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pfocus.com/0/cubd5e7f1.html
《正见篇》主要的是要引导我们能够正确地观察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就是说,我们应
该在修行之前要知道,一个有情众生他为什么能够成佛做祖,为什么他会堕坑落堑,这个
背后的因缘是什么?这是我们这一科所要研究的一个主题。
基本上的正见,我们由浅入深可以分成三个次第。
第一个次第就是业果的道理。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所谓由善业的因缘成就可乐的果报,由罪业的
因缘成就痛苦的果报。这个果报的本质不是上帝创造,也不是自然出现的,是由我们每一
个人的业力所决定。
那么基于业果道理的一个正见,使令我们能够生起惭愧心,崇重贤善、轻拒暴恶,我们的
内心开始会去尊重赞叹善法的功德,我们内心当中会开始去厌恶、呵责罪业的过失。虽然
我们不是马上能够完全断除一切恶、完全地修习一切善法,但是内心当中已经有这样的希
望,我希望我的恶法慢慢地减少、我的善法慢慢地增长广大。那么这个是我们对生命的第
一步的观察,就是业果,因果丝毫不爽。
那么进一步,我们应该再观察,在整个造善得果报的轮回当中,他的整个生命是随顺因缘
而刹那刹那变化。不管是因地的造作,不管是这个果报的受用,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
就是我空的真理。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观察到,整个造业的本质是一念的流动的心识在
造业,这当中没有一个我。这样子就息灭了我们一个有所得的心,使令我们内心当中跟一
个平等的法性相应,也可以使令我们看到了广大的时空的生命,这个空观消灭我们当下的
自性执。
第二个就是空观的正见。
第三个,我们进一步再观察,在毕竟空当中,那个明了的分别心性它是恒常地存在的。这
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不生不灭的佛性,这个时候就会触发我们的大悲心,去上求佛道、下化
众生。这个《正见篇》,基本上蕅益大师是有三个次第,就是业果、空性跟真如。
蕅益大师把这三个观念讲完以后,这以下讲出一个总结。我们把这个论文先念一遍,大家
请合掌。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如坚舟,智如舵师。余五度万行,皆舟中器具也。须
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不得沉迷五欲,执著世情。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得,五欲定牵
入放逸坑,堕恶道苦,此生死长夜中真实信心。发此心已,急求智慧以为导师。第一亲近
明师良友,第二读诵方等大乘。非明良决不能益我身心,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人有信
心而无智慧,则能增长烦恼。有智慧而无信心,则能增长邪见。故知船及舵师,相须度险
,缺一不可,况俱乏邪?
这段论文我们分为三段,第一段是总标: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佛法的功德有
广泛的五乘的功德,这种功德深广如大海。那么我们想要契入这样广大的功德,这当中有
两个次第:
第一个,“信为能入”。我们刚开始在三界流转,这个有情的那念明了心性,我们一次一
次地受到烦恼的伤害,受罪业的伤害、老病死的果报的伤害,刚开始我们也是没有什么感
觉,但是突然间我们感到流转的痛苦。这个时候我们接触了三宝,我们相信仰仗三宝的光
明能够引导我们解脱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个时候我们刚开始对三宝的境界生起一念清
净的信心,“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在生死大海当中,我们找到了一份的光明。这
样的一个信心,我们开始进入佛法的大海,或者我们在家、或者出家。有了信心以后要做
什么事呢?——“智为能度”。这个“度”就是到彼岸,使令我们能够圆满地解脱生死的
