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8

楼主: ykkdc (ykk)   2022-04-16 21:15:22
《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修次中编》亦云:“外境散乱既止息已,于内所缘,恒常相续任运而转,安住欢喜轻
安之心,是名奢摩他(止)。即由安住奢摩他时,思择真实,是名毗钵舍那(观)。”】
藏文中,“止”有寂静而住之意。《修次中编》亦云:修止的心,止息散乱于外境后
,于内所缘不观察,令心恒常相续地住于其上。依此于身心产生轻安,是为奢摩他(止)
。于安住奢摩他时,以智慧思择空性,即为毗钵舍那(观)。“真实”:空性。
【《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云:“尽所有性、如所有性无分别影像者,是止所缘。尽所有
性、如所有性有分别影像者,是观所缘。”此说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不分别住,名奢摩
他(止);思择二境(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名毗钵舍那(观)。】
“尽所有性”:除空性以外所有的法(即世俗谛)。“如所有性”:空性(即胜义谛)。
“无分别影像”:不分析的心现起的影像﹙总义﹚,是止(奢摩他)所缘。
“有分别影像”:有分析的心现起的影像,是观(毗婆奢那)所缘。
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以不观察、不分析而住,是名奢摩他(止);一再地思择二
境,是名毗钵舍那(观)。也就是,止、观的差别,在于对内心的所缘境分不分析。
【《解深密经》云:“世尊,几是奢摩他所缘?告曰:一种,谓无分别影像。几是毗钵舍
那所缘?告曰:一种,谓有分别影像。几是俱所缘?告曰:有二,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集论》于事边际,开说如所有性及尽所有性之二。寂静论师如前所说,止、观皆能俱
缘如所有性、尽所有性。是故止、观非就所缘境相而分,既有通达空性之止,亦有不达空
性之观。若能止心于外境转,住内所缘即说名止,增上观照即名胜观。】
“几是俱所缘”:有几个既是止所缘,也是观所缘。“有二,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如所有﹙空性﹚与尽所有﹙世俗﹚。
寂静论师也谈到,止、观都可以缘空性与世俗。所以止、观并不是以所缘境而分,一
切法都可以是止的境,也可以是观的境。
止、观的差别在于,遮止心于外境上转,并安住在内所缘上,即是止;于止的基础上
,对其分析观察,即是观。
>>>>>
注:
[1] 有说:止的所缘是世俗谛,观的所缘是胜义谛。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止的对境,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二谛都有;观的对境,也是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二谛都有。‘止’和‘观’不是由所缘区分,二谛随一,都可当作是止或观的所缘。‘止
’和‘观’是从作业区分:‘止’是不分析观察的作业,‘观’是分析观察的作业。
[2] 经论对读
《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玄奘法师译):“慈氏菩萨复白佛言:如世尊说,四种
所缘境事,一者、有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二者、无分别影像所缘境事,三者、事边际所缘
境事,四者、所作成办所缘境事。于此四中,几是奢摩他所缘境事?几是毘钵舍那所缘境
事?几是俱所缘境事?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一是奢摩他所缘境事,谓无分别影像
。一是毘钵舍那所缘境事,谓有分别影像。二是俱所缘境事,谓事边际、所作成办。’”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决择分中法品》(玄奘法师译):“事边际所缘者,谓一切法
,尽所有性、如所有性(一切法摄于二谛,世俗谛的尽所有性、胜义谛的如所有性)。”
《瑜伽师地论卷.摄决择分中菩萨地》(玄奘法师译):“奢摩他(止)所缘境事(
可以是二谛随一),谓无分别影像(不分析的心现起的义共相)。毘钵舍那(观)所缘境
事(可以是二谛随一),谓有分别影像(有分析的心现起的义共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