甚深空性等出世间
法,只修止,所生利益极小。
【四、欲断二障定应修观
又于无我义,若无观慧引生恒常猛利定解,缘如所有性毗钵舍那,唯久修习正奢摩他,仅
能压伏现行烦恼,终不能断烦恼种子。故非唯修止,亦定应修观。】
懂无我与得止无关,只是长久修习奢摩他,仅能压伏烦恼,令不起现行。若欲断除烦
恼根本,须懂空性之观慧,并由止来生起猛利、恒常的无我慧。前面提到的观与此处的观
不一样,此处是观空性,是别体。
这边说用止培养空正见才能断烦恼种子,为什么单单独提出空正见,不提菩提心等呢
?种种法门是对治我们内心烦恼的能断品,烦恼是所断品;只要是所断品,都应该努力断
除,只要是能断品,都应该认真修。
对能断品加以区分,可分为一对治一的能断与一对治一切的能断。八万四千法门中,
仅有空正见是一对治一切的能断,能根本断除一切烦恼。
为什么空正见是一对治一切的能断?因为它是从根断除。克主杰尊者写了《千帖》一
书,书名的意思是,像感冒要用感冒药,肚子痛要用肚子痛药,一千种病要用一千种药,
然而有一帖药可以治千病,空正见就是这一帖药。
白骨观、不净观等法门,明显地只是一对治一。菩提心虽然力量很大,对治的范围也
广,但也无法一对治一切。空正见是从根断除,所以全部都可以断,是一对治一切。
>>>>>
本课程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1] 此段提到,只修止利益极小,生起止之后,更应利用止来修观,止、观双修,利益才
会大。不论世俗谛品的法类,或胜义谛品的法类,都要止观双修来产生大的利益。
[2] 空性正见(通达空性的智慧)是对治断除一切所断的根本
一切的烦恼,例如贪、瞋等烦恼,根本都是我执无明。我执无明的正对治是空正见,
以空正见断除烦恼的根本我执无明,即能断除由我执无明为根本所生的贪瞋等一切烦恼。
四圣谛当中,集谛产生苦谛,集谛的根本是我执无明,能对治集谛的是道谛,集谛的
根本对治是空性正见,空性正见是道谛。以出离心(希求脱离轮回的动机)修空正见的观
,获得二乘的果位,出离心的基础加上菩提心(希求成佛的动机)修空正见的观,获得成
佛的果位。大乘是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三者为主要所摄的道,大乘道的道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