大海。这个智慧当然指的是般若波罗蜜,我空、法空的智慧,甚至于是一个真如的智慧,
使令这个功德能够圆满。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整个学习佛法的次第就是两个次第,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智慧,
这两个次第。
那么这以下讲一个譬喻:信如坚舟,智如舵师。信心就是我们超越生死大海的船,一个坚
固的船。智慧是舵师,它是船当中的一个方向的引导者。这个船应该往东边跑、往西边跑
,是谁决定的呢?船本身不能决定,是那个舵师,掌舵的这个导师。
我们透过智慧的抉择,我们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舵师。余五度万行,皆
舟中器具也。其它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是舟当中的种种的器具,各式各样的
资具,这是一个助行,使令这个船开得又快又稳当。那么这是一个总标,就是把整个佛法
的修学分成信心和智慧两个内涵来说明。
这以下正宗分把信心跟智慧的内涵详细地开显出来。
看第二段:须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不得沉迷五欲,执著世情,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
得,五欲定牵入放逸坑,堕恶道苦,此生死长夜中真实信心。我们如何建立三宝的信心呢
?这当中有一个方法——“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
我们刚开始建立信心就是要去思惟苦谛,思惟流转的痛苦。这个流转的痛苦当然也包括了
现生的痛苦,各式各样老病死的痛苦的刺激,更重要要思惟无常,去对治我们对来生的爱
取。
这个无常的苦是通三界的。世间的安乐有两种,一种是五欲的安乐,一种是圣道的安乐。
我们应该对安乐作一个简别。就是说五欲的安乐它本身夹带着过患,“譬如美食,夹杂毒
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世间的五欲虽然可以使令我们得到暂时的安乐,但是这个甜
美的食物当中有毒药在里面。我们在受用世间五欲的快乐,一定会创造烦恼跟罪业,而这
当中相对于未来说已经种下一个痛苦的因地了,未来的地狱的苦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就的
。
所以说呢,这个世间的欲乐它本身夹带过患。
第二个,它是不安稳性的,它随时会失坏的。所以从这个地方,从苦谛跟无常,使令我们
真正地厌恶三界的流转。这个是一个真实的信心的第一个内涵,从苦谛的思惟。
第二个,思惟它的集谛。为什么会有痛苦呢?这不是上帝创造的。“不得沉迷五欲,执著
世情”,主要的是我们对于五欲跟世间感情的一个爱着。这个欲跟情都是烦恼,但是这个
欲是比较粗重的烦恼,这个情是比较轻微的烦恼,这两个都是烦恼,这是生死的根源。那
怎么办呢?“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得,知五欲定牵入放逸坑,堕恶道苦。”世间的感情它
是障碍圣道的。
蕅益大师说,临命终的时候对三界的感情,“瞥尔情生,三界枷锁,万劫缠绕”。不要说
动欲望,就是动感情都不得了,我们这念对世间的爱着心在临终一动,它就会去滋润我们
过去无量无边的业力,使令这个业力变成有得果报的力量的业力,爱取有,变成有支。所
以这个情是生死的根本。那么这个五欲就更严重了,那是三恶道的根本。那么这个是生死
长夜中的真实信心,这个是我们对于三宝的信心是从苦谛跟集谛的认识所建立的。
这个皈依的心情,如果我们对于流转的痛苦没有感受,我们也就不知道三宝的伟大。你说
我在三界中流转得好好的嘛,我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那个时候你很难对三宝真实地生起
皈依心。
所以这个地方,一定是思惟苦谛,思惟流转的痛苦,再思惟这个痛苦当中它的本质是由烦
恼跟罪业所滋润的。
苦谛等于是报障,这个集谛是烦恼障、业障。从这个三障的烦恼障、报障、业障的干扰,
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自己没有解脱的因缘,我们只有仰仗三宝的加持。这个是我们在生死长
