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圆瑛法师 劝修念佛法门 第九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2-03-10 00:06:48
念佛具足三学第九
念佛有四种:
一、实相念佛。依实相理,念法身佛。法身清净,犹若虚空,遍一切处,实
无有相可得。本无能念之心相,亦无所念之佛相,能所双亡,心佛不二,即心是佛,即佛
是心。若念实相佛,则无念而念,念即无念,一心不乱,湛然常住,是为理念。云栖云:
“念空真念,生入无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离生此。心佛众生一体,中流两岸不居。
”古德云:“一句弥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讨青天。而今好个真消息,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皆明理念工夫者也。
二、观想念佛。即《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因韦提希夫人,生忤逆子,名阿阇世,随顺提
婆达多恶友之教,夺父王位,囚闭其父频婆娑罗王,于七重暗室之内,制止群臣,不得往
见,欲令饿毙。夫人送酥蜜麸,及葡萄浆,与王饮食,遂得不死。至三七日,阿阇世王问
守者:“老王犹存否?”答曰:“尚在。”即问:“何人送食,而得不死?”守者白言:
“唯有夫人入宫,及沙门目连、富楼那二人,常飞空而来,为王说法,故无法禁止。”阿
阇世王,闻言大怒,于是提剑欲杀其母。大臣月光及耆婆,谏之不听,遂拂袖而去。于是
世王惊惧,不敢杀母,乃将母闭于幽暗宫中,不令得出。韦提希悲泣雨泪,遥向耆阇崛山
,顶礼释迦世尊。佛即现身,令其得见。夫人恳切悲哀,礼佛发愿,来生不愿生此浊恶世
界,愿生清净佛国。我佛即以神力,普现十方清净佛国,令其拣择,愿生何国。夫人乃拣
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愿生彼国。佛即为说十六妙观,依法界心,观法界境,以为求
生之要。然观法幽微,修颇不易。先观落日者,所以标想西方,而令向彼佛也。次观水,
三观地,四观树,五观池,六总观,七华座,八像观,九佛身,十观音,十一势至,十二
普观,十三杂观,十四、十五、十六观上中下三辈九品往生,令其舍劣而取胜也。观行成
就,即得往生彼国。
三、观像念佛。即静坐观佛形像。先观弥陀眉间白毫相光。毫相观成,渐次观佛面部,以
及全身。观像功成,即能随身所向,皆得见佛,相好庄严。
四、持名念佛。即《佛说阿弥陀经》所示执持名号之法。不假参究,不必观想,不劳观像
,但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或加“南无”(译“皈依”)二字,更可表示皈敬之意
。念佛之法,贵在一心。口念心念,心口如一。若口念心不念,难成功效。心念口不念,
此则无妨。还要念念相续,勿令间断。果然精进不懈,则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蕊日益增
大,莲花日见光荣。这个莲蕊,虽是无情之物,而有感应冥符之妙。此方众生发心念佛之
时,西方莲蕊当即标名。勤惰才分,荣枯立见。还有胜劣分明之妙,功行浅深,品分高下
,无量往生,不相错谬。命终往生,即生此华。此华乃脱凡壳之灵宫,安慧命之神宅。古
云:“他年净土莲开日,忆得娑婆念佛时。”
念佛之法,易则甚易,几岁孩童,一教便会,并没有什么奥妙。难则诚难,八十老僧,尚
念不好。未得一心不乱,工夫总未成功。世人每有以其易修之故,殊多不信,以为修行必
须有秘奥玄妙之法,修之方能获益。是以近来多有向修净土僧俗,舍念佛而修密宗者。殊
不知净密同功,净土则清净三业,密宗则三密相应,实乃异途同归,何必舍此取彼?余生
平本无门户之见,初学禅宗,后则兼修净土,深知禅净同功。先学天台,后学贤首,乃知
台贤一致。始学性宗,继学相宗,了知性相不二。今对密教,亦极信仰。固知显教是佛所
说,密教亦佛所说。我佛观众生之机,应得显益者,为说显教。应得密益者,为说密教。
显密虽殊,同为对机应病之法药。故对显密,同一信仰。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劝人修习密宗,不必茹素。
以持戒为小乘之行,大乘离相,有何持犯。况佛在世,亦许比丘食五净肉。又云:“食众
生之肉,即是度彼众生。”但未悉斯言出何经论?我只知菩萨具同体大悲,观一切旁生,
皆有知觉,与我悉皆同体,本具佛性,不忍杀彼,将其身肉,供我口腹。若云食其肉即为
度他,则对众生,应当平等而度脱之。何以独对猪、羊、鸡、鸭、鱼、虾之类,日日食之
度之。而对蜈蚣、蚰蜒、蝮蝎、粪虫之类,为何竟不食不度耶?又对自己眷属,何亦不食
其肉而不度耶?此种妄言惑众,分明贪求肉食,不能持戒,反美其名曰“食他即是度他”
。自作教他,疑误众生,定招恶报。甚有多年茹素念佛之人,被其所惑,而至开荤。密功
未成,净戒先破,诚为可惜,岂不痛哉!此为余所不赞同也。
《楞严经》云:“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又云:“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
佛言如是,谨当遵从,切勿被邪说所误,以食肉为无碍之道。岂不闻古诗云:“血肉淋淋
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又诗云:“千百年来碗
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修行之人,不能劝人戒杀
放生,反自食肉,令人杀生,悲心何在?凡有志修行者,宜辨邪正,明是非,重因果,识
去取。余平日总是劝人茹素念佛以修身,莫欠众生来世债。
或有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一切禽兽,原是天生被人吃的。此是邪解,最能误人,令人造罪
。要知天生万物,指米麦豆蔬等类,可以养人,并非指畜类。一切畜生,贪生怕死之心,
与人类无异。若以强欺弱,杀食其肉,必结深冤,必欠命债,一定要报仇的。世间杀劫,
皆是杀生食肉所造成的。古云:“世间欲免刀兵劫,除非众生不杀生。”若人欲学密宗可
也,而学吃荤则不可。未曾念佛,而学密宗亦可。既经念佛,而竟改途易辙,此皆信不深
,愿不切,良可叹也!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总持
”)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释迦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
,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
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其圆妙为何如耶!