夜当中真实地对三宝生起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心,这个是我们在生死长夜当中真实地对三宝
生起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心,是这样子的。有了信心以后做什么事呢?发此心已,即宜急求
智慧以为导师。那么有了信心以后,你应该要去追求你的智慧,如何正确地去抉择出一套
解脱的道路出来。
这个智慧有两个方法:第一亲近明师良友,第二读诵方等大乘。我们学习佛法是两个因缘
,第一个、依止人,第二个、依止法。这个人当然是亲近善知识。这个佛法是重视传承,
就是佛祖一脉相承的传承。第二个、依止法,读诵方等大乘,这个是在佛法当中的闻思。
一个是人,一个是法。为什么这样讲呢?非明良决不能益我身心;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
。
虽然说我们学佛是依法不依人,这句话是对,但是,我们初学者我们不知道这个法是对不
对,那么我们刚开始如果没有正确地简别这个人的话,我们就很难知道他所说的法对不对
。所以说我们还没有正确的简别智慧之前,要依法又要依人,这两个都很重要。所以,没
有明师良友,我们不能够去增上我们的身心;没有大乘的佛法,决无出世的正楷,没有一
个正确的轨则,正确的模式。
临济宗有一个祖师叫黄檗禅师,他有一次去行脚,行脚的时候,他在路中遇到一个修苦行
的比丘,这个比丘希望能跟黄檗禅师一起去行脚,黄檗禅师也同意。两个人行脚到一个河
边,等渡船。那个行脚比丘他有神通,他一下子就从河中就这样走过去,走过去以后,这
个黄檗禅师他就慢慢地坐船过去,坐船过去以后黄檗禅师就讲一句话说:“饶汝神通变化
,步步莲花,佛法还是在老僧这一边。”讲完以后,这个行脚比丘就很惭愧,就消失掉,
离开了。
这意思就是说,佛法的根本内涵还不在于神通变化,因为这个跟解脱生死还没关系的。你
心中不能觉悟,你心中还是爱取的烦恼,颠颠倒倒,你神通变化,他还不是一个大乘的正
楷,关键点你要明白道理。所以这里讲“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就是修行的路你一定
要掌控整个解脱的因缘,为什么能够解脱,这个轨则你一定要掌握得住,还不在于你外在
的这些神通变化、步步莲花,关键点不在这个地方。这个是一种智慧,这是我们修行的导
师。
看第三段的总结:人有信心而无智慧,则能增长烦恼,有智慧而无信心,则能增长邪见。
这个“人”当然指的是修行人。修行人如果我们刚开始我们知道生死的痛苦,我们能够努
力地去修忏、努力地持咒念佛,那么有一念的宗教的情操信心去苦干实干,那是非常的好
。但是假设我们没有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来调伏我们的我执我见,心中有所得的心依止这个
自我来修善,可能会越修烦恼越重。你以前没有资粮的时候,你还会谦虚,有些人越修行
慢心越重、烦恼越重,贪嗔的烦恼都很重,你不能讲他一句话——“开玩笑,我是一个有
资粮的人哪!”为什么呢?
因为他内心当中那个自我会随着他的善法的增长膨胀起来,膨胀自我。所以佛法,如果你
不掌控我空的智慧,那跟外道是一样的,越修那个自我越大,这个自我正是烦恼的根本。
所以说,如果我们只是不断地加行,没有修我空的智慧,那么这个人贪、嗔、痴、慢的烦
恼一定是越来越大,比没有修行之前更大,那就是这个问题,有信心但是没有智慧的调伏
,增长烦恼。
反过来,只有智慧但是对三宝没有真实的信心,这样子只是把佛法当学术研究,就增长邪
见。我们只是虚妄分别,我们并不认为这个法有解脱的力量,它只是无量无边的学问当中
其中的一个学说而已,这样子我们就会增长邪见,甚至于会说大乘非佛说,诽谤正法的邪
见。
所以说:故知船及舵师,相须度险,缺一不可,况俱乏邪?所以蕅益大师对我们的勉励:
我们一个大乘的修行者,“船”就是一个真实的信心,这个“舵师”是一个我空法空的智
慧,这两个应该要互相地帮助来度脱生死的大海。这个是缺一不可,何况两者都缺乏呢?
一个缺乏都不得了,何况是两个都缺乏呢?
这段是一个总结。在正见篇当中呢,我们刚开始的信心,当然这个信心就会产生愿力,我
们希望能够在三宝当中成就佛道,那么由这个信心引生一个菩提的本愿,进一步就应该要
去栽培我们的智慧。
注:节选自净界法师《灵峯宗论导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