念佛何以能具戒学?《楞严经》云:“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
无漏学。”而念佛正是摄心之法。佛知众生,第六意识妄想心,念念攀缘六尘境界,多诸
散乱。如妄心攀色尘之缘,而起贪瞋痴之惑,造杀盗淫等业,毁诸戒律。攀声尘、香尘、
味尘、触尘、法尘等缘,亦复如是。佛教众生,称念佛名,即是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缘
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尘之缘,即专念阿弥陀佛,净念相继,自不随色尘所转,摄归念佛之
正念矣。攀声尘等缘,一一如是,自然不至破戒作恶。妄心如马,六尘如六条马路,佛号
如马缰。念佛者如御马之人,其马欲向各马路奔驰时,其缰在手,即把勒回。既不攀缘,
妄念自无,不至犯戒。即是以念佛摄心为戒也。
念佛念到念念与佛相应,诸念当然不起,意业便得清净,则众戒自然具足。身口二戒,亦
由意业所起。身业作杀盗淫,乃是意业所驱使。意业不想杀盗淫,身业自不至犯戒。口业
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亦是意业所发现。意业不想说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口
业亦不至犯戒。故念佛称为净业法门,一念佛名,能净三业。此岂不是念佛具足戒学之明
证也!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不乱即是定
,此乃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亦即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一心”者,专一其心,纯一无杂。“不乱”者,湛然寂静,而不动乱。既得一心,自然不
乱。果能不乱,才是一心。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其定力为何如耶!
佛之所以教人念佛者,正以众生之心,多随境转。从朝至暮,从年竟岁,从生至死,都是
对境生心,念念分别,起灭不停,纷乱无绪。例如眼根见色,无论是好是丑,则被色动。
耳根闻声,无论是赞是谤,则被声动。鼻根嗅气,无论是香是臭,则被气动。舌根尝味,
无论是美是恶,则被味动。身根对触,无论是违是顺,则被触动。意根缘法,无论合意不
合意,则被法动。故佛教人一心念佛,不起妄念,不为境动。如果专念于佛,心不攀外境
之缘,净念相继,则六根都摄,如如不动,即入三摩地(译“正定”)矣。
或问:念佛如何可以不为境动?答曰:念佛之时,其心归一,心念于佛,佛不离心。六根
虽是对境,而不攀缘,自然不为境动。所谓百花丛里过,叶叶不沾裳。我身如佛殿,六根
如六门。念佛之心如殿中人,佛即殿中佛。其人在殿中,瞻仰恋慕于佛,一心专注不散,
则虽六门洞开,门外所有种种境界,浑然不见不闻,不知不觉。念佛亦复如是,念得心空
境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分别不生。如古德云:“铁牛哪怕狮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鸟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自然不被境动矣。
又一心不乱,即念佛三昧功成。“三昧”是印度语,译为“正定”。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即得正定。如《成具光明定意经》云:“空闲寂寞,而一其心。在众烦恼,而一其心。乃
至褒讪、利失、善恶等处,而一其心。”念佛能得一心,此岂不是念佛具足定学之明证耶

念佛何以能具慧学?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具有佛慧。昔日世尊,于菩提树下,腊月八日
,夜睹明星,忽然悟道,三叹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师智、自然智,一切显现。”世尊亲见此理,欲令众生证入佛慧
,故教人持名念佛,即是离妄想、得智慧之妙法也。
众生虽具佛慧,奈为无始一念无明所误,从迷积迷,以历尘劫,无量妄想烦恼障蔽自心,
以致本有佛慧,不得现前。喻如净镜,本具光明,而为尘垢所障,净光隐没。众生之心如
净镜,本具佛慧,如镜中本有光明。粗细妄想烦恼,如所有尘垢。镜上尘垢,须假擦磨之
功,而得清净。心中妄想烦恼,必仗念佛之力,可以断除。
佛之教人称念佛名,即授以擦磨心镜,断除妄想烦恼之法。行住坐卧,不离一句佛号,念
兹在兹,无有间断,则妄想自离,而佛慧自发。此即念佛能发慧学之功用。
念佛三昧,又名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云:“佛告文殊:欲入一行三昧者,应处空闲
,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彼方所,端身正向(向西方)。能于一
佛,念念相继,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念一佛功德,与念无量佛功德无
二。阿难所闻说法,犹住量数。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切分别,皆悉了知。昼夜宣
说,智慧辩才,终不断绝。”此岂非念佛具足慧学之明证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